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從古至今,無論洋酒多么好喝,中國人還是愛喝自己的白酒,中國白酒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傷心了喝它,高興了也喝它,嫁娶、宴客、升學、喬遷各種聚餐都少不了它。它不僅僅是各種情緒的渲染,同時也是化解矛盾、聯絡感情的紐帶和橋梁。有的老一輩人甚至將它當
從古至今,無論洋酒多么好喝,中國人還是愛喝自己的白酒,中國白酒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傷心了喝它,高興了也喝它,嫁娶、宴客、升學、喬遷各種聚餐都少不了它。
它不僅僅是各種情緒的渲染,同時也是化解矛盾、聯絡感情的紐帶和橋梁。有的老一輩人甚至將它當作一種養生的途徑,我家隔壁70歲的楊大爺,每天都要小酌一杯,一天不喝渾身不自在。
真正的純糧白酒是汲取五谷雜糧之精華釀成,然而當今的白酒市場早已不如從前那么純粹,亂象叢生,劣質酒、假冒酒充斥市場,稍有不慎就可能買的是勾兌酒精酒,喝了不但口感差而且還傷身體。
上面提到的隔壁70歲的楊大爺,喝了大半輩子的白酒,可謂對白酒了如指掌,雖然他的經濟狀況并不算寬裕,喝的都是平價酒,但憑著他這么多年的喝酒經驗,呡一口就能辨出真偽,假酒很難在他面前蒙混過關。下面這5款白酒是楊大爺經常喝的口糧酒,它們都是純糧酒。
黃蓋玻汾53℃
黃蓋玻汾53℃是汾酒系列的經典酒,屬清香型白酒,被酒友們戲稱“奪命53”,其實有些夸張,與其他烈酒相比還是要緩和很多,不過喝多后確實容易喝斷片,普通人半斤就會被放倒。在許多老酒友的心目中,黃蓋玻汾53℃被列為他們日常性價比最高的“口糧”。
如果我們在黃蓋玻汾53℃中加入白開水,會發現酒液馬上變渾濁,但很快又變回清澈,會留有少許絮狀物;倒一勺酒液在桌上點燃,熄滅后會到濃濃的酒糟味,這些現象均為純糧酒該有的特征,也是檢驗是否是純糧酒的簡易方法。
汾酒為清香型白酒,黃蓋玻汾53℃沒有窖泥的味道,干凈利索,淡香優雅,雖回味較短,略帶苦味,隨后帶有一絲絲甜意,因為度數高,下咽的瞬間有“一線喉”的暢快感,10分過癮,難怪有酒友說“百元之內,玻汾無敵”。
竹葉青45℃
竹葉青是以汾酒為基酒的保健酒,同時也是八大名酒中唯一的保健酒,它的酒文化可追溯到南北朝,古代是以黃酒為基酒。竹葉青釀造時加入了紫檀、陳皮、砂仁等十多種中藥,有些人并不喜歡這些中藥味,不過存放幾年后中藥味變淡,取而代之的是藥香和甜香的復合清香。
竹葉有38、42、45、55四款不同的度數,相對其它白酒,低度竹葉清酒更受歡迎。以45℃為例,別看它度數不高,年輕的酒友誤認為是飲料酒,實際上后勁卻不小。竹葉青酒非常適合夏季喝,適當加點冰塊或者礦泉水口感更佳,有一種喝洋酒的感覺。竹葉青45℃酒液微黃清澈,入口綿柔,略帶一點苦味和中藥味,回味甘甜,是一款性價比不錯的口糧酒。
紅星綠瓶56℃和藍瓶53℃
紅星二鍋頭為麩曲清香型白酒,其中綠瓶和藍瓶最受北京人的歡迎,他們親切地稱綠瓶為“大綠棒子”,藍瓶為“藍精靈”,二者被許多酒友視為“萬酒之王”。綠瓶56℃釀造原料為高粱、水、玉米、大麥和豌豆,除了比藍瓶多了玉米,再沒有添加其它原料了,口感醇厚純正,酒質豐滿甜潤,喝起來比較烈,帶有一些辣度,是老北京人喜歡的“口糧”。
藍瓶53℃在釀制過程中,除了70%紅星二鍋頭的基酒外,還添加了20%的醬香酒和10%的豉香酒。比起綠瓶來,藍瓶53℃口感柔和順滑,不烈不沖,沒有綠瓶的刺喉感,并且層次豐富,得到年輕酒友的青睞。
桂林三花酒52℃
桂林三花酒自宋代開始釀造,古代叫瑞露,搖動酒瓶時酒花十分豐富,因入壇堆花,入瓶堆花,入杯也堆花,故在清代更名為三花酒。三花酒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發酵劑釀造,是我國米香型白酒的代表,與桂林腐乳、桂林辣椒醬被譽為“桂林三寶”。
三花酒52℃由于是米香小曲,因此開瓶后并不像其它白酒那么香氣濃郁,反而酒精味較重,入口有小烈感迅速沖擊舌面,隨之而來的是長久的米香,飲后有一股甘甜味久久不散,難怪有些女性也愛喝。
北大倉53℃
北大倉來自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始建于1914年,它的前身是“聚源永”燒鍋,為麩曲醬香白酒,也是我國最早的麩曲醬香白酒,在制曲中加入了大豆,減少發酵和制曲輪次,因采用貴州茅臺酒廠的生產工藝釀造,被稱為“北國茅臺”。
北大倉53℃,是一款以高粱和小麥為原料的中低端醬香口糧酒,酒質透明色澤微黃,無懸浮沉淀,入口醇厚,落口發酵酸感較為明顯,尾段也表現不俗,不過與真正的大曲醬香酒相比,醬香味略為遜色,香氣不夠濃郁,只能算得上醬香酒中較為基礎的一款。
以上5款白酒都是不錯的純糧酒,性價比高,懂酒的行家成箱往家里囤。
好了,關于白酒的知識今天就分享到這里,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大家好!我是雅倩美食,一個廚藝愛好者,分享各種美味以及相關的故事,傳遞一日三餐的溫暖,讓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歡迎關注、點贊、轉發、收藏、評論,謝謝您的閱讀,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劉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