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峨眉山市是四川省轄縣級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東北與川西平原接壤,西南連接大小涼山,是盆地到高山的過渡地帶。峨眉古系蜀國地,蜀漢時期至兩晉、南北朝屬犍為郡南安縣(今樂山市)轄地,北周武帝保定元年正式建平羌縣,隋開皇三年改名峨眉縣,歷史上屬
峨眉山市 是四川省轄縣級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東北與川西平原接壤,西南連接大小涼山
,是盆地到高山的過渡地帶。峨眉古系蜀國地,蜀漢時期至兩晉、南北朝屬犍為郡南安縣(今樂山市)轄地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正式建平羌縣,隋開皇三年改名峨眉縣,歷史上屬眉山郡,民國時期和建國后沿設峨眉縣,1988年9月撤縣建市。千百年來,儒、釋、道三家文化在此碰撞、融合、演變,形成了以佛禪、武術、茶為核心的峨眉山文化。佛禪文化和峨眉武術享譽國內外,截至于2012年,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
峨眉山市因山得名,是一座有著1400多年歷史,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古城,境內的峨眉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 “仙山佛國”、“地質博物館”之美譽。
全市幅員面積1183平方公里,轄12個鎮、6個鄉,245個行政村、19個社區。2012年末全市戶籍人口43.3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71萬人,非農業人口18.66萬人。2019年,實現GDP328.4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99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66元。
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2019年12月31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2020年4月,評為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縣。
氣候
峨眉山市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性氣候,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7.2℃,年均降雨量1555.3毫米。
水文
峨眉山市境內有8條天然河流。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截至2012年,峨眉山市擁有高等植物242科,3200種以上,約占中國植物物種總數的十分之一,占四川植物物種總數的三分之一。 [2]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峨眉山市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共有17類21種,其中煤炭儲量3200多萬噸,石膏儲量1億噸以上,水泥用灰巖5億噸以上,是西南地區主要的非金屬礦區和建筑建材基地。 [2]
動物資源
截至2012年,峨眉山市野生動物有2300多種,屬國家級保護的動物如小熊貓、蘇門羚等有29種。
水資源
截至2012年,峨眉山市水資源總量10.52億立方米。共有12座水庫。
經濟
綜合
2018年,峨眉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3.21億元,比2017年增長9.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17年增長11.1%。固定資產投資177.08億元,比2017年增長1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53億元,比2017年增長12.7%。本級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10億元,比2017年增長0.3%(樂山市核定同口徑增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47元,比2017年增長8.4%;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74元,比2017年增長9.1%。旅游總收入299.47億元,比2017年增長16.3%。城鄉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累計上漲2.2%。
農業
峨眉山市農業產業形成了“茶、菜、藥、畜”四大農業主導產業,建成了全國無公害茶葉示范基地和省級蔬菜、黃連、食用竹筍等農產品無公害基地,成為全國最大的草席生產基地和茶葉集散基地,峨眉山中藥材享譽全國,峨眉白蠟產量占全國的1/2。2012年,糧食作物總產量達11.15萬噸;蔬菜面積13.4萬畝,產值4.37億元,其中無公害蔬菜10萬畝、大棚蔬菜4.6萬畝;茶園總面積20萬畝,茶葉鮮葉總產量6萬噸,茶業綜合產值20億元;中藥材面積3.2萬畝,產量860噸,產值4300萬元;食用菌、藤椒、水果等產業產值2.6億元。竹葉青“論道”等榮獲全國馳名商標,峨眉山茶、峨眉山藤椒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工業
峨眉山市工業按照“一區兩園”發展模式,形成了建材、水飲料、鋁材等三大支柱產業為主和制鞋等輕凈產業為輔的“3+1”產業發展格局。建材產業代表企業有峨勝集團、佛光水泥、金頂集團,水泥生產全部實現新型干法化,產能達2000萬噸,市場占有率排全省第二。水飲料產業代表企業為農夫山泉、華潤啤酒。鋁材產業代表企業為其亞集團,該集團實力雄厚,在貴州、山西有鋁土開采礦山,在新疆規劃建設的180萬噸電解鋁項目已投產20萬噸,鋁錠市場占有率排名全國第八。制鞋產業代表企業為金威利、中威鞋業,金威利鞋業解決用工上萬人,是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典范。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3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5億元,其中:上億元企業34戶,10億元企業4戶,全省百億企業1戶,大企業大集團2戶。
旅游業
峨眉山市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2012年全市接待中外游客686萬人次,比2011年增長26.5%,實現旅游收入87.12億元,比2011年增長32%,旅游業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全市有賓館飯店125家(其中:5星級1家、4星級3家、3星級11家),旅游直接從業人員3500余人,間接從業人員1.5萬余人。旅游景區13處(其中:峨眉山為5A級風景區、大佛禪院為4A級、飛來殿為2A級)。峨眉山啟動了“黃川”國際旅游度假區建設,峨秀湖國際旅游度假區已入駐安娜塔、艾美等多個酒店項目,并委托國家發改委編制《峨眉山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規劃》,爭取列入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縣。 [2] 首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于2014年9月26日至29日在峨眉山市舉行。
社會事業
教育
2009年,峨眉山市投入8245萬元,完成教育災后重建任務,通過了省政府教育督導評估。免除義務教育階段3.5萬名學生雜費、課本費,向貧困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73.6萬元,資助貧困家庭學生380.9萬元。普通高中招生2371人,增加332人,在校生6308人,增加479人;普通初中招生數4787人,減少448人,在校生14831人,減少595人;小學招生2786人,減少259人,在校生21986人,減少2167人。高考本科上線725人,同比增加136人。峨眉山市內高等學府: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
科技
2009年,峨眉山市開發新產品8種,獲得國家級科技項目立項1項、省級4項。全市高新技術企業1個,產值3.11億元。全年共申請專利31件,獲專利授權18件,其中,發明3件,實用新型9件,外觀設計6件。
文化
2009年末,峨眉山市公共圖書館藏書總量5.7萬冊。全年新建成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面完成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成功申報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項,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6人,樂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12人。2009年全市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省級名錄7項,樂山級名錄12項。
2009年末,峨眉山市有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光纖電視用戶5.71萬戶,新增1100戶。2009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0%,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為92%,比2008年提高2個百分點。
衛生
2009年末,峨眉山市擁有衛生機構138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16個,衛生院17個,診所79個,衛生所、醫務室16個。擁有衛生機構人員2315人(不含村衛生室)。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965人。衛生技術人員中有執業(助理)醫師922人,注冊護士(師)666人,藥劑人員118人。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實有床位1702張,其中:醫院1267張,衛生院324張,婦幼保健院24張。全市嬰兒死亡率9.24‰,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1.45‰,產婦住院分娩比例99.5%。全市共有村衛生室208個,村衛生室的衛生從業人員273人。
體育
2009年,峨眉山市組團參加樂山市五運會,共獲得金牌35枚,銀牌18枚,銅牌29枚,1人次打破省紀錄。全市擁有各級體育社會團體9個,全民健身路徑25條,社會體育指導站8個,標準體育場地186個。全年創建省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0個,樂山市級體育示范工程6個。成功舉辦了第二屆中國四川國際峨眉武術節。
人民生活
2009年,峨眉山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971元,增加443元,增長8.0%;人均消費支出4588元,減少542元,下降1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6元,增加1513元,增長12.1%;人均消費性支出11315元,增加1437元,增長14.5%。2009年,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43.7%(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8.7%。
2009年末,峨眉山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5.84億元,比年初增長20.6%。
社會保障
2009年末,峨眉山市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105092人,比2008年末增加21073人,增長25.1%;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33073人,比上年末增加998人,增長3.1%;參加工傷保險人數為24333人,比上年末增加3654人,增長17.7%;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2644人,比上年增加4389人,增長53.2%;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9350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1220人。全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29萬人,參合率達97.1%,新農合兌現住院補償3.76萬人次,兌現住院補償金額2868萬元。
2009年,峨眉山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6748人,比上年增加2382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322人,增加578人;農村傳統救濟人數283人。
2009年末,峨眉山市擁有社會福利院1所,床位250張,在院人數229人;敬老院1所,床位574張,在院人數42人。年末農村"五保"供養人數1170人。全市直接接受社會捐贈180萬元。
環境保護
2014年雙福鎮、川主鄉、龍門鄉被環境保護部正式授予“國家級生態鎮鄉”稱號,峨眉山市共建成9個“國家級生態鎮鄉”,總數位居樂山市之首。
2009年,峨眉山市啟動了6個鎮鄉集鎮生活污水處理和管道工程,建成垃圾中轉站2個,垃圾池點423座,清運垃圾9.3萬噸,完成5家掛牌污染企業限期治理和年度減排任務。全年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11個,投資額1263萬元。
2009年,峨眉山市建成四川省生態市,通過國家園林城市復查驗收,建成省級環境優美鎮鄉8個,完成省級人居環境村莊治理3個。
2009年末,峨眉山市擁有污水處理廠2個,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5萬噸,城市污水處理率100%。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5.98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40.4%;建成區綠地面積5.41平方公里,綠地率36.6%。
旅游
風景名勝
峨眉山:峨眉山地處四川省西南部,系邛崍山脈北嶺南支,總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峨眉山距成都約160公里、樂山市34公里。峨眉山是中國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距今已有千年文化史;其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清人譚鐘岳曾將峨眉山佳景概為十景:“金頂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曉雨”、“白水秋風”、“雙橋清音”、“大坪霽雪”、“靈巖疊翠”、“蘿峰晴云”、“圣積晚鐘”;在新時期,峨眉山亦有新十景,分別為“金頂金佛”、“萬佛朝宗”、“小平情緣”、“清音平湖”、“幽谷靈猴”、“第一山亭”、“摩巖石刻”、“秀甲瀑布”、“迎賓石灘”、“名山起點”,與傳統十景構成了峨眉山作為天下名山的整體風采。
峨眉十景
傳統十景
1、圣積晚鐘
圣積寺,古名慈福院,位于峨眉城南2.5公里處,原為峨眉山入山第一大寺,環境幽古。寺外有古黃桷樹二株,需數人才能合抱。銅鐘原懸掛于寺內老寶樓上,又名圣積銅鐘。鑄于明代嘉靖年間,為別傳禪師所暮化。此鐘銅質堅固,重達12500公斤。傳為四川省最大的一口銅鐘。
趙循伯編撰,一九三五年出版的《峨眉山》:“其鐘每于廢歷(即夏歷)晦望二日之夕敲擊……每一擊,聲可歷一分零 五十秒。近聞之,聲洪壯;遠聞之,聲韻澈;傳靜夜時可聲聞金頂。”
1959年,圣積寺廢,鐘擱置于道傍;1978年,銅鐘遷到報國寺對面的鳳凰堡上,并建亭覆蓋維護。鳳凰堡上參天蔽日的蒼杉翠柏,莊重典雅的八角攢尖鐘亭,環繞四周百余通碑刻的古碑林,與古拙凝重的巨鐘渾然一體,融和了自然美與人文美,不失為一大景觀。
2、蘿峰晴云
蘿峰晴云位于伏虎寺右側,相距0.5公里,是伏虎山下一座小山巒。草豐竹秀、澗谷環流,古楠聳翠,曲徑通幽。
山巒上數百株古松奇枝異態,蒼勁挺拔,是峨眉山上少見的松樹聚生地。山風 吹過,陣陣松濤回蕩在山谷之間。夏季雨后初晴時,煙云從澗谷裊裊升起,或從藍空緩緩飄過,從密簇簇的松林中望去,變幻百出,顯示出峨眉云彩多變的流動美。云從石上起,泉從石下落。
羅峰庵,又名羅峰禪院,是一座雅致的小廟,已于1987年6月重建。翠竹掩映,楨蔽楠日,絕塵脫俗。門聯一副:“一塵不染三千界,萬法皆空十二因。”庵后為新建的和尚塔林,墓塔林立,莊嚴肅穆。峨眉山的高僧大師門,都把蘿峰視作他們園寂后的歸宿圣潔之地。
3、靈巖疊翠
靈巖寺
靈巖疊翠遺址位于高橋左側,距報國寺西南5公里。隋唐間創建。曾改名護國光林寺、會福寺。明洪武永樂年間重建,仍名靈巖。明代是靈巖寺的鼎盛時期。殿宇重疊,密林掩映,丹巖凝翠,呈現出靈巖層層疊疊的雄峙壯觀,“靈巖疊翠”便成為峨眉十景之勝。
古剎到20世紀60年代已全部毀坍。而“靈巖疊翠”的自然景色卻依然如故,去靈為巖,看疊翠,仍有“仿翠摹青情不盡”的感受。
靈巖地處峨眉金頂三峰的后山麓。在靈巖寺遺址上向北眺望,近處,青峰綿延起伏,茂林修竹,點綴其間;遠處,萬佛頂、千佛頂、金頂宛似三座巨型翠屏橫亙天際,三峰挺拔而柔和的輪廊線十分清晰。由低至高,由近至遠,青青的山色由翠綠到黛青到灰藍,到灰白,層層深遠開去,一直延伸到與藍天的分界線,層次極為豐富。
從山下觀望峨眉三峰,有幾處絕好的地方;在山東麓的連香壩,在低山的會燈寺,在中山的白龍洞古德林;但皆不如靈巖遺址那樣逼近開闊,可從更深的層次上靜觀峨眉山另一美妙奇幻的側影,欣賞“疊翠”剛與柔、壯與秀相依互存的美。
4、雙橋清音
清音閣地處雙橋清音峨眉山上山下山的中樞,與龍門洞素稱“水勝雙絕”,面對清音閣展開的是一幅青綠山水畫卷。
高處,玲瓏精巧的樓閣居高臨下。
中部,是丹檐紅樓的接御、中心二亭、亭兩側各有一石橋、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雙翼,故名雙飛橋。
近景,則為匯合于牛心亭下的黑白二水。右側黑水,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龍潭,繞洪椿坪而來,水色如黛,又名黑龍江;左側白水,源出弓背山下的三岔河,繞萬年寺而來,水色泛白,又名白龍江。
·兩江匯合沖擊著碧潭中狀如牛心的巨石,任其黑白二水洶涌拍擊,仍巍然不動,組成獨具特色的寺廟山水園林環境。
園林學家稱它是有聲的詩,立體的畫。佇立中心亭,現黑白二水,大有山隨水而動之感。驚濤拍石,發出陳陳的轟鳴,聲傳四周的深谷幽林之中,恰如古琴彈奏,時而清越,時而深沉,時而激昂,任人領略“清音”之趣。
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劉光第撰對聯“雙飛兩虹影,萬古一牛心”——用傳神之筆描繪出“雙橋清音”的風韻。
在清音閣,可看到山光水色,聞到花草芬芳,聽到流泉清音,觸摸到亭臺碑石。它集中了視覺美,聽覺美,嗅覺美,使游都獲得峨眉山風光總體的審美感受。古今游人多稱譽為“峨眉山第一風景。”
5、白水秋風
萬年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廟之一,創建于晉,稱普賢寺,唐時改名白水寺,宋時為白水普賢寺。
萬年寺建在群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峰上,諸峰相映,蒼翠環照,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特別是到了秋高氣爽之時,峨眉山下夏暑尚存,金頂三峰已初飄白雪,而位于中山地區的萬年古剎,正處在一年中的黃金季節。林中色彩斑斕,紅葉如醉,寺內的白水池碧波蕩漾,蛙聲如琴,丹桂飄香,令人怡然神爽,因而稱之為“白水秋風”。
天成的白水池在寺門左側平坦坦的山坳之上,至今水清如鏡。山影月色常常映入池中,水天一色,又名明月池,是唐詩人李白游鑒峨眉,長留寺中,與寺里的高僧文浚撫琴和詩的地方。池邊原有“唐李白聽廣浚禪師彈琴處”碑。 以白水池為中心的四野秋色,用絢麗多彩來形容是遠遠不夠的。
息心嶺下,獅子巖邊,缽盂山前,玉筍峰林之中,真是“秋色勝春潮“。楓葉、巖桑色紅如醉;銀杏的金色葉片,猶如蹁躚的蝴蝶飛舞在翠柏林中;合抱大的古楠,百株千株蓊郁成林,在嚴冬將臨的季節,高擎著綠色的華蓋,捧護著人間的春意;還有一種水白蠟樹集成的灌木林叢,在黛綠的林海邊緣,盛開著繁星似的小白花,帶著瑩瑩的霧露,伴隨著習習秋風,在蒼茫的重翠襯在東西兩廂;藍天白云,紅墻綠瓦,丹檐碧柱點綴其中,可謂彩幻如夢。
每當夜幕徐降臨到白水池畔,池中琴蛙(學名仙琴水蛙)成雙成對,恰像年少和美的夫妻,“夫唱婦隨”地合秦起和諧悅耳的樂曲,播向祥和的人間。這樂曲伴和著萬年寺中點點暮鼓和聲聲梵唱,能不令人想起李白和廣浚的詩聲琴韻?這三丈見方的山泉,卻包羅著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和許許多多的人世滄桑。
6、洪椿曉雨
以清幽靜雅取勝的洪椿坪,坐落在中山群峰環抱之中。坪上,云霧豐盛,古木蔥蘢,山鳥長吟,濤聲殷殷。
洪椿坪建于明萬歷年間,原名千佛禪院,以寺外有三株洪椿古樹而得名。寺中一聯中說:“大椿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是以“大椿”來比喻洪椿樹的古老和寺廟的歷史悠久。
春夏雨后初霽的早晨,山野空氣格外清新,微帶涼意;寺宇庭院一塵不染,整潔雅致。此時,山林中,石坪上,庭院里,落起霏霏“曉雨”。這“曉雨”,似雨非雨,如霧非霧,樓閣、殿字、花木,山石、游人、影壁,以及庭院右側的林森小院,一切都似飄忽在迷茫的境界中,呈現出一種虛無飄渺的朦朧美。游者或倚立庭院,或漫步寺外,仿佛周身被“曉雨”潤濕,但撫摸衣裝,絲毫沒有被雨水浸濕的痕跡,卻頓感清涼和舒適。
所謂“曉雨”,科學家解釋是雨后初晴時,山林中飽和的濕度,經過涼夜的冷卻而蒸發不散的大氣。
7、大坪霽雪
大坪危聳于黑白二水之間,一峰突起。位于峨眉山的中部,左與華嚴頂、長老坪、息心所、觀心坡諸山,比肩相望;右有天池、寶掌、玉女,呼應諸峰,四繞回環;中心頂鼎峙于前;九老洞屏臨于后,海拔1450米。
山勢險峻,孤峰脊嶺,僅東北兩側各有一陡坡上下,自然景觀還有一奇,即“大坪霽雪”,為峨眉山十景之勝。
每年秋末,金頂開始飄雪;立冬一過,大坪已是雪花滿山飛舞,挺立的常綠喬木,如瓊枝玉葉,白塔凌空。嚴冬時,峨眉山處處雪樹冰花,全山宛似銀色世界。大坪和周圍的群峰,變成潔白的一片凈土。晴雪初霽,佇立在大坪以上高海拔的山峰上,鳥瞰大坪是另一番“幽峭精絕”的冬景。
大坪和環繞四周的群峰,組合成一朵龐大的雪蓮花:大坪如同花芯,叢叢參天古樹活象花蕊,周圍的峰巒宛似一裂裂花瓣。“大坪霽雪”凝聚著峨眉雪的形色美。
8、九老仙府
九老仙府·九老洞是仙峰寺與九老洞的統稱。“寺號仙府,洞臨九老;山迎佛頂,臺接三皇。”仙峰寺的第一座大殿前石柱上的這一副楹聯,概括了“九老仙府”的主要景點。
離仙峰寺右側0.5公里的九老洞,全稱九老仙人洞。 相傳九老洞是仙人聚會的洞府,給它蒙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神奇色彩。洞位于仙峰寺右側山腰,藤蘿倒植,下臨絕壁。洞口里“人”字形,高約4米。洞內黝黑陰森、濕潤,能直立行走的通道有100多米,往前岔洞交錯,深邃神秘,未探明前,人多不敢入內。
譚鐘岳的詩是對“九老仙府”的最佳寫照:“圖成九老記香山。此洞緣何創此間?料是個中丹訣煉,老人九九適追攀。峰庵到此學仙余,太史虎臣曾結廬。跨鶴飛鳧蹤以渺,晴日一片卷還舒。危巖果是鳳鐘靈,幾歷風飄復雨零。仿翠摩青情不盡,心香一瓣薦芬馨。”
1986年,經過四川省地質礦產局207地質隊和有關專家聯合進行科學考察后,才初步揭開了九老洞之謎。
九老洞為峨眉山著名的巖溶洞穴,在長達1500多米向下延伸的通過內,有一個全封閉型的觀賞空間,首先呈現出的是多變的空間
第一段為淺部,有比較寬大的廳堂,廊道式洞穴;
第二段為中部,開始出現岔洞,這一段是九老洞的主體部分,多系網狀交叉形的宮型洞穴,洞中有洞,上下重疊,縱橫交錯,僅在洞穴交錯處,形成較大的洞穴或豎井;
第三段為深部,主要是裂隙型洞穴,一條陰河時而沿裂隙滲出,時而蜿蜒隱入洞底。洞壁和洞頂天然雕琢的巖溶造型,洞內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芽、石花等等。
9、象池月夜
峨眉山夜,自古留名,李白曾留下千古絕唱《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觀月的最佳地方是報國寺、蘿峰頂、萬年寺、仙峰寺和洗象池等地,賞月的最佳時令是在秋天。
“象池夜月”是峨眉十景中最富感情色彩的一景。
每當月夜,云收霧斂,遙天一碧,萬山沉寂,秋風送爽,一輪明鏡斜嵌在潔凈無云的藍空上,唯有英姿挺拔的冷杉樹林,蕭蕭瑟瑟,低吟輕語。
象池月夜透過茂密墨綠的叢林,大雄殿、半月臺、洗象池、初喜亭、吟月樓,沉浸在朦朦的月色里,肅穆,活靜。
月光下,古剎似一側臥的大象頭,藍天映襯,剪影清晰:大殿似額頭,兩側廂房似雙耳,半月臺下的鉆天坡石階,又好似拖長的象鼻,不知是巧合,還是寺廟設計師的匠心獨具?
月移清天,六方小池內,一汪清泉,一輪明月恰好映在池中,兩月相對,天上人間,渾然一體。
10、金頂祥光
峨眉山
日出金頂是峨眉山的象征,峨眉十景之冠“金頂祥光”則是峨眉山精華所在,由日出、云海、佛光、圣燈四大奇觀組成。
日出:在海拔3077米的峨眉山金頂,踞高望遠,日出景象更加浩瀚壯闊。
黎明前地平線上天開一線,飄起縷縷紅霞,空曠的紫藍色的天幕上,一剎間,吐出一點紫紅,緩慢上升,逐漸變成小弧、半圓;變成桔紅、金紅。
然后微微一個跳躍,拖著一抹瞬息即逝的尾光,一輪圓圓的紅日嵌在天邊。伴隨著旭日東升,朝霞滿天,萬道金光射向大地。
云海:晴空萬里時,白云從千山萬壑中冉冉升起,蒼蒼茫茫的云海猶如雪白的絨毯一般展鋪在地平線上,光潔厚潤,無邊無涯。
山風
山風乍起時,云海飄散開去,群峰眾嶺變成一座座云海中的小島,云海聚攏過來,千山萬壑隱藏得無影無蹤。
云海時開時合,恰似“山舞青蛇”,氣象雄偉。
佛光:當人站在金頂背向太陽而立,太陽光從身后射來,前下方又彌漫著霧時,這時便見到前下方的云霧天幕上會出現一個色序排列為外紅內紫的彩色光環,中間出現人的身影,且人動影隨,這就是佛光。
即使有成百上千的游人同時觀看,游客也只能看到自己的身影被光環籠罩,非常神奇,所以佛光又被人們稱為“峨眉寶光”。
佛光因色調、形狀、大小的不同,有各種不同名稱的佛光,如有水光、壁支光、童子光、金橋、清現、反現、大現、小現等等。
實際上佛光是光的一種自然現象,是因陽光照射云霧表面的衍射作用而形成的,佛光每年平均出現70余次,在下午2—4點鐘出現較多。
清人丁文燦在《看見佛光》一詩中,云:“云成五色現廳光,形似民珠不可方,更有一樁奇異中,人人影在簡中藏。”這種佛光名“攝身光”;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在《光相》詩中歌曰:重輪疊影印巖腹,非煙非霧非丹青。我與化中人共住,鏡光覿面交相顯;譚鐘岳詩云:非云非霧起層空,異彩奇輝迥不同。試向石臺高處望,人人都在佛光中。
圣燈:圣燈又名佛燈,在金頂無月的黑夜,舍身巖下常出現飄浮的綠色光團,從一點、兩點形成千萬點,似繁星閃爍跳躍,在黑暗的山谷中飄忽不定,古時被人們贊為“萬盞明燈朝普賢”。
最早詠贊“圣燈”的是唐朝詩人薛能,他在公元866年秋天登臨峨眉,夜觀圣燈后詠道“莽莽空中稍稍燈,坐看迷濁變清澄。須知火盡煙無益,一夜欄邊說向僧。”
明代萬歷年間,嘉定(樂山)知州袁子讓在《游大峨山記》一文中記述了他所見:“及時薄暮,一僧果語‘空中燈現’。予急出現之,隱隱有一兩點,如星飛在巖壑上下間。有頃,分為數十;有頃,漸分為數百;往來樓臺欄之中;移時而散,竟不知何物。”
釋心誠《圣燈》詩云:“飛自峭崖東,飄來點點紅。回翔分遠近,掩映入空蒙。焰冷千年火,光搖半壁風。夜深人靜后,掛滿梵王宮。”
明人尹伸《圣燈》詩亦云:“曠望不辭夜,燈從上界傳。流光時渡壑,焰影欲連天。只評繁星墜,還從法力圓。迷云開暗谷,處處見金仙。”
圣燈現象極為奇特,其原因有三種說法:一說是山谷的磷火,另一種說法是某些樹木上有一種密環菌,當空氣中的濕度達到100%時便會發光。
嶄新十景
金頂金佛
金頂金佛系銅鑄鎦金工藝佛像造像,位于金頂華藏寺前,通高48米,總重量達660噸,由臺座和十方普賢菩薩像組成。
金像通高48米,象征著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個大愿。其中,臺座高6米,長寬各27米,四面刻有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愿,外部采用花崗石浮雕裝飾。
十方普賢像重350噸,通高48米代表著阿彌陀佛的48個大愿;“十方”一是意喻普賢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普賢大士十個頭像分為三層,神態各異,代表世人的十種心態。
整尊金像設計完美,工藝精湛,堪稱銅鑄巨塑的曠世之作,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觀賞審美價值,是海峽兩岸藝術家智慧的結晶。
幽谷靈猴
峨眉山靈猴是峨眉山的精靈,嬉鬧頑皮、滑稽可掬又極通人性,見人不驚、跟人嬉戲、與人同樂,給游人帶來許多樂趣,成為峨眉山的一道活景觀。
與群猴玩耍,給猴子喂食,觀賞其千姿百態,了解其生活習性,跟它們親密接觸,成為游客到峨眉山旅游不可缺少的項目。
峨眉山生態猴區位于峨眉山清音閣、一線天至洪椿坪之間,為一段狹長的幽谷,占地25公頃,是我國最大的自然生態猴保護區。
生態猴區內現有三支家族式野生猴,共300多只。
萬佛朝宗
萬佛頂為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99米,表示“普賢住處,萬佛圍繞”之意。是峨眉山原始森林生態旅游區,有萬佛閣、高山杜鵑林、黑熊溝、仙人回頭等景點。
萬佛閣高21米,雄偉莊嚴,懸于樓頂的“祝愿古鐘”古樸莊重。
萬佛閣撞鐘頗有講究,常撞擊108次: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緊敲18次,慢敲18次,不緊不慢再敲18次,如此反復兩次,共108次, 其含義是應全年12個月、24節氣、72氣候(5天為一候),合為108次,象征一年輪回,地久天長,祈愿世界和平、國泰民安。佛家也解釋為:擊鐘108次,可消除108種煩惱與雜念。
小平情緣
1980年7月5—6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鄧小平同志到峨眉山視察。
當行至當時景區公路的終點——雙水井時,停下來在此小憩,小平同志登高遠眺,胸襟開闊,意氣風發,興致頗濃。
面對峨眉山的秀麗景色,他語重心長地指示說:“峨眉山是個文化型的風景區,是一個寶庫。要作好保護,要作好規劃,要綜合開發;要加強建設,加強管理。辦事情要有登山不止的精神!”。
為了緬懷這位偉人,在此建成了鄧小平登山紀念亭景區,由紀念豐碑、魚水情深、指點江山和登山不止等景點組成。
清音平湖
清音平湖位于清音閣旁邊,面積3萬平方米,系綠色生態湖,水質純凈,清澈見底。四周青嶂翠巒環抱,古木參天,湖如碧玉嵌入其中,深深淺淺,點點滴滴,不知是樹映綠了湖,還是湖染綠了樹。
置身于其間,只聽綠樹濃蔭處,蟬鳴聲聲,山風陣陣,絲絲水氣洗盡凡塵,好一派山水之情,逍遙之樂。這里夏清秋涼、景美色秀,為度假避署的勝地;即使在冬季和春寒料峭的初春,這里沒有冷風寒流相逼,仍然溫適如畫,翠色生煙。
第一山亭
第一山亭,位于峨眉山低山游覽區中心,展示了峨眉山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蘊,表現了峨眉山磅礴而奔放的恢弘氣勢,是峨眉山古今文化的縮影,是中國最大的銅亭,也是游客步行入山的起點。
第一山亭長6.7米,高14.05米,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設計。
游客進入“天下名山”牌坊后,首先步入眼簾的就是氣勢雄偉的“第一山亭”,亭上“第一山”三個大字熠熠生輝。亭重檐翹角,精工巧構,氣宇軒昂,金碧輝煌。
亭四匾
峨眉山·震旦第一山分別為“第一山”(出自寶掌和尚語:“高出五岳,秀甲九州,震旦第一山也”);、“峨眉山”、“大光明山”(出自佛教《華嚴經》“善財童子佇立妙高峰上,觀此山如滿月,大放光明”)、“皇人之山”(出自《山海經·西山經》和《三皇經》)。
代表著峨眉山在中國名山以及佛教、道教中的顯著地位。
亭子中間屹立著全銅鑄造的標志物,高2.5米,寬2米,為“水浮蓮花托起的晶瑩寶石”。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面向峨眉山最大的生態旅游廣場,位于瑜伽小徑旁,北靠紅珠頂,瑜伽河從旁邊緩緩流過,倍添一份靜謐和雅趣。
崖石上“神州第一山”和“山之領袖”九個朱紅色大字,標明了峨眉山在中國名山中的顯赫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峨眉山的自然和文化魅力。
分列在四周的名人名言,代表了魏晉、元、明、清時期不同人物對峨眉“第一山”的評價。
秀甲瀑布
秀甲瀑布是迎賓廣場的一大景觀。
“秀甲天下”是“峨眉天下秀”的濃縮,“甲”字突出了峨眉秀色的地位和峨眉山人的氣質。
同時,“秀甲天下”與“天下名山”牌坊互相呼應,對“天下名山”的特色作了補充和強調,概括了峨眉山的歷史地位和景觀特色。站在瀑布前,只見飛瀑從天上瀉來,一條白練懸掛于石壁上,飛濺的水花在空中形成雨霧,陽光下七色彩虹隱現,溪河中浪花滾滾,響聲隆隆。 [5]
迎賓石灘
峨眉山·迎賓石灘
迎賓石灘是迎賓廣場的標志性景觀,旁邊有寶掌和尚所提“震旦第一山”,和康熙皇帝御提“峨眉山”三個大字,背靠峨眉山“游人中心”和峨眉山博物館。
四周綠蔭環繞,山泉從石上流下,狀像絲網,色如白練,似明珠鑲嵌翡翠,猶水晶裝飾琥珀,溪流跳躍奔騰,水聲歡快歌唱,代表著熱情好客的峨眉山人,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 [5]
名山起點
名山起點,位于有“世外桃源”之稱的峨眉山第一鄉——黃灣鄉,是進入峨眉山景區的門戶。
“名山起點”牌坊結合了古代南北建筑藝術風格,既有北方建筑的莊嚴氣勢,又有南方建筑的精雕細刻。
其牌坊頂部則采用了峨眉山民居典型的翹角手法,整體均為仿古式建筑,莊嚴凝重,古樸典雅,集景區的行政和客運為一體,也是“數字峨眉山”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風俗
美食
肉包谷耙:峨眉有名的小吃。將細包谷粉用溫水調和好,再把拌上香料的豬肉顆粒和在調好的包谷粉中,捏成團,放在拗子(平鍋)上烙熟,然后放入爐內周圍烘烤。這時香氣四溢,誘人食欲。
雪蘑芋:蘑芋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葉柄成蛇紋色,復葉成掌狀,小葉羽狀分裂,地下莖是球狀,塊莖似芋。經磨粉加工后方能食用。煮熟后成黑色,俗名黑豆腐峨眉凈水、峨山、雙福、普興、川主等鎮鄉均有出產。
涼粉:峨眉涼粉的花樣很多,按顏色分有黃、白兩大類;按原料分有米涼粉、蕎麥涼粉、豌豆涼粉等。這些涼粉可根據需要切成大、小片子、絲、方顆等,或拌或煮。還有一種別具一格的花樣謂之“打手攤子”,它不用碗,而是將涼粉切成巴掌大一塊,托在手心,上澆調料,食客邊走邊吃。
峨眉素齋:佛門認為吃素可以清心寡欲、益壽延年,故在素食上極其講究。報國寺、伏虎寺、萬年寺僧人辦的素席較有名。佛門素席是用豆制品、面精、蔬果等為原料,仿葷席的品類、形狀而做出的菜肴。不但仿其形,而且仿其味,可以亂真。
鱔絲:鱔絲是將鮮活鱔魚宰殺,然后洗凈切絲,輔以黃豆芽、粉絲和蒜苗節,加郫縣豆瓣、刀口辣椒等烹制而成。成菜色澤紅亮,口感細嫩,麻辣味濃。
葉兒粑:葉兒粑,就是用葉子包的粑。用糯米細粉做包皮,內有用白糖、花生、核桃、芝麻等合制成的餡,或用豬肉(半瘦半肥)和芽菜等配料做成餡。用粑葉包好蒸后,即可食用,味道鮮美,令人回味。可在天一家葉兒粑總匯(市區西正街)品嘗到。
雪蘑芋燒鴨:雪蘑芋具有質地松軟,香而不膩,風味獨特等特點。食用時經溫水浸泡成海綿狀,壓干水份,切成薄片或細條,配上各種調料,既可涼拌,又可燒雞、燒鴨,口感清談、味鮮。
三合泥:三合泥是峨眉山小吃中一道有名的甜品。材料為黑糯米、黃豆、芝麻、油炸花生和豬油,用特制密法制作,吃起來皮面干脆、芯里柔軟,特別香濃。在好吃街可以品嘗到。
峨眉還有許多的名小吃像豆腐腦、峨眉抄手、串串香、炸土豆、夾餅、冒菜等。
特產
峨眉山“獨蒜”
樂山峨眉山種植大蒜的歷史悠久,早就享有“三江九葉靈芝草”之美稱。主要產地在峨眉山山麓、沿峨眉山及周邊地區為最,其蒜苗、蒜苔、蒜砣(蒜頭)的質量也最好。 [19]
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是峨眉山極名貴的中藥材,與人參、鹿茸并列為三大珍品,用作滋補強身。 自古冬蟲夏草被當作是一種奇異的藥物。在清代,有人誤認為它冬天變成蟲,夏天變成草;甚至說它如果不采集,冬天又會再變成蟲。 [19]
峨眉黃柏
峨眉黃柏以樹皮、根皮入藥,性寒、味苦,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多用于熱痢、腸炎、肝炎黃疸、腿膝軟、小便短赤澀痛等病癥;又可用于熱毒瘡癰、皮膚濕疹及耳內流膿等;還有類似黃連的廣譜抗菌、降壓有利膽的作用。 [19]
茶葉
到峨眉山的游客在春夏之間可選購應時新茶,為防誤購往年陳茶,最好在有沖沏條件的地方就地品飲之后,再行決定。山道兩側及峨眉山市區內均有一些茶葉專賣店。 [19]
竹葉青:中國名茶,為綠茶類,竹葉青茶產于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地和國家AAAAA級風景旅游區峨眉山,茶行業率先評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的品牌。竹葉青鮮葉的采摘十分講究,必須在清明前,海拔800-1200米的峨眉山高山茶園采得,此時茶葉的內質最好。采摘標準為獨芽和一芽一葉初展,每500克成品茶即需消耗芽芯30000到35000顆。 [20]
仙芝竹尖:“仙芝竹尖”綠茗茶分以下等級:有機茶、和級、雅級、特級四大等級。采自峨眉山高山區海拔1500以上,終年云霧繚繞的黑包山茶場。 “仙芝竹尖”于清明前開采,標準為鮮嫩獨芽初展和一芽一葉初展,鮮葉嫩勻,其特點是:扁平挺秀、形似竹尖、色澤谷 黃、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爽回甘、栗香濃厚持久、葉底均整、如雨后春筍、內質如靈芝之妙。仙芝竹尖以其優秀的產品品質,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評為四川名牌產品,并榮獲世界食品行業最高獎,“尤里卡金獎”。 [21-22]
民間文藝
峨眉韻是一臺供游人觀看反映地方民間文化特色的表演,旅游季節劇院每天晚上接待游人觀看,直到冬季峨眉山封山。包括有川劇滾燈、川劇木偶、峨眉武術、川劇變臉、雜技、茶藝等等。 [23]
城市榮譽
峨眉山市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文化體育先進市、四川省生態城市、 、全國創建文明工作先進市和全省第一個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市。
2018年11月,《小康》雜志社聯合國家信息中心發布了2018中國幸福百縣榜,其中峨眉山位列其中。
2019年4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評選命名首批十處"天府旅游名縣",峨眉山位列其中。
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2019年10月,入選 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2019年12月31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春季休閑百佳縣市 。
2020中國最具綠意百佳縣市。
2020中國凈水百佳縣市。
2020中國雙創活力百佳縣市。
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
2020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百強榜排名84 。
2020年5月18日,入選2020全囯傳播熱度百強市(縣級)。
2020年8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
丁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