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編者按:
這是屬于 5G 的時代。
一年間,5G 信息江河匯聚、企業崛起為峰、智能世界變得無比開闊。它不僅是信息變革中的土壤,更是鞏固科技創新地位的重要基石。
一年間,5G 大市場群雄逐鹿:
國際賽道,各大巨頭在多領域爭奪制高點;
專利研發,中國陣營全球占比已突破五成;
智慧創新,應用場景商機不斷且相繼投產;
手機市場,百元區間的細分競爭尤為激烈;
…………
一年間,由新浪科技、新浪 5G 聯合發起的《5G 大家談》欄目,與數十位政、企、學界著名人士暢聊通信的發展及落地,為讀者答疑解惑。同時,《5G 大邁進》欄目將為讀者探究中國通信企業的成長之路。
一年后的今天,信息所至,融入百業。當更多人觸及 5G,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嘉賓介紹:
image.png
崔寶秋博士,小米集團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2012 年 6 月加入小米,作為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目前負責集團在技術戰略、技術合作、技術人才、技術組織、技術文化等方面的推進和強化。
崔寶秋在加入小米之前,先后就職于 IBM 硅谷實驗室、雅虎和領英,從事數據庫、搜索引擎、機器學習、大數據、社交網絡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和管理工作。
行業處在 5G、AI、IoT 交匯的大風口
“我覺得 5G 是一個風口,5G+AIoT 更是一個風口。我們處在三個時代的交匯期,第一個是 5G,第二個是 AI,第三個是 IoT。”
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訪時,崔寶秋表示,5G 會加速未來超級互聯網的到來,就是所謂的 5G+AIoT;5G 也會促進未來大數據、人工智能、云服務技術和實體經濟的融合,這個里面還有很多的空間要發展,還有很多機會。“所以,從應用場景到 5G 技術和終端的普及,到整個產業的融合,我認為還是有很多工作要做,剛開始,大家還在一個興奮期。”
崔寶秋認為,如果 5G+AIoT 代表了下一代超級互聯網,那么這個互聯網的規模會遠大于今天的移動互聯網。
他提到,在 PC 互聯網時代,無法達到人均一臺 PC。在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可能人均一部或多部手機。未來超級互聯網時代,可能每個人有十臺、數十臺,甚至上百臺設備圍繞身邊,從手機、智能家居、可穿戴、車載,無處不在,有的通過云端相連,有的是可穿戴、隨身攜帶。
據其介紹,在今天小米的 AIoT 布局中,智能家庭的發展遠超出三五年前的想象,未來這個生態非常大,可以包容各種行業,涵蓋硬件、軟件等。
“所以,很多生態是可以共贏的,可以相互打通的。未來 5G+AIoT 這個生態,容得下多個巨頭,包括國內的和世界的。當然最終是否有幾家超級巨無霸的新互聯網巨頭會脫穎而出呢?也有可能。“
萬物互聯時代 手機的核心地位如何變化?
進入萬物互聯時代,智能電視、智能音箱等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有望成為新的控制入口,那么手機的核心地位會被替代嗎?
崔寶秋認為,幾年前就有人大膽預言手機會在未來幾年內消失,這個預言有些過早。但有一個趨勢是不可否認的,手機作為一個智能通信設備,是一個移動互聯網的終端,人們基本上 7×24 隨身攜帶。“未來,人們在手機上的總時長可能會降低,因為其它智能設備會發展起來,就像當年的手機慢慢取代 PC 一樣。未來假如有了智能手環、智能手表、智能眼鏡、智能耳機,帶來的視覺消費、聽覺消費,以及各種信息與服務的消費,慢慢地會降低人們在手機上花的時間,我覺得這個趨勢是可以看得見的,很清晰。”
不過,崔寶秋強調,今天,手機肯定還是人的中心,未來長時間內可能還是這樣。
區別在于,未來人們回到家中,手機中心可能會變為智能電視、智能音箱等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手機、音箱、電視這三個產品我們都做,不同部門、不同事業部的人都會說自己是中心,其實這個都是相對的。我覺得將來在萬物智能互聯時代,這是一個集中控制和分布式控制的模式。”
崔寶秋總結到,很難說某一種設備成為人的中心,而是說云邊端一體的能力是未來 AIoT 和 5G 帶來的無處不在的萬物智能互聯的中心。
5G 需 “先修路、后跑車” 手機等終端設備還在起步中
5G 雖然是大趨勢,不過,崔寶秋也指出,5G 時代現在剛進入,有點像以前修高速公路,要 “先修路、后跑車”。我們的基礎設施、網絡設備、基站建設都已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但是真正適合跑 5G、支持 5G 的手機終端和其它的智能設備終端還在起步中,這中間會有個稍微的滯后過程。
根據信通院公布的國內手機出貨量數據,截止今年 2 月,國內 5G 手機出貨量累計為 2161.4 萬部。但是目前,中國移動 + 中國電信的 5G 套餐用戶總數為 2613 萬。
目前,5G 套餐用戶數比 5G 手機的儲戶量還要高,也就是說,有大量用戶辦理了 5G 套餐,但并未購買 5G 手機和使用 5G 上網。
崔寶秋表示,中國 5G 套餐的普及率是不是真能達到我們希望中的比例,還需要時間驗證。
“各大運營商為了刺激 5G 的普及和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推出流量的優惠,用戶會因為覺得劃算就買了。另外我認為,5G 是未來,5G 套餐用戶數大于 5G 手機銷量,背后也說明了用戶有換機的愿望,有在短期內換 5G 的訴求。”
崔寶秋最后還提到,在 5G 甚至未來的 6G 時代,可能有許多殺手級的應用將會出現。“我們看到的 6G 是十年以后的事情。今天 6G 技術還處在預研階段,大家還在看一些場景、愿景、技術的預研、標準化的制定,這條路還非常長。”編者按:
這是屬于 5G 的時代。
一年間,5G 信息江河匯聚、企業崛起為峰、智能世界變得無比開闊。它不僅是信息變革中的土壤,更是鞏固科技創新地位的重要基石。
一年間,5G 大市場群雄逐鹿:
國際賽道,各大巨頭在多領域爭奪制高點;
專利研發,中國陣營全球占比已突破五成;
智慧創新,應用場景商機不斷且相繼投產;
手機市場,百元區間的細分競爭尤為激烈;
…………
一年間,由新浪科技、新浪 5G 聯合發起的《5G 大家談》欄目,與數十位政、企、學界著名人士暢聊通信的發展及落地,為讀者答疑解惑。同時,《5G 大邁進》欄目將為讀者探究中國通信企業的成長之路。
一年后的今天,信息所至,融入百業。當更多人觸及 5G,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嘉賓介紹:
image.png
崔寶秋博士,小米集團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2012 年 6 月加入小米,作為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目前負責集團在技術戰略、技術合作、技術人才、技術組織、技術文化等方面的推進和強化。
崔寶秋在加入小米之前,先后就職于 IBM 硅谷實驗室、雅虎和領英,從事數據庫、搜索引擎、機器學習、大數據、社交網絡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和管理工作。
行業處在 5G、AI、IoT 交匯的大風口
“我覺得 5G 是一個風口,5G+AIoT 更是一個風口。我們處在三個時代的交匯期,第一個是 5G,第二個是 AI,第三個是 IoT。”
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訪時,崔寶秋表示,5G 會加速未來超級互聯網的到來,就是所謂的 5G+AIoT;5G 也會促進未來大數據、人工智能、云服務技術和實體經濟的融合,這個里面還有很多的空間要發展,還有很多機會。“所以,從應用場景到 5G 技術和終端的普及,到整個產業的融合,我認為還是有很多工作要做,剛開始,大家還在一個興奮期。”
崔寶秋認為,如果 5G+AIoT 代表了下一代超級互聯網,那么這個互聯網的規模會遠大于今天的移動互聯網。
他提到,在 PC 互聯網時代,無法達到人均一臺 PC。在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可能人均一部或多部手機。未來超級互聯網時代,可能每個人有十臺、數十臺,甚至上百臺設備圍繞身邊,從手機、智能家居、可穿戴、車載,無處不在,有的通過云端相連,有的是可穿戴、隨身攜帶。
據其介紹,在今天小米的 AIoT 布局中,智能家庭的發展遠超出三五年前的想象,未來這個生態非常大,可以包容各種行業,涵蓋硬件、軟件等。
“所以,很多生態是可以共贏的,可以相互打通的。未來 5G+AIoT 這個生態,容得下多個巨頭,包括國內的和世界的。當然最終是否有幾家超級巨無霸的新互聯網巨頭會脫穎而出呢?也有可能。“
萬物互聯時代 手機的核心地位如何變化?
進入萬物互聯時代,智能電視、智能音箱等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有望成為新的控制入口,那么手機的核心地位會被替代嗎?
崔寶秋認為,幾年前就有人大膽預言手機會在未來幾年內消失,這個預言有些過早。但有一個趨勢是不可否認的,手機作為一個智能通信設備,是一個移動互聯網的終端,人們基本上 7×24 隨身攜帶。“未來,人們在手機上的總時長可能會降低,因為其它智能設備會發展起來,就像當年的手機慢慢取代 PC 一樣。未來假如有了智能手環、智能手表、智能眼鏡、智能耳機,帶來的視覺消費、聽覺消費,以及各種信息與服務的消費,慢慢地會降低人們在手機上花的時間,我覺得這個趨勢是可以看得見的,很清晰。”
不過,崔寶秋強調,今天,手機肯定還是人的中心,未來長時間內可能還是這樣。
區別在于,未來人們回到家中,手機中心可能會變為智能電視、智能音箱等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手機、音箱、電視這三個產品我們都做,不同部門、不同事業部的人都會說自己是中心,其實這個都是相對的。我覺得將來在萬物智能互聯時代,這是一個集中控制和分布式控制的模式。”
崔寶秋總結到,很難說某一種設備成為人的中心,而是說云邊端一體的能力是未來 AIoT 和 5G 帶來的無處不在的萬物智能互聯的中心。
5G 需 “先修路、后跑車” 手機等終端設備還在起步中
5G 雖然是大趨勢,不過,崔寶秋也指出,5G 時代現在剛進入,有點像以前修高速公路,要 “先修路、后跑車”。我們的基礎設施、網絡設備、基站建設都已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但是真正適合跑 5G、支持 5G 的手機終端和其它的智能設備終端還在起步中,這中間會有個稍微的滯后過程。
根據信通院公布的國內手機出貨量數據,截止今年 2 月,國內 5G 手機出貨量累計為 2161.4 萬部。但是目前,中國移動 + 中國電信的 5G 套餐用戶總數為 2613 萬。
目前,5G 套餐用戶數比 5G 手機的儲戶量還要高,也就是說,有大量用戶辦理了 5G 套餐,但并未購買 5G 手機和使用 5G 上網。
崔寶秋表示,中國 5G 套餐的普及率是不是真能達到我們希望中的比例,還需要時間驗證。
“各大運營商為了刺激 5G 的普及和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推出流量的優惠,用戶會因為覺得劃算就買了。另外我認為,5G 是未來,5G 套餐用戶數大于 5G 手機銷量,背后也說明了用戶有換機的愿望,有在短期內換 5G 的訴求。”
崔寶秋最后還提到,在 5G 甚至未來的 6G 時代,可能有許多殺手級的應用將會出現。“我們看到的 6G 是十年以后的事情。今天 6G 技術還處在預研階段,大家還在看一些場景、愿景、技術的預研、標準化的制定,這條路還非常長。”
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