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上市一年,股價翻了三倍,市值突破1200億元,2020年的銷售毛利率超過92%。愛美客能交出這份成績單是因為他們盛產“女人的茅臺”——玻尿酸。在醫美領域,除了玻尿酸針劑,械字號的玻尿酸面膜也是讓女人上癮的存在。做完醫美項目后,面部會有微小的
上市一年,股價翻了三倍,市值突破1200億元,2020年的銷售毛利率超過92%。愛美客能交出這份成績單是因為他們盛產“女人的茅臺”——玻尿酸。
在醫美領域,除了玻尿酸針劑,械字號的玻尿酸面膜也是讓女人上癮的存在。
做完醫美項目后,面部會有微小的創口,普通面膜會導致皮膚感染,但械字號的醫美面膜防腐劑較少且成分單一,基本上只有玻尿酸或者是膠原蛋白,不僅不會造成感染,而且能夠促進創傷修復和愈合,起到鎮靜舒緩的作用。
日前,憑借玻尿酸醫美面膜火出圈的敷爾佳(全稱:哈爾濱敷爾佳科技有限公司)遞交了招股書,擬沖刺創業板。目前,深交所信息顯示,敷爾佳審核狀態為“已受理”。
搭上醫美順風車后,敷爾佳順理成章地開啟了造富神話。
從財務數據來看,敷爾佳的毛利率接近80%,僅次于愛美客、華熙生物等玻尿酸巨頭,和同樣械字號起家的創爾生物相比也不分伯仲。在經營能力方面,公司連續三年營收和凈利雙增,連續兩年營收超過6億元,今年一季度的凈利潤率更是接近50%。
但從長遠來看,敷爾佳也暗藏隱憂。其銷售費用率持續走高超過15%,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重還不足0.1%;曾經靠“械字號”殺出重圍,如今卻在努力擺脫“械字號”。
這不禁讓人好奇,此時上市的敷爾佳向投資者拋出的究竟是“橄欖枝”還是“鐮刀”?
械字號面膜,又一條高毛利賽道
敷爾佳的前身為黑龍江省華信藥業,公司于2015年起獨家代理經銷哈爾濱三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三聯”)生產的敷爾佳系列產品,隨后2017年剝離藥品業務,創立哈爾濱敷爾佳科技有限公司,主營敷爾佳品牌。
在2015年的起步階段,敷爾佳就直接切入醫用敷料這一細分賽道,以玻尿酸為主要成分,主打安全、配方精簡賣點,迅速打開醫美面膜市場。在其天貓旗艦店,爆款單品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俗稱敷爾佳白膜)月銷量達20多萬。
隨著華熙生物、昊海生物、愛美客接連上市,玻尿酸三巨頭成為資本市場的新晉弄潮兒,醫美概念股也接連漲停,今年前五個月,醫美概念指數漲幅一度接近70%。
“每一針玻尿酸都飄著茅臺的味道”,這與醫美上游公司超高毛利率脫不開關系。比如愛美客最主要的兩款產品溶液類注射產品和凝膠類注射產品,占總營收的98%以上,毛利率均保持在93%以上,而貴州茅臺的酒類綜合毛利率也不過為91%。
敷爾佳毛利率雖然趕不上愛美客,但放在整個二級市場來看,也維持在較高水平。
從產品端來看,醫療器械類產品貢獻毛利率較高。2018~2020年以及今年一季度,敷爾佳的綜合毛利率一直保持在76%以上,其中醫療器械類的毛利率在去年達到81.93%;化妝品類的毛利率維持在70%左右,今年一季度上漲到74.67%。
在械字號面膜領域,較為知名的還有創爾生物和可復美等品牌。創爾生物去年向科創板發起挑戰,但過會半年,至今仍未掛牌上市,旗下品牌主要是創福康和創爾美,主打膠原蛋白類的敷料產品,同期內的毛利率比敷爾佳稍高,保持在82%左右。
與傳統的護膚品企業相比,敷爾佳的毛利率優勢明顯。2018~2020年珀萊雅的毛利率在63%左右,丸美股份的綜合毛利率在65%左右,且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一邊借力“械字號”保持高毛利,另一邊依托老牌藥企華信藥業的經銷渠道,敷爾佳在醫用敷料市場的占有率連續多年遙遙領先。
2019年,敷爾佳的銷售額接近19億元,市場占有率為37%排名第一,創福康和可復美并列排名第二,但銷售額均不足5億元,市占率也只有8%。銷量方面,2019年敷爾佳賣出9400萬片醫用敷料面膜,市占率達到28%,第二到第七名加起來的銷售量還不到9000萬片。
根據公開數據,2020年5月~2021年4月,敷爾佳天貓官方旗艦店GMV達6.8億元,而可復美、創福康則分別為3.7億元、2.1億元,已拉開一定差距。
在械字號和高毛利的烘托下,敷爾佳的盈利能力可圈可點。
2018~2020年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敷爾佳營收分別為3.73億元、13.42億元、15.85億元和3.47億元,歸母凈利潤依次為2億元、6.61億元、6.48億元和1.73億元,其中2019年營收和凈利的增速分別達到259.44%、231.2%。
敷爾佳在招股書中也列舉了同類可比企業的經營情況。2020年,貝泰妮、創爾生物和華熙生物的凈利潤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20.64%、30.36%和24.53%,而敷爾佳的凈利潤占營收比例高達40.88%,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率更是達到了49.86%。
銷售費用率高企,研發投入不足0.1%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7年創立以來,敷爾佳的第一大供應商一直是哈三聯,2018~2020年,敷爾佳向哈三聯的采購總額分別為0.87億元、3.29億元、3.6億元,占總采購額的95%以上。
與哈三聯的合作,敷爾佳更像是一家營銷公司。哈三聯負責研發、生產和加工,敷爾佳購買產成品之后進行售賣。敷爾佳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從成立至今年2月,公司不存在自產產品的情形,主營業務產品均來自外部采購。
直到今年2月9日,哈三聯以其持有的北星藥業100%股權對敷爾佳進行增資,認繳敷爾佳有限新增注冊資本1800萬,增資完成后,哈三聯持有敷爾佳5%股權,不再持有北星藥業股權,敷爾佳的整體估值也將達到109.6億元。
這意味著,在敷爾佳換股收購北星藥業后,開始具備自主研發和生產的能力。
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敷爾佳此前對研發投入非常“吝嗇”。
敷爾佳的研發費用主要由研發人員薪酬、服務費、材料費構成,截至今年一季度,敷爾佳共有員工291人,研發人員只有2人。在招股書中,敷爾佳表示公司研發人員隊伍根據業務發展需求不斷擴充,但到今年8月底,研發人員也只是擴充到6人。
從研發費用來看,2018~2020年以及今年一季度,敷爾佳研發投入分別為30.78萬元、60.39萬元、147.97萬元、13.20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08%、0.04%、0.09%及0.04%。
相比之下,同為械字號面膜起家的創爾生物,2018~2020年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13%、4.70%、6.06%,在行業中處于較高水平;功能性護膚產品薇諾娜母公司貝泰妮的研發費用率也均保持在2%以上,今年一季度超過4.5%。國產護膚品品牌的研發投入一直被市場詬病,但珀萊雅的研發費用率也在2%左右,遠遠高于敷爾佳。
令人唏噓的是,敷爾佳的銷售費用占比較高,且逐年增長。
2018~2020年,敷爾佳公司的費用總額依次為0.24億元、1.23億元、3.25億元億元,其中銷售費用分別為0.21億元、1.15億元、2.65億元億元——幾乎80%以上的費用投入到銷售環節中。銷售費用占營收的比重依次為5.72%、8.6%、16.75%。
2017年底,敷爾佳品牌正式入駐天貓,并持續在微信、微博、小紅書、抖音等平臺與KOL 進行合作種草。美業新緯度統計,截至發稿,敷爾佳在小紅書的筆記超過8萬篇,可復美排在第二,有4萬篇筆記;創爾美、創福康的筆記數量僅有1萬篇左右。
2019年,敷爾佳更與頂流帶貨主播李佳琦合作、贊助綜藝節目,帶動線上迅速放量。當年5月,敷爾佳首次與李佳琦合作,推薦敷爾佳白膜產品,當晚賣出25萬片面膜。8月敷爾佳官宣品牌代言人袁姍姍,特約贊助了小S和蔡康永的節目《花花萬物》并大量植入廣告,當年雙11購物節,敷爾佳天貓旗艦店的銷售額高達9000萬元。2020年6月敷爾佳贊助《妻子的浪漫旅行》,在疫情后7月份的銷售額再次達到6000萬元。
線上的瘋狂營銷為敷爾佳帶來了亮眼的業績表現,但高昂的費用也降低了毛利。
從銷售渠道來看,線上渠道雖然保持較高的毛利率,但卻是逐年下降。其中線上直銷在2018年時毛利率超過90%,但目前來看,無論是直銷、代銷,還是經銷,其毛利率水平逐年下降;線下渠道毛利率較為平穩,近兩年保持在74%左右,但較2018年時,也下降了至少3個百分點。
大力投入營銷能夠讓品牌在早期快速搶占市場,但作為一個醫美廠商來說,抓住消費者的痛點,研發出更受歡迎的、獨創性的產品才是后續發力的關鍵。
敷爾佳缺乏研發的根基和差異化的產品技術,如今研發能力需要依靠自身來建立,此前,在產品端已經形成的先發優勢很可能會被削弱。另外,已經形成的“重營銷、輕研發”的資金投入模式能否快速轉變,也還要畫一個問號。
至少在這次的募資中,還未看到敷爾佳對研發的重視。
招股書顯示,敷爾佳此次想要募資約18.96億元,將拿出8.85億元用作“品牌營銷推廣項目”、6.54億用于“生產基地建設項目”,3億元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只有5691萬元用于“研發及質量檢測中心建設項目”。
“械字號”式微,“妝字號”能紅多久?
依靠械字號、醫用敷料等關鍵詞在市場上打響名氣,但敷爾佳醫用類產品所貢獻的收入卻出現下滑。
敷爾佳的營收主要有醫療器械類產品和化妝品類產品組成,也就是常說的“械字號”和“妝字號”。2018~2020年以及今年一季度,醫療器械類產品的營收分別為3.36億元、9.18億元、8.80億元、1.96億元,化妝品類的產品收入分別為0.38億元、4.24億元、7.05億元、1.51億元。2018年時,醫療器械類產品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超過90%,近兩年,貢獻收入的比例只在50%左右。
從中泰證券研究院統計的數據來看,其“械字號”產品貢獻的收入比重也在逐漸降低,僅一年時間,敷爾佳天貓旗艦店“械字號”銷售額的占比由84%降低至50%。在市場規模方面,去年,敷爾佳敷料產品雖然仍保持銷量及銷售額第一,但市占率已經由2019年的37%下降至25.9%。
在產品方面,美業新緯度注意到,敷爾佳也是一直在“吃老本”,近兩年“械字號”并未有新產品上市。
招股書顯示,敷爾佳醫療器械類產品只有4種,涵蓋敷料類的白膜、黑膜、次拋,還有一款透明質酸鈉的噴霧,前兩者的注冊及備案時間在2016年,后兩者為2018年。
“械字號”產品逐漸式微或許與敷爾佳輕視研發有關系。
從當前較為火爆的貼片式醫用皮膚修復敷料品牌來看,敷爾佳、可孚、可復美等主要品牌均以二類敷料為主,產品出現高度同質化現象,有數據顯示,目前醫用皮膚修復敷料二類及以上批文有48個。相較于二類醫療器械,三類械字號的拿證難度較高,時間周期更長,此外,對產品的生產、運輸等方面要求更高,獲得批文的企業少之又少。
目前,市面上只有創爾生物旗下的創福康拿到了三類批文,且在2017年就獲得了應用于Ⅲ類膠原貼敷料生產的發明專利授權。
在敷爾佳的經營范圍里,包含了三類醫療器械的經營和生產,但招股書中提到,目前公司三類醫療器械產品醫用重組III型人源化膠原蛋白敷料,還處于前期研究階段,尚未進入臨床階段。從2018年至今年3月31日,敷爾佳累計在III類醫療器械研發上的投入也只有90萬元。
相比之下,敷爾佳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妝字號”上,來豐富自己的SKU,提升營收結構的多元性。
目前,敷爾佳加碼的“妝字號”產品共有30種,涉及涂抹式面膜、潔面乳、水乳、精華液等多品類,大多注冊及備案時間在2019年及2020年。從天貓旗艦店來看,“妝字號”的積雪草舒緩修護貼成為僅次于白膜的第二個爆款產品,月銷量在5萬片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妝字號”面膜與醫用敷料雖然生產成本接近,但終端售價差異較大。從目前市場端來看,一片醫用敷料生產成本約1.4~1.6元,終端售價可達15~30元/片,而普通面膜生產成本約0.95元/片,售價為5~10元/片。
敷爾佳在終端零售價方面,卻將“妝字號”產品賣出了“械字號”的價格。
無論是“械字號”還是“妝字號”,敷爾佳的價格區間均在130~199元之間,例如“妝字號”的積雪草面膜、蝦青素傳明酸面膜,兩片裝的體驗價格在19.8元/片,一盒(5片)的價格則需要148元,接近30元/片,這一價格遠高于國產貼片面膜均價。
值得注意的是,在“妝字號”產品的評論區,也會出現部分沒有識別能力的消費者會因為想要嘗試“械字號”選擇敷爾佳,但最終卻買到“妝字號”產品的情況。這不免讓人心生“掛羊頭賣狗肉”的疑慮。
相較于“械字號”,“妝字號”的市場已經是絕對的紅海市場,論研發能力,敷爾佳比不上創爾生物,和老牌化妝品公司相比也是差了一大截;論營銷能力,敷爾佳又有多少資金能夠長久支撐?如果堅持高價又會有多少消費者為之買單?如果降價,“妝字號”的毛利率還有多少想象空間?
張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