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北京冬奧會冰壺比賽正在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舉行,冬奧會的舉辦,掀起了冰雪運動的熱潮,一向冷門的冰壺項目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冰壺(Curling)又稱擲冰壺,冰上溜石,被大家喻為冰上的"國際象棋",它考驗參與者的體能與腦
北京冬奧會冰壺比賽正在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舉行,冬奧會的舉辦,掀起了冰雪運動的熱潮,一向冷門的冰壺項目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冰壺(Curling)又稱擲冰壺,冰上溜石,被大家喻為冰上的"國際象棋",它考驗參與者的體能與腦力,展現動靜之美,取舍之智慧。
冰壺于14世紀起源于蘇格蘭。1924年冰壺作為表演項目被納入第一屆冬奧會。
冰壺被稱為“貴族運動”,是因為它的裝備和場地投入比較大
玩冰壺“三大件”:冰壺、冰壺鞋和冰壺刷。
冰壺
冰壺對原石材料是有特殊要求的,石材堅硬,在低溫條件下不能被撞裂。最常見的堅硬巖石是花崗巖,在制作和使用冰壺的過程中,人們逐漸發現,當花崗巖中的石英含量較低時,冰壺更加不容易被撞裂,因此隨著項目的發展,現如今的冰壺主要就是由不含云母的花崗巖制成。
全世界的冬奧會級別冰壺原石,都采自于蘇格蘭的一個小島——克里格島(AilsaCraig島)。雖然冰壺原石來自于蘇格蘭,但掌握著頂尖制作技術的卻是加拿大人。這就是冰壺造價高的第二個原因:制作工藝復雜、人工成本高。制作一個冰壺要經歷開采、塑形、拋光等多個環節。除開采以外,其他環節全部需要手工完成。一套冰壺需要5名熟練工人耗時3天才能完成。
一套售價為20萬元左右,一套16只,單只價格就是12000元人民幣。
冰壺鞋
冰壺鞋的兩只鞋底部質地不同。滑行的一只鞋底部有專用滑板,運動員手里拿的是鞋套,平時套上鞋套保護滑板,不仔細看與普通鞋外型基本一致;輔助腳(或稱蹬冰腳)的鞋子正面。前部粘有保護層,因為比賽中擲壺時這一部分向下需要與冰面接觸產生摩擦。比賽中運動員的鞋子,除了前端顏色外與普通鞋看不出什么區別。
一般冰壺鞋的價格在一雙幾百塊錢到幾千塊錢不等。
冰壺刷
冰壺冰面與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的冰面不同,它不是完全平整的,最上面一層覆蓋著特制的微小顆粒,這時候就該冰壺刷出場了。運動員可以用冰壺刷刷冰面、以改變冰壺與冰面的摩擦力,也可以調整方向,使冰壺向著投擲要求的方向滑行。
因此冰壺刷就變得很重要,目前冰壺刷有兩種材料,比如普通的板刷和毛刷。板刷就是指板面較寬、毛較粗硬的刷子,像我們洗刷衣服、鞋子等一般會用到。而毛刷一般用來除霜,但最近的研究發現,毛刷改變冰壺運行軌跡的能力比較強,所以會根據需求換刷。同時,在刷子內部還安裝了壓力傳感器、通訊模塊和路徑記憶芯片。
冰壺運動員的裝備價格不菲,拋開冰壺石不談,單就運動員鞋子和刷子,最少最少也需要3000元左右。
場地要求
冰壺對場地要求苛刻,在所有冬季運動的冰面制作中,冰壺場地可能是最難的,因為影響冰壺運行的因素很多,從水質到環境氣溫、從環境濕度到空氣流動情況等等。
冰壺比賽對冰面光滑度和平整度的精準要求非常高。一條高質量的冰壺賽道冰面,至少要保證壺從出手滑行到賽道末端,這段距離用時在24—26秒。制冰時灑水很講究,要用純水,時間需要8至10天,首先要在賽道上凍一層底冰,要用細水管把水一點點均勻澆上去,然后補水、噴白漆。噴完漆后再經過精準測量,用色漆畫上本壘、營壘、標志線等,然后繼續補水、找平。平整度達標后,用刮冰車修出弧線,從而形成符合要求的冰壺比賽賽道。
與人們想象中不同,冰壺賽道并不是非常光滑的,冰面上甚至還有一層薄薄的冰粒。制冰師每次在制冰時,會先開著制冰車平整冰面,然后在光滑如鏡的冰面上噴灑水珠,每一顆水珠通常在2到3毫米大小,這些水珠遇冷凝結成冰粒,被戲稱為“鵝卵石”。
“制冰師灑水‘打點’是為了減少摩擦,因為冰壺很沉,大約20公斤一個,壺底是平面,中心凹進去一點,為了減少其與冰面摩擦,在冰上鋪設小冰粒,這樣可以縮小冰壺壺底與冰面的接觸面積,減少摩擦,使冰壺速度加快。所以冰壺并不是在冰面上滑行,而是在這些‘鵝卵石’上滑行。
看完這些,您了解冰壺的“貴”在之處了嗎?
金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