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為一個從業6年,給上千個家庭成功配置過方案的老保險人,了解不少人買保險的“曲折”,被坑的不少。確實,不論是身邊的親朋好友,還是網絡上的信息爆炸,買保險這件事都讓人頭疼不已:1、怕生病沒錢治,想買保險保一下,買什么?2、重疾險、醫療險、意外
作為一個從業6年,給上千個家庭成功配置過方案的老保險人,了解不少人買保險的“曲折”,被坑的不少。
確實,不論是身邊的親朋好友,還是網絡上的信息爆炸,買保險這件事都讓人頭疼不已:
1、怕生病沒錢治,想買保險保一下,買什么?
2、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那么多險都有啥用?
3、自己、父母、老公/老婆、小孩、都要買什么保險,買哪款產品,大概多少錢?
4、別人給我們做的保險方案怎么看合不合適,有沒有坑?
5、xxx產品怎么樣,值不值得買?適不適合我們買?
等等等等。。。。
太多內容,以至于很多人放棄了解,在懵懵懂懂中直接買了保險,然后掉進了保險的大坑里。
但近來稍微有些不同,在買保險前“強迫”自己學習和了解保險的人越來越多。
但學習是很反人性的事情,很多原因讓普通人弄懂保險比較難,畢竟“學霸”就那些,了解后還是一知半解的人不少。
不過愿意了解,就跨出了不被坑的第一步,作為長期在保險科普第一線的深藍保,只能說:
今天就重點解決買保險這件事,買什么,怎么買,如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給自己和家人配置保險方案,看完不只是避開保險的那些坑,省下不少的保費;還能成為保險配置小能手,分分鐘點亮新技能。
十分鐘看完,絕對物超所值。
本文主要內容如下:
一、保險能直接買嗎?
我勸你慎重。
很多人在買保險的時候非常著急,上來就問,“我該買哪款?”
其實,保險產品琳瑯滿目,光險種類型就有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兩全險等等太多了。
每種類型的保險,作用不同,價格不同,適合的人群也不同。
至于產品就更多了,聽過的,沒聽過的,還有些“網紅系列”產品,像超級瑪麗,達爾文等等。
如果你什么都不懂,一上來就看產品,很容易被花里胡哨的產品宣傳迷惑,看不透產品的本質,就容易踩坑。
其實買保險是一個量體裁衣過程,要根據大家的年齡,收入預算,和保障目的,來選擇合適保險產品。
所以買之前,要先搞清這兩件事:
1)我能花多少錢買保險;2)我最想解決生活中的什么風險。
1、確定預算
過往的很多觀點是說,拿出自己收入的10%用來配置保險,在和很多朋友實際溝通后,我更傾向于大伙用可支配收入的10%來買保險。
區別在于家庭是否有債務,包括當下和近期會有的債務都需要在收入中先扣除。
舉個例子:
深圳的程序員張三年收入50萬,每月房貸車貸加起來3萬,一年就是36萬,再減去日常開銷一年算3.6萬,他實際的可支配收入10萬左右。如果他有小家要養,這數值還得往下降一降。
而且保費是一個較長期的支出,有交10年的,20年的,30年的。
如果近幾年有大支出,比如即將背房貸車貸,或者對于未來收入不樂觀的,也得降一降自己的保費預算。
如果目前還是負債情況,入不敷出,建議抱住醫保的大腿,短期內花一兩百給自己買個百萬醫療險過渡一下,情況好一些了再考慮補齊其他險種。
2、了解日常風險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是自然規律。
換個說法是,人所面臨的風險主要有疾病和意外。
疾病風險
說起買保險,大病治療費是繞不開的投保原因。
去過醫院的都知道,醫院就是個典型的“銷金窟”。
感冒發燒去趟一次都得好幾百,更不要說像癌癥那樣需要長期治療的大病,醫藥費就是壓在病人家庭頭頂的大山。
那有人說了,我這么健康,勤加鍛煉,不生病就好了。
根據中國精算師協會發布的《國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讀本》的數據:
60 歲時患重疾的概率在 15% 左右,而到 80 歲竟達到 50% 左右。
按這個數據推測,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患重疾的概率不算高,但隨著年齡增長,到60歲概率就不算低了。
問題是60歲以后,再買保險根本來不及了,一旦生病,只能將畢生積蓄用來治病,奮斗一生一場空,想想都頭大。
所以真不如早花點錢,趁早給自己配置好保障,防范這種未知的風險。
意外風險
說到意外,大伙應該不陌生吧。
日常骨折,貓抓狗咬都是小事,往大的直接就是生死問題。
這概率有多大呢?舉個例子,車禍。
根據國家統計局2021年的統計年報,2021年每萬輛車死亡人數是1.57人,想想節假日堵在路上的車輛數,就知道這數據有多驚人。
而且死亡結果多是大型車禍,更多小型車禍可能只導致人員受傷,那數量只多不少。
因此,意外風險需要非常重視,要兼顧意外身故和意外治療費。
綜上,買保險首先要考慮覆蓋日常的疾病和意外風險。
保險不能讓我們不病不死,但可以在我們出狀況的時候彌補經濟損失。
了解了我們能花多少錢,想預防什么風險,再看對應的保險,從中找性價比高的產品,買保險就簡單多了。
二、哪些保障值得擁有?
前面說了,普通人生活中主要有兩種風險:疾病和意外,針對這兩種風險,我們需要確定購買的保險險種和了解不同年齡買保險的注意事項。
先說險種,普通人的保障有幾樣就很不錯了。
1、醫保+四大險種足矣
1)醫保
在選擇商業保險之前,我強烈建議大家一定要先把醫保安排上。
我經常說,社保是我們最值得買的保險,沒有之一,妥妥的國家福利,看病可以報銷50-90%,實用性非常強。
而且有醫保還可以降低商業保險的保費,非常劃算。
不過也不要過度依賴醫保,它還是有一些局限性的,比如不能全額報銷,醫保目錄外的不能報銷等等。
所以在有醫保的基礎上,還需要適當配置商業保險。
2)商業保險
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主要考慮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定壽這四大險種,足夠應對日常的疾病和意外風險。
具體可以看看這幾種保險的作用:
每個險種的作用都不一樣,具體講講。
重疾險
所謂重疾險,保的重大疾病,比如癌癥,轉移重疾帶來的經濟風險。
因為一旦罹患重疾,不僅需要準備高額治療和修養費用,而且大概率幾年內無法工作。
如果是孩子生病,也需要大人陪護
這都會造成了家庭經濟損失。
重疾險的原理就是得了病,并且達到了合同理賠標準,保險公司就會一次性把保險金給我們。
這錢怎么用,保險公司不管,既可以用來治病修養,也可以用來解決生病期間的房貸車貸,孩子父母的生活費用。
這里簡單強調一下買重疾險的2個關注點:保額和保障期限。
買保險就是買保額,重疾險的保額直接關系出險會賠多少錢。那買多少保額的重疾險合適呢?
這個主要看我們的年收入,重疾險保額盡量覆蓋5年的收入,能力范圍內,越高越好。
這里還可以參考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
可以看到,大多數疾病治療費用在20-40萬之間。
基于3-5年收入情況和重疾治療費用,普通人的重疾險保額至少也要50萬。
第二個是保障期限。
這里最好的選擇是保終身,但是如果預算有限,在保額和保障期限之間需要抉擇,優先買高保額。
選擇保至70歲的也夠用,因為即使有延遲退休的因素,我們在70歲的時候一般都開始退休生活了,身上沒有什么養家的責任。
只要有后面會講的醫療險解決醫藥費,自己的孩子也大了,可以照顧自己,問題也不大。
對于單身主義,不確定自己以后會不會成家,會不會養娃的朋友,建議在經濟條件好一點的時候動態調整一下重疾險,完善保障。
舉個例子: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先給自己買一份保至70歲的50萬保額的重疾險;等預算多一點,追加一份30萬保額保終身的重疾險。
接著就是百萬醫療險。
百萬醫療險
百萬醫療險號稱每年幾百塊,最高報銷幾百萬,吸粉無數!
除去社保報銷和免賠額(5000-1萬),對于門急診、住院等產生醫藥費,百萬醫療險都可以報銷。
兩會期間,經常有代表提出,這要進醫保,那要進醫保,“病不起”是很多普通人的現狀。
百萬醫療險就是用來補充醫保不足,解決“看病貴”的網紅保險。
我很認同代表們“為民請命”,但真的不建議大家過分依賴醫保。
其實有醫保,再加一份一年幾百塊的百萬醫療險完全可以覆蓋大病醫藥費,做到小病盡量不花錢,大病不差錢。
挑選百萬醫療險特別關注基礎保障、續保條件和外購藥服務。
百萬醫療險的保障責任很豐富,一般涵蓋以下四項:住院醫療、特殊門診、住院前后門急診、門診手術。
這幾項,缺誰都不行。
續保條件決定了我們今年買的百萬醫療險,明年還能不能繼續買,非常重要。目前市面上續保條件最好的是20年保證續保,比如e享護·醫享無憂。
外購藥是用來解決一些高價藥,比如治療癌癥的靶向藥。
這類藥品經常會出現“醫院藥房買不到,根據醫生的處方去外面的藥店都購買”,這種藥費醫保不能報銷,長期是一筆比較高的費用。
但是百萬醫療險的外購藥保障可以解決這部分費用,非常實用。
關于百萬醫療險的服務,具體可以看看這個表格:
其他的服務像就醫綠通、免賠額都是一些加分項,有比沒有好。
意外險
意外險保的是意外。
生活中處處有意外,但不是所有的意外都是保險管的。
那除了意外,意外險都怎么賠呢?
整體上來看,意外險的保障范圍還是蠻廣的。
大多數意外險沒有健康告知,直接買一年期的就好,每年不到300塊就可以買到100萬的保額。
然后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一些保障責任,比如猝死,交通意外、住院津貼等。
這個的注意事項要少一些,只要核心保障沒有缺失,保額夠,產品差別不大,一般不會被坑。
注意一定不要買返還型意外險和長期意外險,沒有優點,貴的不是一點半點,是幾百和幾千的區別,沒必要白送保險公司錢。
定期壽險
最后是壽險,這是為了預防我們自己人沒了,收入中斷,家庭經濟陷入危機。
說到這,大家可別說啥晦氣,仔細想想。
當我們工作后,一般都上有老,慢慢下有小,如果我們在事業高峰期,供養家庭的時候沒了,我們的房貸車貸誰來還,父母誰來養?
這份保險背后是一份家庭責任,是為家人買的。
前陣子字節跳動的一位員工就是猝死,懷孕3個月的妻子身心俱疲,這男的太難了。
所以我建議每一個打工人,身上有責任的都給自己把壽險安排上,特別是全職媽媽一定一定要先給“家庭支柱”配上壽險。
如果預算足夠,全職媽媽自己也要買好一定保額的壽險。
對有家庭責任的人來說,如果走得太早,壽險的理賠款能讓家人繼續生活,孩子也能繼續接受良好的教育。
另外,在配齊人身保障的基礎上,如果還有預算可以考慮家財險和年金險。
家財險很好理解,保的是房屋及財產安全。過往我是不太推薦的,但最近幾年天災人禍確實不少,比如暴雨洪水,對房、車影響就很大,如果有預算,也可以考慮一份。
年金險主要考慮給孩子準備教育金和自己的養老金,如果有余力,提前規劃也很不錯。
2、不同年齡的配置思路
不同的年齡,面對的風險不一樣,身上背負的東西也不一樣,因此在保險的選擇上,也是有差異化的。
我整理了一張表格:
成年人的責任最重,因此保障也盡量配全;
如果是沒什么錢的年輕人,可以先買百萬醫療險和意外險,有預算后慢慢增加重疾險和壽險。
對于老人和兒童來說,由于沒有家庭責任,壽險沒有必要買,
而重疾險老人買非常貴,預算不多也可以不配置,也可以換成只保癌癥的防癌險。
另外,因為購買百萬醫療險有比較嚴格的健康要求,很多老年人身體情況不一定能買,可以把防癌醫療險作為備選。
三、如何給自己配置合適的保險?
了解了理論知識以后,咱就得實際比劃比劃了。這里給大家提供兩種思路:
不同年齡段怎么配置保險以及如何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做家庭保險方案。
1、不同年齡段保險方案
這個表格把0-80歲的標配方案都列出來了,如果沒有什么特別需求,同時預算也在這個范圍內,大家自己對號入座,選擇符合自己和家人的方案。
也可以舉一反三,重點看表格險種和保障重點,自行選擇更適合的產品。
直接說結論:
1)不同人生階段都一定要有3種保障,重疾險、百萬醫療險、意外險;
2)意外險,除了小孩子有一些特色保障,比如說燒傷醫療,其他年齡段的,比如給自己和父母買,可以買一樣的。
3)有預算,重疾險可以買長期的,比如保至70歲,保終身,如果預算補足,可以買一份一年期重疾險,用于過渡或者加保。
4)對于老年階段來說,能買百萬醫療險優先買,盡快買,如果因為健康或者年齡買不了,可以退而求其次,通過防癌醫療險和惠民保來加強保障。
接下來通過2份不同預算的家庭預算,讓大家對于方案有更清晰的認識。
2、如何做一份“一家三口”保險方案?
這其實就是根據我們家庭成員的年齡和預算情況去選擇產品,然后把產品組合在一起就成為了家庭保險方案。
因為保險方案都要以自身情況為前提,大多數有清晰保險意識的都是成立小家,初為父母的時間段,所以這里以一家三口的的家庭結構為模版,不同的預算做了兩份方案。
先說家庭情況,再說方案,展開講講。
1)一年7000,這樣買保險性價比高
第一個家庭是個教職工家庭,具體情況如下:
妻子黃女士是幼兒園保育員,丈夫是中學教師,工資不高,但收入穩定,目前有4萬的房貸要還。
經濟壓力也不算大,黃女士希望每年拿出 7000 元左右來給一家人配置保險。
我給她搭配了如下的方案:
思路是家庭壓力不大,預算也不算多,縮短保障年限,最高重疾保額。
關于壽險,夫妻雙方都是低風險認識,1000多搞定了兩人的定期壽險,非常合適。
重點說說產品。
我給夫妻倆各配了一份 100 萬的 小米綜合意外險 2020,萬一不幸因意外身故或傷殘,最高能賠 100 萬。如果意外受傷,5 萬以內的治療費用也可以 100% 報銷。
給兒子配的是 專心少兒意外險 2022,小孩子活潑好動,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這款產品能報銷 2 萬以內的意外醫療費。
我們給一家人都配的是 e 享護-醫享無憂,保證續保 20 年,因疾病或意外住院,超過 1 萬免賠額的部分,滿足條件都可以報銷。
另外,黃女士從電影中了解到,有些治療癌癥的外購藥是不能通過醫保報銷的,所以我們也給她附加了外購藥保障,醫院外買的 88 種抗癌藥也能 100% 報銷。
我們給夫妻倆各配了 30 萬保額的 達爾文 6 號,保至 70 歲。如果確診癌癥等大病,能得到 30 萬的賠付。
60歲前確診,還有額外賠付,保險金拉高到54萬以上,相當于是買了50萬以上的保額。
孩子的重疾險配的是 大黃蜂 6 號,黃女士希望給孩子的保額買高一些,所以選擇了50萬保額,10歲以前確診重疾,還可以額外賠付25萬。
如果不幸確診白血病等少兒特定疾病,還能再賠 1~1.5倍保額。比如是在前 10 年確診的白血病,最多能賠 150 萬。
保障期限上選擇了保30年,等孩子成年以后自行選擇新的重疾險也不錯。
我們給夫妻倆各配了 50 萬的 大麥甜蜜家 2022,保 30 年。萬一不幸身故或全殘,家人能一次性獲賠 50 萬。
另外這款產品有一項特色保障:萬一夫妻雙方不幸在同一事故中身故或全殘,則能賠 200 萬。
給黃女士定制的這套方案,人均 2407 元,配齊了一家三口的保險,可以說是性價比很高的方案了。
保險配置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之后黃女士家收入提高了,可以再買一份保終身的重疾險,給孩子延長重疾保障期限。
2)一年12000,這樣買保險很全面
第二個家庭預算稍微多一點。
妻子張女士全職在家東莞帶娃,近期有回歸職場的打算。
作為家庭收入來源的丈夫在深圳打拼,工作性質經常出差,目前東莞的房子還有200萬的房貸。
目前張女士想通過1萬多保費,配置全家的保險。我也是做了相應的方案。
為了和前面對比不同,意外險和百萬醫療險我用了同樣的產品。
區別在重疾險和壽險。
①優化重疾保障
大人保額加高,小孩子保障期限拉長。
因為預算足夠,所以給夫妻雙方的保額拉到了70萬,60歲前確診最高可以獲賠100萬。
給孩子買的重疾險,保障期限也拉到了孩子70歲,前30年確診額外賠25萬,保障一步到位。
如果預算更高,可以把大人的重疾險買到保終身,或者等有更多預算了,追加一份保終身的重疾險,保障會更面。
②優化壽險責任
因為張女士家庭收入來源主要靠丈夫,加上家里還有200萬的房貸,壽險的預算主要給了丈夫,安排了一份200萬的定期壽險。
同時因為經常出差的性質,給丈夫的壽險附加了一個航空意外責任,如果因為飛機失事,身故或全殘,保險公司會賠付1000萬保險金。
張女士自己配置了100萬保額的壽險,一年只要600多,保障很劃算。
總的來說張女士的方案是比較全面的,符合家庭情況,如果和她家庭情況相似,預算差不多,可以參考。
所以說配置保險方案真的也不難,確定預算和險種,找到保險,確定合適的保障。
預算調整的重點放在重疾險和壽險上,這兩個都是給付型保險,就是出事了賠錢,有幾份賠幾份,預算充足,在完善保障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購買多份堆高保額。
以上就是方案的全部內容,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評論區留言,我會一一解答。
【寫在最后】
買保險,豐儉由人,錢多有錢多的買法,錢少有錢少的買法。
重點是通過保險來解決當下想轉移的風險,先解決有沒有保障的問題,再去優化保障。
配置方案的方法也不難,險種匹配需求,找到性價比高的產品,動態更新才是最好的保障思路。
以上~
祝大家都買對保險。
關注深藍保,私信回復【福利】,可免費領?。?/p>
《社保手冊》《醫保攻略》《保險方案》《防坑攻略》等超級干貨資料。
幫助大家「認識保險、買對保險」是深藍保的初衷,如果你有任何保險問題盡管私信我,我將用從業5年的經驗給您合適的建議;
通過深藍保投保的粉絲,一旦出險,我們將全程協助理賠。
陳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