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幾天手機有點問題,我在家附近找個了修手機的小店。大哥一邊撬開我手機的后蓋一邊說:“我同學現在在上海年入2000萬,我呢?一個疫情我差點都沒活下來。如果讓我重新回到學校,我絕對拼命學習!”我跟他說:“是啊,人到30歲之后,教育的重要性和影響
前幾天手機有點問題,我在家附近找個了修手機的小店。大哥一邊撬開我手機的后蓋一邊說:“我同學現在在上海年入2000萬,我呢?一個疫情我差點都沒活下來。如果讓我重新回到學校,我絕對拼命學習!”
我跟他說:“是啊,人到30歲之后,教育的重要性和影響力真是越來越大了,我現在也后悔。”
大哥說:“不用30歲,從畢業第一天起,我就知道好好學習有多重要了!”
1.
有句話說:學習的苦只要吃20年,而生活的苦要吃一輩子。
這句話要到30歲之后才能體會到,而且人生越往后,體會的快要心絞痛。
好好學習這四個字,在學校的時候不覺的,總覺得學習不代表一切;
年輕的時候不覺得,總覺得自己一腔熱忱,豪情萬丈,能改變世界改變未來。
30歲以后才開始承認,一個人的豪情萬丈,在真正的知識文化和實力面前一文不值。
一個人的圈子,是由知識層次和圈子決定的。
教育的力量在人生越往后的時候,才開始迸發出巨大的能量和差距。
而此時的你,即使想要跳出自己的圈層進入更高級別,或者改變一種人生狀態,除了學習,沒有其他方法。
錢,在有文化有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閃耀著令人尊重和敬仰的光芒,否則就是暴發戶的幾片金色盔甲反射出的太陽光而已。
為什么30歲之后的人們會非常著急焦慮?因為大部分人這時候才意識到,知識才是第一生產力,周圍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回看背景都有非常強勢的學業基礎,而此刻的自己,連一腔熱血都所剩無幾,更別提學習能力。
最近幾年“變現”這個詞非常火,很多人蜂擁而至,朋友圈到處都充斥著每天展示自己又掙了多少錢的內容。但真正的變現,一定是建立在長期的學習、積累和思考之上的,絕非學一點技術和方法層面的東西就可以順利實現巨大收益的。
2.
俗話說,知識就是金錢,有孩子之后,這句話理解的透透的。
有孩子之后,你會發現一個真理,哪個家長多有錢你并不在意,但要說哪個家長特有文化,會教孩子學習,會啟蒙會早教,自教英語數學杠杠的,那一定是你無比仰慕的人,恨不得俯首稱臣圍繞在他們身邊。
反過來說,你會的東西多,有孩子之后就能自己教。至少啟蒙這塊的錢不用花了。不然一小時200-1200的費用,花的是嘩嘩嘩的,孩子還不一定能學會多少。遇到個一小時180的課,都會覺得太便宜了。隨便上幾個培訓班,還是啟蒙級別的,一年花個十幾萬可太容易了。
難道那些有知識有文化的家長的孩子就不上培訓班嗎?
當然也上,但學習好的人,大概率上是有不錯的學習方法和能力支撐的,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節奏。他們更容易鑒別哪些課程是需要的,哪些是自教可以,哪些老師和機構是值得投入的,哪些內容能學的更高效的。
比如我的朋友馬老師,奧賽滿分獲得者,老公是科學家,每天帶孩子們吃喝玩樂,在郊游中學習大自然和昆蟲知識,即使吃個雞蛋也能拓展出不同雞蛋的英文說法學習,夫妻兩從小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教孩子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兩個孩子從小學習高度自律,學習能力遠超同齡人。
有一天,馬老師家哥哥提出了一個關于骨頭的問題,全家翻箱倒柜找資料,從文字到視頻,從繪本到跳舞,能找到的都找到。馬老師簡單的記錄了一下這個小問題的學習方式,已經是我等完全無法企及的。
知識的力量,在此刻散發著扎心且淚流滿面的光芒。
3.
前半年想考MBA,咨詢了一下,某些好學校是要看第一學歷的。除非你在工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如果大家的成就差不多的時候,第一學歷特別重要。
為什么?因為大概率上講,學習上突出的人,綜合能力也會更勝一籌,做一件事的成功概率更大。別杠我,別拿馬云反駁我,因為你只看到馬云的學校一般,但沒看到馬云的奮斗有多苦。
之前見到過一個理論,大概意思是:一個小時候習慣了高頻而枯燥的學習狀態的孩子,長大之后在工作中也更能堅持和忍耐。而世間萬事想要成功,一定要經過長時間的反復和堅持才能有所成功。
換句話說,學習好長大一定會出息嗎?不一定。但大概率上還是不錯的。好成績并不能管你一輩子,但學出好成績的過程所練就的能力與品質,比如:堅持,忍耐,不怕苦,自律,自控等精神,才是管你一輩子越來越好的核心所在。
為什么這一代爸媽談到雞娃就立刻精神抖擻,因為大家都吃了沒好好學習的苦,而這個苦,到30歲之后已經是痛徹心扉了。
而這一代家長,也越來越清楚的明白,你若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一輩子生活的苦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前幾天,一個百萬大V朋友跟我說:如果有機會重來,我一定要強健體魄,挑燈夜戰,一路到名校!
我更想說:如果有機會重來,我從一年級開始雞我自己!
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