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雖然現在入戶的帶寬在不斷提升,但不可忽略的是目前,也有不少地方因為各種問題沒有覆蓋寬帶,比如位置偏僻不便通網,某些小區歷史問題造成網絡質量差,還有很多租房黨和中老年家庭住戶,覺得開個寬帶有些浪費等情況。而我這邊,因為父親工地辦公室在搭建過渡
雖然現在入戶的帶寬在不斷提升,但不可忽略的是目前,也有不少地方因為各種問題沒有覆蓋寬帶,比如位置偏僻不便通網,某些小區歷史問題造成網絡質量差,還有很多租房黨和中老年家庭住戶,覺得開個寬帶有些浪費等情況。而我這邊,因為父親工地辦公室在搭建過渡期內沒有寬帶進來。一直靠手機開熱點給筆記本使用也不現實,所以看上了貝銳這款僅需100多塊,卻同時支持網線和4G插卡的蒲公英X4C路由器。本篇文章應該是同產品里最詳細的體驗,相信你看過不會失望。
之前入手過蒲公英P5,這個蒲公英X4C的包裝依舊是家族式設計,全黑包裝,正中為蒲公英LOGO,給人一種簡潔低調的第一印象。
側面銘牌印有相關新型號數據等信息,除了4G全網通的核心功能點外,最底下有三大賣點,這其中的智能組網和云管理平臺對很多生產力場景是極為必要的。
輕薄是我對這臺路由的第一印象,正面和外包裝設計一致。整機為全黑塑料材質,表面為微磨砂材質。
前方有四個指示燈,分別為互聯網、智能組網、WiFi狀態、4G信號。常規路由器可難見到智能組網和4G網絡功能。
背后四根外置天線分別為兩個WIFI天線,兩個4G天線。有這套長天線的加持,比4G隨身WIFI的信號強度和穩定性自然更好。對了,它也支持給傳統WIFI做中繼使用。
通過側看,可以發現其輕薄的設計秘密在于兩側斜面的內收設計。讓這臺路由輕薄化的同時也有一種視覺懸浮感。
底面覆蓋滿了散熱柵格,保證了路由及時的散熱和穩定性。
背后最左側為Nano SIM卡的卡槽,右側也保留了傳統網口,一個WAN,兩個LAN,最右邊是重置孔和電源插口。還是需要注意的,這是一款更考慮特殊場景和給標準路由下的一個擴展補充設計,所以它是百兆網口設計。并且4G理論網速在10~100Mbps之間,4G搭配百兆網口是一個比較均衡的設計,要是5G+千兆,那價格成本至少翻了數倍。100多塊可買不到了。
為了提供全套解決方案,它還為那些沒有多余流量卡的用戶額外附帶了兩張物聯網專用SIM卡,電信聯通各一張,每張卡初始送6G流量(每月2G,分三個月贈送)。為什么是2個運營商各贈送6G初始流量,而不是1個運營商直接給12G初始流量?這個問題,請先看下去,我后面告訴你答案。
我并沒有使用它附贈的2張物聯網卡,因為自己正好有兩閑置的電話卡,一個是辦寬帶套餐附帶開通的電信無限流量卡,另一張是家里人政企套餐開的聯通無限流量卡。首先放在手機里,進行4G測速做一個基準參照。需要注意:4G上網受環境因素極大,即便同一個街道,同一個小區,同一幢樓,都有可能這個房間朝向信號好,另一個朝向信號不好,所以我這邊的手機測速僅供和同地點的路由插卡測速對比。上面測試的電信卡速度僅有聯通卡的1/10的原因是我們這邊小區的電信基站負荷過大,致電客服都說有些年代,改善也不大可能。我曾切換到電信5G,信號依舊完敗聯通5G。就這服務,電信還孜孜不倦的打促銷電話讓我升級套餐。我的聯通卡還不是本地的,上網其實先傳輸通信信號通過所在地網絡到達號碼歸屬地的通訊交換中心,然后再接入互聯網。如果我使用家里人本地的聯通卡,下載帶寬理論上還能進一步提升,超過這67.8Mbps(8.47MB/s)。因為之前手機測試過聯通4G在家里最高能有10MB/s左右的下載速度。
緊接著我把兩張卡從原先測速的備用手機里拔出來分別放入蒲公英X4C,用原先手機連接蒲公英X4C的WIFI繼續進行測速。電信卡由于我們這邊小區基站問題,下行帶寬實測6.23Mbps(0.78MB/s),和之前卡放在手機里的接近,依舊體驗不佳。這個速度和如此高的丟包,我應該是不會用的。而聯通卡下行帶寬實測為52.6Mbps(6.58MB/s)。略小于之前卡放在手機里的4G測速。但依舊遠勝于電信卡。我不能保證每個地區都是聯通好于電信,至少在我這小區里,這個蒲公英X4C路由插入聯通4G卡的上網更合適。
電腦連接這個蒲公英X4C的WIFI(聯通4G卡轉成的WIFI)。看二次元站點里某個紀錄片,1080P高清模式下,流暢不卡頓,拖動進度條稍等片刻就能響應。日常網頁瀏覽,社交通訊完全能夠滿足。看到這里,也明白了蒲公英路由要送兩張運營商的上網卡了吧?你可以選擇你所在地網絡運營較好的那家來開卡使用先。另外,它是支持4G全網通,如果你家移動信號更好,可以自行使用移動卡,不限制用戶的SIM卡類型。這點上比一些內置SIM卡,甚至機卡綁定的4G轉WIFI設備要厚道的多。
這臺路由器的輸入為12V/1A,功率并不高。如果能改造成戶外可移動式的4G熱點路由。路由器都是7x24小時的工作強度設計,其信號和穩定性體驗必然完爆那種傳統的隨身WIFI。
想起了家里還有一個帶AC插口的移動電源,插頭直接插在移動電源上,不用改造,瞬間化身為超強信號版的隨身WIFI。讓使用場景更為靈活,出門戶外野營燒烤,用這個方案,可比手機開熱點要穩定靠譜多了。
順帶通過這個移動電源看了下它的常規運行下的功耗在4~5W左右(待機在3W左右),連接設備在測速模式下功率達到了7~8W左右。我這個移動電源約20000mAh,續航還是足夠有保證的。
發熱也是路由選購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因為它會影響路由的穩定性。上圖是這臺路由路由連續工作了近半天的紅外熱傳感分布情況,可以看到,即便室溫超過了28度,最高散熱區域僅有37度,溫控不錯,比我家里的路由要低。
嚴格意義上說,貝銳并不算硬件廠家,而是一家信息技術公司,準確來說是一家打造硬件來更好服務于自家軟件服務生態的企業。所以旗下的蒲公英X4C的4G插卡功能只是這臺路由其中一個功能點。它支持寬帶/4G備份方式運行。如果遇到寬帶斷開會立即切換4G網絡,是網絡直播與戶外活動場景的最佳解決方案。除了這點,熟悉蒲公英服務的應該知道,它更大的亮點就是異地智能組網功能,這臺路由自然也帶有這個功能。
可能還有用戶不是很明白異地組網,我畫了一個很典型的圖來描述下。很多用戶都有這么一個工作生活場景,A點為自己攜帶手機出門在外,B點為自己的家里,C點為公司。這時候其中任意一個點需要訪問另外兩個點的終端設備讀寫內容,你們是怎么操作?每個地點終端掛著遠程工具?這僅僅是基礎操作,為了提供比常規遠程更深度的跨域協作服務。蒲公英推出了異地組網解決方案,相當與把別處局域網甚至外面的手機都能虛擬到本地一個局域網之中,相互之間文件讀取,跨域打印等操作都能成為可能。簡直是生產力利器。
蒲公英的異地智能組網其實是一個軟件服務,不通過蒲公英硬件,想要要實現我前面線框圖內的3地相互訪問的前提是手機下載安裝蒲公英APP,打開它會手機連接一個虛擬網絡(看到手機頂部WIFI圖標左邊那個圖標了吧)。另外終端登錄對應平臺版本的蒲公英(蒲公英X4C路由內置組網功能,就不用安裝擴展),然后就會出現在同一個列表里。
家里電腦下載安裝蒲公英訪問端Windows版,也登錄同賬號。從清單里可以看到本機在列表里的局域網IP段是172.16開頭的(另外兩個終端是我的手機和蒲公英路由)。但我可以跨域訪問10.168開頭的蒲公英路由后臺。這就是異地組網的功勞。能夠跨域相互訪問。
另一個場景,上圖右邊你可以看到電腦內網IP為192.168開頭,左邊列表里我的本機IP顯示172.16開頭是因為開啟了蒲公英訪問短軟件虛擬出的網卡的內網IP段。蒲公英X4C路由(里面9090開頭的)也在列表里在線。我手機并未開啟蒲公英APP的虛擬網連接。所以列表里我的手機是灰色的。但我電腦依舊可以遠程訪問了我的手機本地存儲。但仔細看后面資源管理器的IP段,是10.168開頭(10.168是蒲公英硬件設備的內網IP段),因為我的手機雖然沒開蒲公英APP異地組網連接。但手機連著蒲公英4G插卡路由的WIFI熱點。自然也是默認組網的蒲公英路由10.168網段下面的一個終端,所以電腦也可以直接訪問外網的手機。準確來說是電腦可以訪問異地的蒲公英路由下面掛載的所有終端內容。也相當于突破了蒲公英免費版只能添加3個設備的限制。
前面的蒲公英APP僅提供幫你連接虛擬組網,不帶編輯組網成員和遠程管理路由器功能,為了更方便的管理使用蒲公英路由,需要在手機里再下載安裝個蒲公英管理APP。通過這個APP可以方便的添加刪除組網成員,也可以遠程調整路由器設置。不過這個蒲公英路由設置的入口設置的好深,藏在三級頁面,體驗上有所不便。甚至可以考慮整合蒲公英和蒲公英管理這兩個APP,并優化頁面交互,這樣對普通用戶可能更友好一些。
蒲公英路由不同于其他路由,所以其WEB后臺管理界面更注重實時網絡狀態和智能組網狀態等相關內容的著重呈現。當然,常規路由有的功能,這里也一應俱全。
與APP一樣,蒲公英還有另一個獨立的網絡管理平臺,這個頁面后臺更注重智能組網的管理和設置,添加調整組網成員必須在這個頁面完成,按照業務邏輯來說獨立分成兩個站管理也正常,符合貝銳的產品定位。不過對于普通消費者初次接觸,對于蒲公英幾個頁面來回跳轉還是需要熟悉一下。
雖然是替家里人入手的,但我也考慮到幾種具體使用場景,也羅列出來供大家具體參考。
場景1:
這個是我幾年前的真實場景,但那時候還沒這個設備。就是新房裝修,網絡還沒開通,但是水電已接,這時候就可以放置一臺蒲公英X4C,用4G插卡模式,搭配一臺攝像頭,就能遠程隨時關注新房裝修進度等狀況。同理,也合適用在農村田地和住在距離過遠,不方便拉網線的監控架設場景。
場景2:
如果你是個旅游博主或者相關經常出門的從業者,在外接上公共WIFI直播,卻時刻擔心不穩定造成的網絡中斷問題,可以用蒲公英X4C同時連接外部WIFI和4G插卡備用,這種模式可以保證全程網絡的穩定連接。
場景3:
你接收管理一個小商鋪,但商用寬帶太昂貴。希望能有穩定的網絡提供店鋪手機、電腦等設備的上網需求。并且需要在外地也可以方便的連到店鋪內網訪問具體終端電腦的內容。那么蒲公英X4C的4G全網通模式正合適解決小店鋪布網問題,同時其自帶的智能組網開啟后,你在外地的電腦也用同一個賬號登錄蒲公英軟件,就能直接訪問商鋪內網的終端了。
場景 4:
你喜歡用VIVO手機的互傳功能,以往手機和電腦都在同一個內網才能掃描電腦版互傳建立連接。現在哪怕你在外地,只要手機連上蒲公英X4C,電腦也用同一個賬號登錄蒲公英軟件。就能遠程掃碼和電腦建立連接。類似的內網才能使用的各種軟件和打印等等場景也可以異地實現了。
100多塊價格的路由,支持4G全網通插卡上網,支持異地智能組網,光這兩點就能解決很多用戶的場景痛點。可能有人又會說,隨身WIFI和手機熱點也能解決網絡不佳地區的使用問題,但它們的信號強度,穩定性,續航上其實都是難以直面對決蒲公英X4C,畢竟路由器都是7x24小時的工作強度設計的,信號強度,散熱穩定性定然相對靠譜。它的這些功能,在同價位真的無敵手。當然,任何產品都無完美一說,最后也提一個小建議,既然不限制用戶插自己的SIM卡,如果路由后臺能提供SIM卡的短信內容接收顯示功能就更好了。
王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