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年多前自覺頸背部酸痛不適,并伴有雙手麻木、無力。在當地醫院診斷“頸椎病”,基于牽引、理療,口服“頸復康”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上述癥狀呈進行性加重,遂轉至其他醫院行頸椎核磁共振檢查,發現了自己難以接受的大問題:頸部脊髓腫瘤。手術是唯一的選
1年多前自覺頸背部酸痛不適,并伴有雙手麻木、無力。在當地醫院診斷“頸椎病”,基于牽引、理療,口服“頸復康”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上述癥狀呈進行性加重,遂轉至其他醫院行頸椎核磁共振檢查,發現了自己難以接受的大問題:頸部脊髓腫瘤。
手術是唯一的選擇。
打開椎管,發現腫瘤位于第5頸椎-第1胸椎之間,質地柔軟,呈褐色,與周圍組織邊界清楚。取少量標本送檢快速冰凍檢查,回報為膠質瘤2級,室管膜瘤可能性大。于顯微鏡下小心逐步切除腫瘤。術后病理診斷:髓內室管膜瘤。
為什么“髓內腫瘤”是個難以接受的大問題?
髓內腫瘤是指于脊髓內生長的腫瘤,故而在切除腫瘤的過程中,很容易并發脊髓損傷、缺血和水腫,可加重患者原有癥狀和體征,特別是高頸段髓內腫瘤術后可發生呼吸功能障礙、排痰困難、高熱、上消化道出血等嚴重并發癥。所以業界認為脊髓髓內腫瘤(特別是高頸段)的切除手術十分危險。
世界一直都這樣悲慘嗎?
20世紀70年代以前,對髓內腫瘤多傾向采取活檢、椎板切除減壓和放療等姑息治療方法,患者的預后非常差。其原因有兩方面:
診斷問題
手術技術問題
隨著核磁共振等神經影像學技術的出現和飛速發展,是的髓內腫瘤的定位、定性診斷發生了根本性改觀。通過核磁共振能精確的觀察到腫瘤在髓內的位置、大小、范圍、有無伴發囊性變及脊髓空洞等。多數髓內腫瘤可根據核磁共振在術前做出定性診斷。
同時,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的長足進步也為髓內腫瘤的手術療效帶來了關鍵性的改變。由于超聲吸引器、激光刀等先進手術器械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使髓內腫瘤手術療效有了很大的提高。
張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