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圖片來源〡西安思源學院官網?“提前繳費有優惠,越早交優惠越大。”商業領域常用的廣告語,如今成了西安思源學院預收學費的“打折”規則。日前,“西安一高校跨學年催收學費”的視頻登上熱搜,短短數日,閱讀量過億。據悉,思源學院提前交學費可優惠5%——
圖片來源〡西安思源學院官網
?“提前繳費有優惠,越早交優惠越大。”
商業領域常用的廣告語,如今成了西安思源學院預收學費的“打折”規則。
日前,“西安一高校跨學年催收學費”的視頻登上熱搜,短短數日,閱讀量過億。據悉,思源學院提前交學費可優惠5%——高校“大促銷”,著實令人“耳目一新”。
需要指出的是,跨學年收費,國家政策是明令禁止的。
不過,今日關注點不止于思源學院“頂風作案”。
當民辦高校頻頻搞起“促銷”,我們恐怕更多需要思考高等教育結構的問題。
就像有專家質疑的,“為什么北大的生均經費就高,民辦高校就沒有錢,這些就不公平啊,你的導向是什么?國外很多民辦高等院校都是不要錢的,就是為了保證更多的人來讀這種普通學校。”
換句話說,如果不強調“治本”思維,民辦高校的“幺蛾子”,怕是還會層出不窮?
這么缺錢了嗎?
坐落于白鹿原上的民辦高校——西安思源學院,自帶熱搜體質。
不論是20周年校慶之際,號召學生捐款;還是此次預收學費,打折優惠,思源學院的操作,不斷刷新著人們對高校的認知。
據媒體此前報道,西安思源學院從3月下旬就開始催收學費了,并稱提前交可以優惠5%。
還有學生爆料,學校今年沒有下發文件,但是有些輔導員挨個打電話做工作,還在班里表揚提前交費的同學。
思源學院大四學生張恒向粉巷財經(ID:nbdfxcj)透露,除了第一學年,其他學年都有提前繳費的通知:“按照繳費早晚,享有5%、4.5%、4%的優惠。”
從張恒提供的信息來看,學費基本在2萬左右,學校一般在三四月份告知學生提前收取下一學年的學費。
該學校結算科工作人員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學校提前收繳學費是為了給9月份分流,針對貧困生有一部分優惠,繳費采取自愿。
不過,對于提前繳費是學生自愿,還是被迫自愿,這里顯然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至少有些輔導員打電話苦口婆心進行勸告,難以歸到“自愿”的范疇。
交流過程中,張恒也否認了上述說法:“提前繳費針對所有人。”
再者,拿貧困生來說,提前半年繳費,無疑會進一步增加學生和家庭的經濟壓力,還談什么優惠,豈不本末倒置?
總之,不論是針對貧困生,還是所有人,均難掩其提前收費的目的,西安思源學院的這波操作著實耐人尋味,同時也在微博上引起廣泛熱議,不少網友表示,“這么缺錢了嗎?”
緩解資金壓力?
實際上,類似案例在民辦高校中不算新鮮。
譬如,2012年,廣州某學院推出新政策,學生如果一次性繳清兩年學費和住宿費,一律享受七折優惠。2013年,湖南某學院被曝出預交學費,按照時間早晚,享有10%、8%、6%的折扣。
包括思源學院在內,上述高校打出的旗號均是——學生可以自愿繳納。表面看似不錯的自愿“優惠政策”,實際卻涉嫌違反規定。
早在1996年,教育部下發的《高等學校收費管理暫行辦法》中便規定,學費按學年或學期收取,不得跨學年預收。
到了今年4月份,教育部再次發文重申,學費(保教費)不得跨學年或學期預收。
一邊是政策明令禁止不得跨學年預收學費,另一邊則是高校退住宿費引來網友稱贊。
5月初,西安翻譯學院根據實際住宿時間,向學生將退還了3個月的住宿費,總計1700余萬元。
這一舉動引發輿論關注,為西翻刷了一波好感。
不過,終究這是“別人家的學校”,張恒表示,“(思源學院)住宿費沒有退,我們大四畢業生只是退了課本費和宿舍的物品保障金。”
當然,退住宿費是高校衡量自身經費實力后的人性化舉措,但預收學費,應該說是高校不可逾越的底線。
至于部分民辦高校愿意冒著風險跨越這條紅線的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這是打擦邊球,緩解資金壓力的一種手段。”
教育經費如何解決
那么問題來了,民辦高校在相對較高的學費制度下,為何還會出現資金壓力?
這或與其經費結構有關。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民辦高校運行的費用主要來自于學費,政府基本沒有撥款,社會捐贈、經濟收入也很少。”
該解釋也得到了前述業內人士的印證:“目前陜西省每年有3個億的民辦高校發展基金,這主要靠項目申報,大概每個學校給個幾千萬吧,這種基金肯定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大問題。”
坊間不乏質疑的聲音,民辦高校均價2萬左右的學費,還無法支撐其運行嗎?
熊丙奇認為,相對于公辦院校,民辦高校的學費的確比較高,但是,這個學費能否涵蓋生均經費。即便能夠涵蓋生均經費,這個生均經費是不是能夠真正高質量的保證課程設置、素質建設、實習實訓、學生校園活動等都是需要考量的,“政府能夠給民辦高校的學生撥多少錢?這個問題一直回避。”
最為關鍵的是,教育經費的背后還牽扯到教育公平。
“為什么北大的生均經費就高,民辦高校就沒有錢,這些就不公平啊,你的導向是什么?國外很多民辦高等院校都是不要錢的,就是為了保證更多的人來讀這種普通學校。”熊丙奇說。
教育經費掣肘民辦高校的發展,導致我國高等教育的結構以公辦為主。
據《證券日報》報道,以中美大學為例,美國有4298所,其中私立2672所,占62.2%;我國目前1245所,其中民辦419所,占33.65%。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名中,美國29所入圍,其中私立18所,占62.07%;中國12所入圍,均為公辦大學。
熊丙奇建議:“政府要培育合理的高等教育結構,在這政策上鼓勵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然后讓民辦高校進一步推進管理體制改革,讓學校能夠辦出個性,辦出特色,由此進入良性循環。”
(張恒為化名)
投稿、爆料請發送至郵箱:mjxafxcj@nbd.com.cn
加入粉巷社群請掃碼粉巷財經公眾號文末二維碼
陳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