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清華新聞網9月20日電 9月16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舉行人工智能開放平臺——“華慧云”的新聞發布會。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段敦厚,清華大學副校長鄭力、信息學院院長陸建華院士等出席了發布會。
活動現場
鄭力在致辭中表示,人工智能是當代科技的最新前沿,更是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大學要承擔起人工智能理論創新和技術應用的重任,清華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水平一直處于世界前沿。為了更好地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清華圍繞增加人工智能創新的源頭供給,從突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出發,大力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創新體系。電子系協同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和中新生態城的支持下,研發構建了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軟硬件開放平臺——“華慧云”,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華慧云”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人工智能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王生進教授表示,“華慧云”具有提供靈活的資源配置計算能力、最新AI成果快速部署、自主可控的AI平臺支撐、支持跨學科AI研究有機融合、平臺與AI教學緊密結合、AI產業孵化的技術支持六個優勢特色,可進行高性能的物理資源配置,依托云計算資源管理系統、HPC集群管理系統,可有效組織計算資源的分發與管理;平臺可部署各類人工智能算法框架,具有深度學習訓練計算、開發者SDK調用、圖像語音識別服務、大數據數據集、人工智能應用解決方案等五大功能板塊。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周立工程師介紹了“華慧云”的開放功能,包括多模態生物特征識別、視頻結構化、語音識別、智能輔助駕駛ADAS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SDK模塊;電子系青年教師何亮博士介紹了在“華慧云”上進行聲紋識別深度學習訓練和計算的過程和人工智能應用;電子系李勇副教授介紹了利用“華慧云”從事面向智慧城市的時空大數據模式挖掘和行為預測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是一門研究模擬人腦智能,實現機器智能的一門科學,目前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華慧云”已成功運行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自主研發的人臉人像識別、語音識別以及輿情分析等多個先進的人工智能計算系統。以“華慧云”為基礎支撐平臺,將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智慧醫療、智慧農業、國防軍事等領域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的應用,打造應用示范項目,提升清華大學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影響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樊邦奎、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志鑫、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戴瓊海院士等業界專家學者,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部門和科研機構代表,清華控股有限公司等產業界、學術界來賓200多人參加了本次新聞發布會。清華大學科研院、教育基金會、學位辦公室等部門相關負責人也出席了會議。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黨委書記金德鵬主持發布會。
馬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