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花滿街,酒滿甌,十里綺羅外灘煙”,這里是四五十年代的上海灘。黃浦江上的游輪里權貴們觥籌交錯,美人美酒賞夜色;夜總會里更是歌舞升平,絲竹聲聲。然而在那十里外灘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也照不到的弄堂小巷里,正在角落里蜷縮著一個小小的身子,于寒風里瑟
“花滿街,酒滿甌,十里綺羅外灘煙”,這里是四五十年代的上海灘。
黃浦江上的游輪里權貴們觥籌交錯,美人美酒賞夜色;夜總會里更是歌舞升平,絲竹聲聲。
然而在那十里外灘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也照不到的弄堂小巷里,正在角落里蜷縮著一個小小的身子,于寒風里瑟瑟發抖,讓人懷疑他能不能撐到明天早上。
他就是三毛。
三毛的來歷
三毛,無名無姓,瘦瘦弱弱的一個小孩,不知何處來,因頭上三縷毛發被人們戲稱為三毛,久而久之便成了名字。
三毛是個孤兒,在他的生命里,沒有父母兄弟姊妹親戚朋友,人世間的親情對他而言,是一種今生再無可能的奢望。
自記事起,便一個人流浪,于這鬧市中小心翼翼地活著。
三毛賣過報紙,擦過皮鞋,做過小工,但凡能生存下去的活計他都試過,但更多的時候,他只能靠撿垃圾過活,靠著垃圾堆里的物資還有一些殘羹冷炙艱難活了下去。
夏日還好,天氣尚暖,夜晚也好過,隨便找個礙不著人的地方一躺也就過去了,這么多年都是如此,早已習慣。
冬日最難熬,寒風凌冽,白雪飄飄,只能和幾個一起的小伙伴報團取暖,有麻布披麻布,沒麻布碎步爛布條子都要搜集起來,運氣好一點,撿點煤點子,有那烤山芋的爐子,大家湊活著,這個冬天也就過去了。
三毛沒什么目標,亦或者說他的目標就是活下去,不會在某個夜晚無聲無息凍死在小巷里。然而就是在這時候,他發現了一個姑且稱之為目標的事情,那就是收集煙牌。
煙牌
那段時間,市面上流行收集煙牌,煙牌就是煙盒上剪下來具有收藏價值的部分,香煙種類不同,煙牌種類也隨之不同,最常見的煙牌上都是繪有人像,以古典名著人物或者是戲曲人物為主,例如哈德門香煙,曾推出一款美女系列煙畫。
那時候的煙草公司為了利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各種煙畫都專門設計,兼以彩繪,因此煙畫很是精美討喜,不少人專門收集,更有傳言集齊108張煙牌有神秘大獎。
但是在那樣一個物質匱乏,飽受戰亂同時又深受通貨膨脹影響的年代,能抽得起煙的人非富即貴,普通人更是難以觸及,更別提湊齊了。
這也就造成了集齊108張煙牌,更多地成為了一種噱頭,是一種商家常用的營銷手段,不指望有人能集齊。
也許是運氣使然,三毛無意中拾荒撿到了一張煙牌,促使他走上了集齊煙牌的道路。
三毛頭一次發現,在他每日的拾荒中,除了支持他活下去的念頭外,還有了其他的意義。
每日充滿希望的翻檢垃圾堆,如果運氣較好,能撿到一張,那便足以令人興奮。
就算沒有找到,明日的垃圾堆萬一有呢,這給了他令人期待明天的希望,因為他也只有這些東西了。
這些小小的卡片,成了他心底最寶貴的東西,每日看著它們,數著它們,看著它們朝著集齊的目標不斷前進,愈來愈近,就快集齊了。
兌獎
終于,三毛集齊了108張煙牌,108張同一類型的煙牌。
我們不知道他花了多長時間,在這過程中受了多少磨難,當我們看到他終于把這108張集齊的時候,我們也由衷為他感到高興與歡喜。
當三毛懷揣著108張煙牌,氣喘吁吁跑到商店老板那里,他喘著粗氣,將懷里的108張煙牌自豪的放在老板面前,告訴他,我集齊了,我三毛集齊了108張煙牌。
當話語出口,煙牌落桌,自豪與喜悅掛滿臉上的三毛,與一臉驚訝不可思議神色的老板好像被時光暫停在了那一刻,兩人四目相對,周圍好像被暫停了。
三毛在想,自己用了這么長時間,花了那么多辛苦,會得到一個什么樣的獎勵呢。而老板在想,集齊了,怎么可能?還是這么個小屁孩?
過了很久,老板才問到是如何集齊的,他撫摸著桌面的108張卡牌,看著上面的煙畫,聽著三毛口中他是如何一步一步,一天一天積攢了這套煙牌。
作為一個煙店老板,他知道積攢這套煙牌是如何困難,即便是一個成年人,想要完全集齊也要花費巨大的時間精力和財力,更別提眼前這個頭上三縷毛的小家伙的。
他知道三毛付出多少努力,多少艱辛,他知道這是一個孩子的希望所在。
但他不在乎,一個流浪的孤兒,自己可以隨意欺壓,而他無力反抗。
他只知道這套煙牌馬上是自己的了,留在店里鎮店吸引其他顧客,或者拿去以作他用都是極好的。
于是他告訴三毛,獎勵有,一盒火柴。
還在歡喜中的三毛,聽到這個獎勵,無異于晴天霹靂,他設想過很多獎勵,有吃的有喝的,有別的孩子家里大人買的玩具什么的,唯獨沒想到會是一盒火柴。
如果說獎勵是這一盒火柴,那他所有的努力和付出,算得了什么,一文不值嗎?
自己的付出,自己的辛苦好像都成了笑話,以往撿垃圾拾到煙牌的歡喜,都變成了火辣辣的耳光。
這一刻周圍的聲音嘈雜而喧囂,而三毛的附近卻好像變成了無聲的世界,人們都在遠離,自己還是只有自己一個人,那些想要的努力的,終究還是得不到,那一刻的心酸與無力,無人知曉。
于是,從今往后,三毛還是那個三毛。
他依然每天拼盡全力地活下去,卻很難再像收集煙牌那段日子里的一樣,充滿希望,充滿樂觀,也許在某個冬天,他倒在某個小巷,眼里只有解脫。
有時候我們希望故事純屬虛構,然而現實往往比真相更加殘酷。
創造出《三毛流浪記》的作者張樂平,正是根據親身經歷,悲憤作畫,畫中的三毛最終還是有個相對而言不錯的結局,然而現實生活里,卻是有兩個孩子,生生凍死在那個冬天的小巷里。
因為戰亂,像三毛這樣的孤兒在那個時期數不勝數,他們的苦楚,文字不能述其一。
惟愿祖國強盛,戰亂不再,人民不再流離失所,兒童能夠健康成長,不再有三毛的辛酸事件再次發生。
金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