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據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AO)統計,過去的30年間,過敏疾病的發病率至少增加了3倍,數以億計的患者深受過敏困擾。另有調查研究表明,過敏性疾病發病呈低齡化趨勢。那么,兒童過敏如何防治?沙縣區總醫院在全省先行先試,率先開展區域內過敏類疾病篩查工作
據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AO)統計,過去的30年間,過敏疾病的發病率至少增加了3倍,數以億計的患者深受過敏困擾。另有調查研究表明,過敏性疾病發病呈低齡化趨勢。那么,兒童過敏如何防治?
沙縣區總醫院在全省先行先試,率先開展區域內過敏類疾病篩查工作,目前已在全區啟動兒童過敏校園篩查。12月25日,該院還舉行了一場過敏原篩查義診活動,邀請多名省級兒科專家助陣,不僅讓沙縣人民在家門口享受了優質的醫療服務,也讓基層專科醫生受益匪淺。
省級專家下基層義診
群眾直呼“比藥靈驗”
當天,福建省兒童醫院執行院長、兒科主任醫師劉光華,福建省兒童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陳魯閩及福州肺科醫院兒科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阮琰到沙縣區總醫院義診。
“沒想到,我女兒會對牛奶和牛肉過敏。”拿著過敏原檢測結果,吳女士很吃驚。她10歲的女兒前段時間查出過敏性紫癜,她一直在為女兒尋找好藥,病情控制不理想。在義診中,她得知,原來從日常飲食中規避過敏原就能減少疾病的復發。
“醫生告訴我的這些知識,可比一味地找藥要有用多了。”吳女士說。
對于反復咳嗽的患兒,阮琰提醒道,一般來說,咳嗽超過4周,要考慮“過敏”的因素,建議做過敏原檢測進行排查。常見的過敏原包括反復接觸冷空氣、花粉、塵螨、寵物的皮毛屑、某些食物等。規范化治療應該是在積極避免接觸過敏原的基礎上,聯合藥物治療,有些還要進行脫敏治療。
當天上午,義診人數不斷增加,紛紛要求“加號”,專家們不辭辛苦,延遲了1個多小時才結束看診。
義診變“教學課堂”
基層醫生沉浸式學習
義診現場,沙縣區總醫院皮膚科、兒科、呼吸科等過敏性疾病相關科室的醫生緊跟在專家身旁,拿出本子做起筆記,把義診現場變成了臨床教學的“課堂”。
陳魯閩介紹,很多家長,包括醫務人員對于過敏性疾病的防治存在認識誤區。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四位一體”的過敏疾病防治辦法,即健康教育、正確診斷規避過敏原、適當對癥治療和對因脫敏治療。“其中,過敏原檢測是診斷的關鍵。”
沙縣區總醫院眼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師謝炳鏵說,這幾年,過敏性鼻炎患者明顯增多。過去治療過敏性鼻炎,只是對癥用藥,部分患者會反復發病。如今,醫院引進了最新的過敏性檢測設備,執行的是目前過敏原體外檢測“金標準”,讓醫生能更好地對因治療。
“這次專家們帶來的過敏治療新進展讓我很受啟發,希望通過技術開展,沙縣的病人可以不用大老遠跑到省城求醫。”謝炳鏵說。
先行先試 打造兒童過敏防治“沙縣樣本”
沙縣區總醫院聯合教育部門在全區啟動兒童過敏校園篩查活動,旨在通過健康知識問卷調查和覆蓋全區高發重點人群的過敏原篩查,來推動兒童過敏性疾病防治關口前移。
沙縣區總醫院黨委書記萬小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孩子感冒,一次治療費用要上百元,如果進展為哮喘或肺炎花銷更大。如果知道孩子的過敏原,并進行預防,就可以阻斷過敏性疾病發生,顯然是一本萬利的事。同時,在第三方社會力量的愛心支持下,4項過敏原檢測,只要花170元,比半價還低。
從12月19日起,沙縣區總醫院已完成約2.7萬份的問卷調查,其中有3700多名有過敏癥狀的孩子已登記篩查意向,截至25日,已有超過200名孩子完成過敏原檢測。同時,通過義診、向家長發放敏科普教材,全面普及兒童過敏防治知識。
“今后,我們還會對篩查后提示過敏可能性的孩子進行長期隨訪,建立全區兒童過敏數據庫,展開相關課題和科研研究。”萬小英表示,希望通過沙縣總醫院的探索,為全省的基層醫院在兒童過敏預防方面提供一個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沙縣樣本”。
省地聯動 讓兒童過敏防治關口前移
福建省兒童醫院執行院長劉光華表示,近年來,過敏性疾病迅速增長,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特別是對于孩子及家庭影響深遠。
在中華預防醫學會過敏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指導下,今年6月,福建省兒童醫院攜手多家醫院共同發起成立“兒童過敏性疾病專科聯盟”,以期快速高效推動兒童過敏性疾病防治規范化、同質化推廣工作的落實。
“過敏性疾病防勝于治。”劉光華表示,此次到沙縣義診只是一個開始,今后省兒童醫院還將與沙縣區總醫院開展常態化互動,通過建立當地過敏性疾病診療團隊,讓沙縣患兒在家門口就能看上“好醫生”。
來源: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鄧劍云
編輯:冰闊落
馬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