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出爐的2018各省GDP總量排行榜中,廣東省以89879億元的優秀成績,毫無懸念地拿下全國第一。然而在去年媒體刊出的全國婚禮紅包地圖中,廣東省卻以均次一百的份子錢拿下了倒數第一,就連GDP總量排倒五的甘肅都比廣東份子錢高五倍,不少網友表示
在出爐的2018各省GDP總量排行榜中,廣東省以89879億元的優秀成績,毫無懸念地拿下全國第一。
然而在去年媒體刊出的全國婚禮紅包地圖中,廣東省卻以均次一百的份子錢拿下了倒數第一,就連GDP總量排倒五的甘肅都比廣東份子錢高五倍,不少網友表示:這個世界果然越來越玄幻了。
在這個先富帶不動后富、份子錢比通貨膨脹率漲得還快的年代,廣東省作為GDP總量全國第一的省份,份子錢卻常年遠低于全國水平線之下,堪稱是泥石流中的一股暖流。
有生之年一定要跟廣東人做朋友
哪怕是為了份子錢呢。
廣東人素來以重實干、輕客套著稱,明明是改革開放最早的地方,但卻總在七分現代中透出三分接地氣。
在2017年發布的“全球跨境奢侈品零售商吸引力指數”榜單上,90年代就被封為“一線城市”的廣州在這份榜單上竟然還排不進國內前十,對于奢侈品的購買欲望甚至遠遠落后于沈陽、天津、重慶等非一線城市
輕物欲而重口欲,廣東人的錢大概全花在吃雞以及如何更好的吃雞上了。
除了吃雞,同樣在份子錢這種可能影響朋友交往尺度和深度的原則性問題上,廣東人的表現依舊十分清流。
朋友小A在上海讀研,為了參加一個相熟學姐的婚禮特地坐高鐵到常州,笑意中強忍著淚水,送出人生中第一封八百紅包,從此月行一稅成為了她的生活基本標配,光榮晉升為隨份子大軍的一員,又稱:萬年牡丹狗的每月單身稅。
而另一個在廣州上學的小明則表示:完全沒有壓力,雖然真的只給100是不太可能的,但勝在起步價十分實惠且真誠,完全能夠實現“吃別人的婚宴不用靠餓自己來解決”的理想目標。
坐標廣東佛山的網友表示,主人家只討張紅紙不要錢,吃得基本是鮑參翅肚這樣的標配。
坐標廣東中山的網友表示,朋友結婚封500紅包,只被折了一個角(表示已收)后就全部退回。
坐標廣東江門的網友表示,人生第一次撿到錢的感覺是來源于婚禮上被朋友返回的1800紅包,朋友只收了200意思一下。
坐標廣東以外的網友表示:我非常需要跟廣東人做朋友!!
畢竟,一個紅包返還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省份,絕對值得你信賴。
單身稅還是互助儲蓄,選一個
你永遠不知道,下個月的“紅色炸彈”和花唄還款哪個會先來。
據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布的《國人工資報告》顯示,國人除了吃穿用學住行這六大開銷外,人情往來、請客送禮花銷占工資的14.65%。顯然,其中相當比例是流水般的份子錢。
有網友試著算過,給出去的份子錢是吃不回來的,除非你也不甘示弱地結個婚。“北京份子錢一般是500 元,一桌 10 個人,5000 元,包桌一般三四千元,平均折合到 20 道菜上,每個菜上百元,包括涼菜。事實上這些菜如果單點,總共加在一起不過 1000多元。”
對于大部分不婚族或者暫(mǔ)時(tāi)單身狗而言,不定時空襲的紅色炸彈就像固定上交的單身稅一樣,比大姨媽來的頻率還要穩定、持久。
而對于有條件結婚的人而言,份子錢不過是另種形式的“互助儲蓄”罷了。刨去錢包干癟的苦澀之外,大約還剩下多少是真心祝福,只有自己知道。
據新華網調查數據顯示,超過 1/4 的受訪者表示結婚送紅包花費太多,已成為負擔;接近 1/5 的受訪者“感覺無奈”。
受訪者隨的份子錢,500 元至 1000元的占 32.5%,1000 元至 2000 元的占 23.1%,2000元至 5000 元的占 13.3%,三者之和占比近七成。
剩下給五百禮金以下的那三成人,順著網線扒過去,可能大部分都來自廣東地區。
不只是婚禮紅包,壓歲錢也是如此,所謂有利必有弊嘛。廣東人表示小時候過年能拿到一百就足夠偷樂好幾天了,至于四位數,根本不存在,這輩子都不可能的。東北人一個紅包,大概能頂廣東地區發給一條街的紅包了。
因為在嶺南地區,“紅包”起到的社會功能,大概就跟過年群發鵬程萬里、發財吉祥的短信一樣,見面拜年必備。它被稱作“利是”或者“利事”,也即好運連連、諸事皆宜的意思。
“派利是”往往是為了求一個好兆頭,一個“利是”通常就只有幾塊錢,見著有份,人人好運,永不落空,象征意義大于經濟意義。
所以,在馬云網上批發紅包的人除了微商,還有可能是廣東人。
你的婚禮就是我余額寶的“葬禮”
如果江蘇人、東北人和廣東人坐一桌斗地主的話,場面大概會是這個樣子的。
東北人:“500!”
江蘇人大手一揮:“管上,800!”
廣東人:“emmmm……要不起……”
富不可露眼,貴不可張揚一直是廣東人奉行的處世準則。
在廣州街頭,千萬不要低估任何一位從你身邊走過的大爺大媽,可能隨便一個提著買菜包的阿姨名下都有好幾千萬的房產和鋪面。但哪怕藏富如斯,大部分廣東人也并不習慣將其揮霍在日漸浮夸奔漲的禮金標準中。
老舍《正紅旗下》有載,這些婚喪大典既是那么重要,親友家辦事而我們缺禮,便是大逆不道。
更何況,現在給紅包根本不需要本人到場,給個支付寶賬號或者直接微信轉賬。來不來你都得給錢,想逃都不可能。比如,你幾十年不聯系的幼兒園女同學,突然凌晨加了你的微信……
婚喪嫁娶、搬遷升遷這些場合在其他省可能難免淪為攀比炫富、湊熱鬧聊八卦的集合地,其殺傷力絲毫不亞于一場“蓄謀已久”的同學聚會。
而到了廣東,它所承擔的社會功能則偏重于強化宗族關系,往往在這種重要的大場面展現的都是一個宗室族群的抱團炫富。頭條震驚部上,廣東農村辦喜事請全村吃海鮮流水席這種新聞,早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所以,要是不幸假期趕上幾場婚禮,別人的紅事喜事,就成了非廣東省人的財政赤字。畢竟,當江蘇人送出一個起步價(800元)紅包時,已經足夠廣東人拿下一個七殺超神了。
在這一點上,追求務實舒適人情往來的廣東人,在舊派民俗的堅守之下反倒有幾分新派之風,比如美國和荷蘭。
美國的新人結婚,通常會選擇一家百貨商店,并列出自己需要的用品清單,新人的朋友們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到商店挑選后付錢,然后在清單上打個勾,表示是誰送的即可,既避免了送禮時物品的重復,同時也保證都是主人需要和喜愛的東西。
美國各大網站如亞馬遜和各大超市都有這樣的登記禮品單的服務,禮品甚至可以直接寄到主人家中。同時附送禮品收據,如果主人發現禮品不合用,還可以退掉換禮品卡,將“高人情”的禮金負擔扼殺在搖籃中。
而荷蘭人送禮,一般是在超市中存入一定額度的現金,然后再告知收禮人去超市在額度范圍內任一挑選自己喜歡的禮品,保證“投其所好”。
如此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隨禮觀”到底什么時候國內才可以流行起來啊?摔!
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