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歐洲飲食界,大家將鵝肝、魚子醬和松露合稱為“世界三大珍饈”,其中鵝肝排在首位,最受歡迎。在國內,一提到鵝肝,大家想到的就是法國菜。從現代飲食角度出發,法國的確是鵝肝這道名菜的原產地,但最早發現鵝肝價值的,實際上是幾千年前的古埃及人?,F代法
在歐洲飲食界,大家將鵝肝、魚子醬和松露合稱為“世界三大珍饈”,其中鵝肝排在首位,最受歡迎。在國內,一提到鵝肝,大家想到的就是法國菜。從現代飲食角度出發,法國的確是鵝肝這道名菜的原產地,但最早發現鵝肝價值的,實際上是幾千年前的古埃及人。
現代法國名菜鵝肝,雖然味道極其鮮美,但原材料真正用到鵝肝的,大概只有5%左右。即使是這樣,喜歡吃鵝肝的人還是被動物保護組織不斷譴責。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什么是鵝肝?它們是怎么生產出來的?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吃鵝肝嗎?
一、鵝肝的由來
鵝肝在法國名菜中的地位,如同很多王室貢品一樣,經國王品嘗之后,才名聲大噪。但要追究鵝肝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其實并不是法國人的專利。從鵝肝被發現,到成為法國名菜,中間差了好幾千年。
公元前,生活在尼羅河兩岸的古埃及人,在野外捕獵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準備遷徙的野鵝,肝臟特別肥美。因為需要長途飛行,這些鵝大量進食,把能量都儲存在肝臟里。因此肝臟脂肪特別多,味道特別好。
到了2000多年前,羅馬人從埃及學到了這種方法,并真正發現吃鵝肝的美味和樂趣。又過去1000多年,直到18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吃到鵝肝之后,這道法國名菜,才終于走進世人的眼中。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目前大家已經廣泛認可,法國就是鵝肝這道名菜的原產地。想要吃到正宗鵝肝,就必須得去史特拉斯堡,因為那里的鵝肝被人公認是世界上最好的。
二、95%的法國鵝肝其實是鴨肝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國內西餐廳中吃到的法國鵝肝,其實絕大多數都是鴨肝。但這跟吃鴨血粉絲時吃到豬血是不一樣的,從根本上來說,鵝肝和鴨肝,都沒有錯,并不是國內有意將鴨肝來代替鵝肝。
這其中的原因,實際上是一個翻譯的誤會。法語中的鵝肝,如果直譯為中文的話,叫做肥肝。但是在中國通俗的翻譯中,都被叫做鵝肝。這就給人造成了一種誤解,認為鵝肝是最正宗最好的,而鴨肝是冒牌貨。
實際上,法國肥肝既包括鵝肝,也包括鴨肝,是兩者的統稱。不僅僅是國內的餐廳中,大量使用鴨肝來代替鵝肝,即使在法國本地餐廳,也是如此。就連世界聞名的米其林餐廳,大多數情況下提供的法式鵝肝也是以鴨肝為原料制作的。
在歐洲,大部分人平常吃的都是鴨肝。這道法國名菜中的原材料有95%是以鴨肝制作,只有5%是以鵝肝為主料。原因在于鵝肝總體的產量太小,價格又太貴。平時吃不起,也劃不來。因為鵝肝和鴨肝,同樣都是頂級食材,味道非常鮮美。
當然,兩者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首先,鵝肝比鴨肝重。鵝肝一般在600~800克之間,而鴨肝保持在450克到600克之間。
其次,鵝肝比鴨肝肥。鵝肝的脂肪含量更高,口感上更油膩,鴨肝的口感,相對而言不會太油膩。
再次,鵝肝比鴨肝淡。鵝肝的味道清新淡雅,鴨肝的味道相對濃郁。
三、鵝肝是怎么做出來的?
鵝肝鴨肝都是味道鮮美的食物,在世界范圍內廣受歡迎,需求量大。但是,不管是鵝肝還是鴨肝,都不是從普通鵝和鴨身上能夠獲得的,而是需要專門喂養。根據法國著名美食百科全書的解釋:鵝肝是用特殊辦法喂肥的鵝或鴨的肝臟。
但是這種喂養方法,卻受到了動物保護組織的譴責,被人稱之為殘忍的美食。普通的鵝肝和鴨肝,再大也只有幾十克,根本無法滿足鵝肝的制作要求,所以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將鵝肝和鴨肝撐大到10倍以上。
飼養人員在鴨和鵝出生三個月后,開始逐漸增加喂食量,以確保他們的肝臟能夠迅速被撐大。具體的做法是,用一根二三十厘米長的管子,直接插到鵝或者鴨的食道里,另一頭會綁一個漏斗,直接將食物從漏斗中強行灌到鵝或者鴨的食道中。
食物以麥、玉米、脂肪和鹽為主,經過科學配比,營養均衡,確保迅速增肥。這種喂食方法,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填鴨式做法。它們每天需要吃2~3公斤的食物,每次進食的時間會被壓縮到幾十秒內。連續投喂4周以上,等到鵝肝長大后,才會停止。
為了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快的生長速度,這些鵝和鴨都會被限制在很小的區域內,盡可能避免運動,以免消耗能量。在這種瘋狂進食下,不管是鵝也好還是鴨也好,肝臟都會被迅速撐大膨脹,最終達到了普通鵝鴨肝臟的10倍以上。一般來說,鵝肝的重量要達到700~900克,鴨肝也會達到450~600克。
到了這時候,這些專門養殖的鴨和鵝就會送去屠宰取肝,隨后被送上人們的餐桌,供美食愛好者食用。
正是因為這種非常不人道的養殖方法,讓許多動物保護組織舉起反對大旗,要求禁止肥肝養殖和銷售。但雷聲大雨點小,最終卻不了了之。大家對此怎么看呢,您覺得該不該反對肥肝這道美食呢?歡迎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的觀點。
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