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5月8日,獨立云服務商金山云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交易,股票代碼 “KC”。
據悉,這是今年以來國內又一家沖擊上市并取得成功的云企業!此前,1月份的時候優刻得就曾成功闖關科創板;同時4月份,青云也曾遞交招股書;而在近期,完成C輪融資的浪潮云也開始沖擊科創板。
可以發現,今年以來大量“中小云”企業都在爭相上市,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一、國內云計算市場潛力巨大
在筆者看來,國內不管是巨頭云企業還是中小云企業,大家爭取上市的宏觀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國云計算市場的巨大潛力。因為只有在巨大商機和廣闊前景面前,企業們才會爭相上市、加速融資,以期通過更快更好的發展占據市場主要位置。
一直以來,我國云計算行業雖然起步較晚,但增速非常快。2018年的時候,我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共有云市場,據相關數據預測,2019至2023年我國公有云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50%左右,屆時市場規模預計達到2000億人民幣以上。
在此背景下,我國云計算行業發展前景巨大。再加上今年以來,“新基建”的提出更是讓云計算戰略布局加快,基于此企業們都想把握住新的風口和機遇,加速壯大自己。這也是為什么今年以來如此多云計算企業都紛紛走上了上市之路。
二、企業遭遇著連年虧損狀況
當然,金山云、優刻得等“中小云”企業瞄準上市,也與近年來自身企業的發展現狀分不開。云計算雖然是一個藍海產業,但企業要想在其中耕耘也面臨技術、成本、人才等不少壓力。而中小企業在這些壓力下投入巨額資金卻回報緩慢,這導致它們面臨連年虧損的難題。
如果我們以金山云為例。據相關資料顯示,金山云在2017至2019年,凈虧損便逐年增加,三年總虧損達到了近30億元。在其招股書中,金山云曾直言不諱的指出“有凈虧損的歷史,并且不確定未來的盈利能力”是主要風險之一。
與此同時,由于投入巨大、回報周期長,青云、優刻得等規模和級別與金山云差不多的云企業也都長期處于虧損狀態。在此情況下,上市就成了這些“中小云”謀生、破局和突圍的途徑之一。它們希望通過上市獲取融資,以支撐企業發展,并尋求盈利機會。
三、企業面臨著巨頭激烈競爭
最后,“中小云”企業積極上市還離不開巨頭企業們的競爭壓力。目前,我國云計算市場基本被百度云、阿里云等巨頭瓜分,其它諸如金山云等都很難與其分庭抗禮,只能在細分領域保持一定競爭性。這種格局就讓中小云企業非常被動!
一方面,巨頭企業擁有更多的資金、人才和技術,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給中小企業帶來沉重壓力。例如此前,巨頭間的價格戰便對中小云企業們帶來了重大影響。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要想在巨壓之下謀生就必須提升技術、增加獲客、深耕細分市場,這些都需要資金支持。
基于此,上市可以為“中小云”企業們緩解一定的資金壓力,并增加它們與巨頭企業的競爭籌碼。籠罩在巨頭陰影之下,“中小云”企業們只有通過上市才能跟上行業發展和巨頭們的步伐。所以說,爭取上市也是它們在高壓之下的必然選擇之一。
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