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完糧。舊指交納田賦。清徐大椿《洄溪道情·田家樂》:“完糧日到城中買一面逢逢社鼓,只等賀新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二回:“那灘上的居民,除了完糧以外,絕不進城。”趙樹理《催糧差》:“抗戰以前,還沒有咱們解放區這統一累進稅制度,征收田賦
完糧。舊指交納田賦。
清 徐大椿 《洄溪道情·田家樂》:“完糧日到城中買一面逢逢社鼓,只等賀新年。”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二回:“那灘上的居民,除了完糧以外,絕不進城。”
趙樹理 《催糧差》:“抗戰以前,還沒有咱們解放區這統一累進稅制度,征收田賦,還是用前 清 的糧銀制,俗話叫‘完糧’,也叫‘點糧’。”
在國家取消農業稅以前,不管是生產隊時期,還是聯產承包開始之后,農民都是要完糧的。完糧,就是交公糧賣余糧。
完糧,那時叫“統購統銷”,是有一定任務的。不管你收成如何,這完糧的任務一斤也不能少。
蠶鄉,河網密布,完糧離不開船。原先生產隊辰光,有三噸的木頭船,后來有了水泥船。水泥船笨重,行駛速度不及木頭船。
雙搶結束后,第一件事便是完糧。完糧時,一大早男全勞力一齊出動,一根扁擔擔著倆籮筐,從倉庫里把稻谷挑出來倒進船艙里。一擔擔金黃的稻谷,源源不斷挑出來,一船艙的金黃,真的是金光閃閃,那是農民們的汗水結晶。
稻谷滿船艙,開船去完糧。隊長叫齊還糧的人數,一般都是青壯勞力,有的是力氣。我們姚家兜的糧都還到練市糧管所。水路雖然有點遠,但二十不到或二十剛出頭的小伙子都想著去完糧的。練市,畢竟是個鎮頭,完好糧,看看練市鎮的面貌也是好的。鄉下人,做夢也覺得街廊人好。
裝滿金黃稻谷的船進入大運河,緩緩向練市前進,由于是滿船,行進速度不是很快。運河之上,時而有運輸的船隊迎面而來,或同方向而去。我們的還糧船,輪流搖。兩個人一班船,一人搖櫓,一人扯綁。生活種,有些事是需要扯綁的,單靠個人的力量總歸吃力些。
櫓在河面上劃出一個個“之”字的水痕,船在緩緩的前進。近兩個小時后,滿載稻谷的船來到練市糧管所前面的河道上。
練市糧管所前的河里,停滿了還糧的船只。有的挑空了船,在慢慢退出;有的正忙碌著挑擔上岸;有的滿載稻谷往里擠。那種忙碌的景象現在不會再出現了。
等船停在河埠頭,先要請驗收員驗貨。練市糧管所的驗貨員可不一般,完糧的人前呼后擁圍著驗貨員轉。驗貨員那個臉徹板(嚴肅的樣子),一絲笑影都沒有,一副“欠得伊多,還得伊少”的樣子。他來到船上,肩上扛著一個家伙,下端是個尖尖的鐵家伙,閃著銀光。其實這個是稻谷取樣器。他拿起這根東西往稻谷里深深一戳,再拿起來時,里面的空槽里就有稻谷。他拿起幾粒谷,往嘴巴里扔,輕輕的“咯咯”之聲響起。這是檢驗稻谷的干燥程度。這還不算,他還拿個圓圓的東西。這個東西似乎是個小小的袖珍型的木頭磨子。他把要驗的稻谷裝在里面,再合上蓋子,接著按住蓋子快速旋來旋去。等打開蓋子,里面的稻谷米是米,糠是糠。這時驗貨員看著米粒,撮幾顆放進嘴里再咬。而旁邊頭的人目不轉睛地盯著他的一舉一動,生怕他說:“谷潮,要曬。”驗貨員的語言簡潔,從不拖泥帶水。那四個字似乎從肚子里擠出來的。為了使自己的一船稻谷順利過驗收關,帶隊的社員拼命給驗貨員貼好話。利群牌西湖牌香煙拼命遞過去。“同志,我們的稻谷曬了好幾個日頭了,那是干稻白米燥礱糠了,一點點水分都沒了。”隨即遞上香煙,靜靜等待著他開金口。最開心的是他說:“2號倉庫。”“嘩”一下,人們挑起籮擔落船挑谷。
一擔擔稻谷從船里挑上來,過磅。磅秤上的司磅員也要拍拍馬屁的。遞根煙是再正常不過了。生怕他漏記了或磅錯了。那稻谷可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過好磅,進倉。這糧倉堆滿了金黃的稻谷,高得像座山,快要碰到屋脊了。谷堆上斜放著一塊塊跳板,一直延伸到谷堆的最上面。一百幾十斤的擔子挑在肩上,一步一步撐到上面,然后把稻谷倒出來。那稻谷像一股股流沙似的從上面滾落來。但是,偶爾有力氣小的,或調皮怕吃力的,撐到半腰居中就把谷倒出來了。倉庫里的人立刻大喊:“挑到上面!挑到上面!”那挑谷的人對他不理不睬,還自言自語:“挑到最上面?你來挑挑看?”難怪啊,鄉下人完糧,倉庫里的人,驗貨的人都是街廊人。他們也許不知道,這擔稻谷挑到上面是很吃力的。
船里的谷慢慢淺起來,倉庫里卻很快滿起來。挑谷的人滿臉的汗水,不時拿塊毛巾擦擦汗。身上的藍卡其布衣服已沒有一塊干的地方。這個樣子,你拿任何一個詞來都無法形容。完糧結束,總算可以坐下來歇口氣。一個大涼帽當蒲扇,不停地扇,不停地扇。
完好糧,到練市鎮上轉一轉,吃碗面,點點肚中饑。街廊的面總歸比鄉下頭的面好吃。或者,再時髦下,開開洋葷,進冷飲店吃點冷飲。什么八寶湯多樣湯,吃落去冰冰涼涼,真個舒舒服服,還帶點甜甜蜜蜜。街廊確實好,下輩子投胎,一定要投街廊人。你看,街廊人的狗都比鄉下的愜意。
(練市糧管所,現在成文化街區了。)
第一趟完糧結束,搖著空船回去。空船,有點輕飄飄了。這船也一個人搖,也不用扯綁了。夜快邊到家,脫落一身的汗臭衣裳,在河港里澡個浴,洗去一天的疲勞。待明天繼續出工。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可刪除)
李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