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行業觀察|你喝過最貴的啤酒是多少錢一瓶?以價格謀求市場的手段,都是最低等的營銷。價格永遠不是衡量市場而謀求出路的唯一標準,更不是行業企業賴以生存的土壤。由品質決定的價值才是。“老村長”的時代已經遠去了,“二鍋頭”只是占了一個絕對的地理位置優
行業觀察|你喝過最貴的啤酒是多少錢一瓶?
以價格謀求市場的手段,都是最低等的營銷。價格永遠不是衡量市場而謀求出路的唯一標準,更不是行業企業賴以生存的土壤。由品質決定的價值才是。
“老村長”的時代已經遠去了,“二鍋頭”只是占了一個絕對的地理位置優勢(這里是北京),價格歷來居高不下的醬香型酒隨著市場的跟風炒作也降低下了身價......但是今天和未來的白酒行業,最終能夠生存下來的就是依靠品質。大多以價格衡量市場而尋求生路和出路的手段,不僅僅都是最低等的營銷伎倆,而且將再無市場。這絕非危言聳聽,因為C端群體決不會再傻到好壞不分,繼續供養著奸商成長。
好了,話題有所偏離,咱們言歸正傳。你喝過最貴的啤酒是多少錢一瓶?小編喝過最貴的啤酒是198元/瓶,記得那是在2011年,品牌是藍帶。據當時傳聞說這瓶啤酒為什么這么貴的原因,一是它所用的是高端的啤酒釀制材料;二是它用的是橡木桶盛載,而且橡木桶用過一次就不能再用了;三是它要經過大西洋的風高浪急,然后才來到你的身邊。成本一核算,大家也就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品牌故事能夠促使消費心理產生的理所應當的感應,也即品牌共鳴,就是最成功的營銷。暫且不論其它。
近日有媒體報道,啤酒領域的“扛把子”華潤雪花推出高端系列啤酒“醴(lǐ)”,定價999元/盒(一盒2瓶),也就是說單瓶啤酒500元。這是一個什么概念?華潤啤酒CEO侯孝海表示:“醴在啤酒行業沒有對標的產品,但醴與茅臺同桌一點也不違和。”
高價啤酒新聞一經報道,網絡上立馬是吐槽聲一片:“可以長生不老嗎”“泡沫太大了,喝不起。”“我不配買醉。”“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
只要是喜歡喝啤酒且生活還處在“計劃經濟”中徘徊的人都知道,雪花啤酒最大的特點就是便宜。這也是雪花啤酒PK競品市場的籌碼,即大眾路線,與被酒民戲稱為“大綠棒子”的燕京啤酒屬于同等策略。一款大眾產品作引流,其它款再測試和延續習慣。
在“醴”推出之前,消費者對于雪花啤酒的固有認知就是便宜,性價比高。超市里,隨便一聽330ml的雪花啤酒售價也就在2塊多的水平,整箱裝都不會超過70元。
據介紹,醴并不打算如常規的高端啤酒產品主打線下餐飲終端,而是以兩瓶裝的限定版禮盒形式,只聚焦線上電商銷售,定價999元/套,打通禮品和商務宴請等消費場景。
單瓶啤酒500元,基于什么出發點?媒體在采訪華潤啤酒CEO侯孝海時講到,中國的大環境迎來“百年未有的大變局”;Z世代消費人群崛起,他們一出生就有著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他們認為中國很多產品是世界最好的。因此,中國高端啤酒市場未來的主角一定是中國品牌,但并非國際品牌會無所作為。
Z世代,是美國及歐洲的流行用語,意指在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又稱網絡世代、互聯網世代,統指受到互聯網、即時通訊、短訊、MP3、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科技產物影響很大的一代人。
侯孝海指出,向高端發力,有助于提升毛利率。貴州茅臺在2020年年報中披露,當期實現的歸母凈利潤為466.97億元,酒類銷售毛利率為91.48%。
華潤啤酒在年度業績報表中披露,2020年公司實現毛利為120.75億元,營業收入為314.48億元,華潤啤酒的毛利率大約為38.40%。
月銷量69盒。數據顯示,醴作為國內啤酒產品中價格最貴的一款,從銷量來看似乎并不太樂觀。天貓旗艦店顯示的該產品月銷量僅有69件,評論數量也僅有7個。在京東平臺上,該啤酒評價數量有50個。
隨著年輕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轉變,人們逐漸從“多喝酒”轉變為“喝好酒”,中高檔啤酒不斷對低檔啤酒市場進行滲透。根據東北證券統計,2014年~2020年中國市場中高檔啤酒銷量由972萬千升提升至1338萬千升,銷售額由2587.35億元提升至3618.17億元。
媒體報道內容:“經濟型啤酒的銷量占比雖然目前仍然過半,但已經出現下滑趨勢。東北證券認為,未來經濟型啤酒的占比將持續下滑,中端啤酒將取代其成為各大廠商的銷量支柱。
目前,部分品牌還保持自有的經濟型啤酒產品,如青島的嶗山啤酒、歡動啤酒,百威的金士百啤酒、哈爾濱冰萃,華潤的雪花清爽等。但各大公司的重心都已從經濟型啤酒上轉移到中高端啤酒,持續引導啤酒產品結構升級。
鑒于此,中信證券認為,中國啤酒高端化拐點已至,這既是啤酒行業發展的必然階段,也是反復博弈后啤酒龍頭公司的必然選擇。”
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說:“向死而生 ,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
在日趨加大的綜合成本和涉及企業生存、未來面前,這也許是眾多啤酒企業艱難做出的“向死而生”的戰略性決定。盡管如此,啤酒行業的“黑馬”還未誕生,如果有支顛覆傳統、打破邊界的新生力量殺入其中展現出光芒的時候,想必啤酒行業也將響起像此前傳統媒體的一片哀鴻遍野之聲。
注明:本文由北京媒體人、策劃人、廣告人、天耀東方(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國勇先生撰寫,部分文字借鑒和摘選于媒體報道內容,圖片均來自于網絡。
丁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