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記者/盧伊編輯/段文世衛組織對電子煙開綠燈了?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世衛組織對電子煙態度出現新變化,引發外界關注。報道稱,世衛組織在9月發布的電子煙監管建議時稱,電子煙產品正在快速迭代,應針對不同產品制定不同監管方案,如只禁售用戶可控制設備功
記者/盧伊 編輯/段文
世衛組織對電子煙開綠燈了?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世衛組織對電子煙態度出現新變化,引發外界關注。
報道稱,世衛組織在9月發布的電子煙監管建議時稱,電子煙產品正在快速迭代,應針對不同產品制定不同監管方案,如只禁售用戶可控制設備功能和煙油成分的開放式電子煙,而不禁售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封閉式電子煙等。這與其之前含糊表示電子煙有害、應加強監管的做法有明顯差別。
“雖然這些建議不代表世衛組織徹底轉變態度,但它們至少證明,世衛組織認同電子煙產品有新舊類型、品質優劣之分。”報道稱。
加上幾乎同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首次允許3款電子煙產品在美銷售,認為“產品營銷適合保護公共健康”,這在FDA史上也是首例。
消息一出,引來電子煙從業者的一片狂歡。當天,中國電子煙巨頭霧芯科技美股甚至直線飆漲14.8%。有從業者據此認為,上述健康監管部門終于認可電子煙有益健康了,從“一刀切”變“開綠燈”,電子煙的春天要回來了。
2018年8月,亞洲國際電子煙博覽會在上海舉辦。近年,中國電子煙市場規模正在急速擴張,預計將在2021年末突破100億元,電子煙使用人數也在4年內增加了335萬。
但《鳳凰周刊》記者日前獲悉,“世衛組織對于電子煙的立場沒有發生過任何改變,要對電子煙進行嚴格管制。”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無煙草行動技術官員孫佳妮澄清道。
世衛組織從未改變立場,要嚴格管制電子煙
孫佳妮稱,之所以在文件中特別強調要禁售使用者可以自行改裝的電子煙,是因為用戶可以自行改裝成分,有可能添加違法添加劑,導致濫用。
2021年5月,央視新聞曝光“上頭電子煙”,后者把人工合成大麻素添加到煙油之中,人吸食后會出現運動障礙、小便失禁、情緒失控等嚴重問題,比大麻本身對人體的危害更大,但線上銷售渠道卻宣稱該產品可“合法上頭”。
“其他品類的電子煙只要沒有明確禁售,都需要進行嚴格管制。”孫佳妮補充道,對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也應一視同仁。
2019年7月22日,廣東深圳,國產電子煙巨頭悅刻公司4名工作人員在實驗室內測試電子煙產品。數月前,央視315晚會上曝光電子煙會釋放有害物質,危害人群健康。
事實上,但凡認真看過引發誤解的那份監管建議,就會明白世衛組織對電子煙依然秉持有害健康、應嚴格監管的態度。
具體監管建議包括,通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分發電子煙、規范銷售渠道等,防止非吸煙者和青少年開始使用電子煙;檢測、規范和披露成分與不良影響,減少電子煙對使用者和被動“吸煙者”的影響;除非得到政府專門機構批準,否則禁止暗示或明確聲稱電子煙可有效戒煙、相對安全等未經證實的健康功效;防止控煙活動受到與電子煙相關利益的影響等。
后兩者,恰恰是電子煙行業的高頻活動區,也是宣傳的一個重點。
2019年,國內剛剛宣布禁止線上銷售電子煙時,曾有從業者言辭激烈地辯駁:英國研究早就支持用電子煙戒煙,更何況還有不上癮的無尼古丁電子煙,這么好的產品憑什么不被認可?
這里提到的“英國研究”,來自英國公共衛生部門,它明確支持電子煙的健康危害比傳統卷煙低95%,具有減害效果。
2019年1月30日,北京一家電子煙產品銷售店里,一名女售貨員一邊同顧客說話,一邊展示吐煙技巧,五顏六色、口味不一的煙油陳列在她身后的展柜內。
“雖然有一些研究稱對部分煙民有一定戒煙效果,但沒有全人群的研究,電子煙對全人群戒煙效果的證據尚不明確。”孫佳妮稱,世衛組織不建議將電子煙作為輔助戒煙工具。
相比之下,已有證據顯示,電子煙產生的氣溶膠含有尼古丁和多種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可增加患心血管和肺部疾病的風險,影響胎兒發育等。
電子煙還有“二手煙”問題,會導致被動吸煙者肺功能有即刻的改變,并感覺眼、鼻、喉部不適。
此外,FDA允許電子煙產品在美銷售、有益健康的說法,也存在一定誤讀。
2019年,聯邦法院裁定電子煙公司必須在2020年5月前向FDA申請公共衛生審查,否則將被禁售。不過,由于新冠大流行,截止期后又延長了4個月。
審核內容主要包括評估電子煙產品是否“適合保護公眾健康”,以及是否會對青少年使用和成年吸煙者放棄傳統煙草產生影響等方面。
目前,已有450萬種電子煙產品因缺少關鍵信息導致申請被拒,還有超過100萬種調味電子煙因無法證明其有益于成年吸煙者,且青少年使用相關產品引發健康威脅的擔憂無法消除,而獲得了FDA的銷售禁令。
今次“破天荒”的獲批,正是FDA審核的一個結果。
盡管FDA承認稱,同傳統煙草相比,此次獲準的3款電子煙產品可減少接觸有害成分,其氣溶膠毒性也明顯更低,但FDA強調,允許(permit)銷售“并不意味著電子煙產品就是安全的或是‘經FDA批準的(approved)’”。
此外,FDA也未放棄對電子煙產品的監管與限制,一旦發現產品不再適合保護公眾健康,如可能誘使更多青少年使用電子煙,FDA將有可能撤銷銷售許可。
最新調查揭示,10-15歲青少年首次使用電子煙,幾乎所有用電子煙的青少年都吸卷煙
在中國,電子煙擁有1200萬擁簇者,其中不乏青少年和非吸煙者,引發監管者關注。
盡管我國早在2018年明確要求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但這些年間,電子煙對青少年的圍獵并未因此變弱。
至今,仍有電子煙公然走入學校附近的小賣部,和零食、飲料等一道公開售賣,哪怕盒子上印有“未成年人禁用”的字樣。
一位來自成都的控煙人士發現,當地不僅有網點違規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甚至已經有未成年人開始銷售電子煙了。
當電子煙被包裝成一種健康無害的時尚潮流,經網紅帶貨、媒體洗白,再頻繁滲透進社交媒體和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吸引青少年模仿和嘗試。
數據顯示,全球各國平均有17%的兒童和青少年曾經使用電子煙,目前使用的比例高達8%,他們未來吸煙的可能性增加了兩倍以上。
在美國,自2017年電子煙行業大爆發后,初高中生吸煙率出現首次上升。
如今,中國也有了有關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的最新數據:超過90%的受訪青少年聽說過電子煙,4.5%自曝曾使用電子煙,而幾乎所有電子煙嘗試使用者均吸過卷煙,其中超過1/4同時使用兩種煙草制品。
上述結論來自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最新發布的《電子煙營銷及對青少年健康影響研究報告》,報告采取分階段整群抽樣調查的方式,對上海、廣州、成都2405位初高中生進行問卷調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闞海東認為,“無論調查規模還是調查方法,在國內都是首次。”
報告發現,近95%的受訪學生聽說過電子煙,其中僅初中生的比例就達92.3%,比《2019年中國中學生煙草調查》中69.9%的比例高出不少。廣告、學校附近的商鋪、看他人吸食等都是他們接觸電子煙的主要渠道。
而使用過電子煙的青少年中,首次使用年齡絕大多數都在10-15歲之間,初中階段是重災區。近半人使用電子煙后都曾發生過咽喉刺激、口干痰多、頭疼惡心等不良反應。
此外,報告還對電子煙網站、門店等營銷手段進行長時間調研,發現其中存在大量誤導性信息,分別有約80%和95%的宣傳網帖,沒有任何未成年禁售或有害健康的警示信息。還有品牌宣傳電子煙沒有二手煙,可以保護家人,甚至有電子煙對未成年人稱:“很遺憾現在還不是我該出現在你生命中的時間。”
在門店,上述比例要略低一些,但“吸煙有害健康”“尼古丁具成癮性”等聲明多在海報不起眼處,警示力度較弱,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宣傳面積往往也是最小的。
此外,還分別有1/3和1/4的門店提供閃送、微商營銷等服務,有可能導致未成年人“鉆了空子”。或受此影響,過去一個月內曾嘗試購買電子煙的青少年中,2/3的孩子都成功買到。
對此,報告建議,應禁止電子煙門店開設在學校及青少年常去的場所附近,嚴格執法以確保青少年無法購買電子煙,并加強教育。同時還需對電子煙網站內容進行監管,對未成年人保護、健康警示等信息標識作出明確規定,禁止通過微商、閃送等形式向未成年人進行線上銷售等。
不過,僅靠報告呼吁遠遠不夠。
不止電子煙,中國控煙進展并不理想。至今,中國尚未出臺全國性的控煙立法。數據顯示,受全面無煙立法保護的人口僅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4%,與“健康中國2030”有關目標仍有一定差距。
此外,據闞海東透露,僅2019年一年,中國因煙草使用相關死亡就達250萬,占全部死亡總數的1/4,已成為國內第一位的死亡威脅。
即使對于控煙進展不錯的一些地方,能否將電子煙視為煙草產品的一個品類嚴加管制,同時克服煙草行業的干擾,仍面臨很多挑戰。
在這方面,深圳最早開出內地首張公共場所使用電子煙的罰單,并將電子煙加入禁煙標識。當地某品牌電子煙門店也因未設置未成年人禁煙等標識,被罰2000元。
除線上和對未成年人禁售,針對電子煙的全國性監管行動或已在路上。一位參與控煙立法的專家組成員透露,“電子煙也有煙草煙霧、二手煙問題,因此公共場所也應該禁吸電子煙。”
李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