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卡神之后,漫威成為了新的好萊塢大片內地票房神話創造者。截至5月7日17時30分,《復聯4》的內地實時票房已經達到39.29億,距離成為內地第一部突破40億票房的進口片只差一步之遙。在此之前,該片在五一檔一路高歌猛進,拿下了整個五一檔八成票
在卡神之后,漫威成為了新的好萊塢大片內地票房神話創造者。
截至5月7日17時30分,《復聯4》的內地實時票房已經達到39.29億,距離成為內地第一部突破40億票房的進口片只差一步之遙。
在此之前,該片在五一檔一路高歌猛進,拿下了整個五一檔八成票房,并已經成為中國影史首部30億進口片,并登頂中國票房總榜第三,即使該片最終無法突破《流浪地球》的46.5億票房,依然遠遠超出了業內預期,并為好萊塢大片在內地市場劃下了新的刻度。
這并非是好萊塢大片近年來的常規表現,從萬人矚目到屢屢被逆襲,近幾年好萊塢電影在內地市場,無論是票房統治力還是市場占比都呈現出一條下滑的曲線。進入2019年,曾備受期待的DC新作《雷霆沙贊!》在清明檔被國產警匪片《反貪風暴4》反超, 而3月上映的《驚奇隊長》也在上映第8天單日票房被臺灣愛情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逆襲,業內普遍認為,內地觀眾對于好萊塢影片的審美疲勞已經日趨明顯,甚至有可能在接近一個臨界點。
這符合近年國產片和進口片在內地市場的整體格局:2018年,中國電影內地票房總收入達到609.8億人民幣,進一步穩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的位置,但所有進口片票房加起來只有230.79億,占比37.8%,相較2016年的41.67%和2017年的46.16%有所下滑,國產片的“主場優勢”越發明顯。
但在2019年春節檔結束后,隨著投入市場的重量級國產影片減少,進口片正在內地市場重新開始發力。緊接著的5月10日,傳奇影業和華納一起推出的《大偵探皮卡丘》將會接過《復聯4》的交接棒,在北美和內地同步上映。隨后《阿拉丁》、《哥斯拉2:怪獸之王》等進口IP大片又將輪番攻入內地市場。
接下來國產片和進口片,又將迎來怎樣新的戰局?在這一切表象背后,隱藏著怎樣的進口片進化史?另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則是:在2019這個好萊塢IP大年,還會有新的好萊塢大片復制《復聯4》的票房奇跡嗎?
進口片票房進化史:衰退的好萊塢和進擊的印度日本電影
回到故事的開頭,1994年,中國進口了第一部分賬電影《亡命天涯》。這部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好萊塢經典動作片創造了2580萬票房收入,由此開始,好萊塢大片在內地已經走過了25年。在其中前20年時間里,好萊塢大片在內地市場的票房曲線幾乎是持續上揚。
1998年,《泰坦尼克號》一經引進就火爆全國,盡管票價高達60、70元,甚至出現了數小時的隊才能買到一周以后的場次的情況,但這部以超越時代的特效水準和融合了好萊塢經典敘事的影片依然在國內以3.6億票房登頂,約占全年總票房的三分之一,這是好萊塢在內地市場的最高光時刻,即使如今風頭鼎盛的《復聯4》也再無法重現當時的榮光,電影除了讓萊昂納多成為許多少女心中的超級愛豆,也讓中國觀眾記住了詹姆斯卡梅隆的名字。
2002年,隨著《英雄》的上映,國產大片逐漸開始跟好萊塢大片分庭抗禮,但市場上最賺錢的,依然是好萊塢大片。
2010年,又是詹姆斯卡梅隆帶著《阿凡達》歸來,這部以劃時代的3D技術開啟了好萊塢視效大片新年代的影片不僅成為全球影史票房冠軍,也以13.5億票房成為國內首部票房破10億人民幣的電影,該片創造了好萊塢特效大片達的巔峰,也由此開啟了好萊塢大片在內地市場最好的時光。
與好萊塢領先全球的特效技術同步的,是2010乃年以后國內銀幕數、整體票房和和觀影人次的飛速增長,已經占據市場優勢的好萊塢,又持續推出了《變形金剛》系列、《速度與激情》系列等。這些票房寵兒每年都可以輕松斬獲國內全年票房的頭名。
但2015年成為好萊塢在內地市場的轉折點,盡管這一年的《速度與激情7》斬獲了24.26億票房,但全年冠軍依然被《捉妖記》拿走。從此以后,好萊塢電影再未在內地市場摘得過年度票房桂冠,一些被寄望頗高的好萊塢大片開始在內地市場紛紛沉沙折戟。好萊塢經典IP系列之一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即使請來鹿晗擔當推廣人,當年票房依然只有8.2億。
曾經在內地市場未嘗敗績的經典IP也開始出現明顯下滑,例如
除了2009年的《變2》以略低于《2012》(4.6億)的4.5億票房屈居內地市場當年票房第二以外,其余三部系列影片每一部都穩坐年度票房第一的《變形金剛》系列,2017年推出的《變5》卻遭遇了票房滑鐵盧,在上映首日收獲了將近3億的票房之后,隨著該片口碑走低,票房走勢也快速下滑,最終只拿到15.5億票房,在全年僅列第七,遠不及預期。
這階段內地觀眾對好萊塢特效的審美疲勞已經全面顯現出來,在該片豆瓣短評上,一個熱評是—— “除了特效什么都沒有”,而曾幾何時,特效就足以成為觀眾入場的全部理由。
如果說觀眾的審美疲勞曾經像一顆顆定時炸彈懸在好萊塢大片頭上,那么這顆定時炸彈從2015年起就開始密集引爆。好萊塢影片盡管依然保持著較為穩固的市場份額,但與之前相比并沒有太大的提升。2018年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也在首映一周之后出現明顯票房滑坡,最終23.9億元的票房并不出彩。
進入2019年,在《復聯4》登場之前,好萊塢影片一度表現十分平淡,《大黃蜂》和《驚奇隊長》票房10億出頭,卡梅隆監制的《阿麗塔》8.9億票房不及預期,DC的《雷霆沙贊!》和迪士尼的《小飛象》更是雙雙停留在3億票房以內。
當傳統的好萊塢爆米花大片在國內的號召力越來越弱,其它國家的進口片卻開始完成一場票房的進擊。
2018年的進口片TOP50中,非美國影片達到了14部,其中印度電影占到了6部,日本電影占到了4部,英國有2部,俄羅斯和意大利影片各有1部;而在8部票房過億的非進口美國影片中,印度電影達到了4部,日本也有3部,二者基本上瓜分了當年票房過億的非美國進口影片。
有影評人指出,印度電影真正在內地市場實現突破還是2017年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相比2016年的兩部印度引進片《巴霍巴利王:開端》和《腦殘粉》,票房加起來都不足千萬,這部體育題材的勵志片在內地狂攬12.9億元,隨后阿米爾汗2018年推出的《神秘巨星》再度斬獲 6.87 億,進一步鞏固了印度影片在內地的市場地位。
但也有影評人指出,盡管《摔跤吧!爸爸》推出后,一大批公司開始介入印度電影的引進和發行,但隨著印度引入片也開始陷入某種套路,影片票房也開始下滑,2018年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2.6 億,《起跑線》達到 1.96 億,《廁所英雄》8700 萬,等到阿米爾·汗2018年底帶著新作《印度暴徒 》歸來,影片已經無緣破億。
近年來在內地市場呈現上揚趨勢的日本電影也進步與瓶頸并存。
盡管2015年《哆啦A夢:伴我同行》以及2016年《你的名字。》曾以單部影片獲得的5.3億元和5.75億元票房令業界驚艷,但這些情懷引爆的票房成功,而并未帶來太多固定日影觀眾,2018年上映的日本影片達到了14部,但總票房只有6億+,在缺乏爆款支撐的情況下,整體表現并不出色。
好萊塢審美疲勞:從特效大片一枝獨秀到多類型崛起
“占據進口片市場主流的依然是好萊塢,在2018年進口片票房前十中,也僅有《神秘巨星》一部印度影片,但好萊塢大片的審美疲勞正在引發一場進口片類型進化的大變局。”影評人肥羅君表示。
一位資深影迷表示,五年前看到好萊塢大片基本都會想去看一看,這幾年差不多要做場觀影攻略,比較過幾大影迷網站的綜合評分后才選擇是否觀影。“好萊塢來來去去都那么幾板斧,有些膩了。”
加速觀眾審美疲勞的,是好萊塢日益的IP化,隨著好萊塢自身的原創電影越來越少,大量中等成本類型影片缺失。職業經理人掌舵的好萊塢日益變成 “視效+IP大片”的固定組合。
據統計,1994年好萊塢六大尚有51%的原創電影,到了2018年只有10%左右。隨著六大變成五大,善打IP牌的迪士尼統治好萊塢,迪士尼系列動畫及其真人改編電影、”漫威“、”星戰“這些著名IP,日益壟斷了北美票房,而由此帶來的引進片改變就是:內地觀眾能看到的好萊塢大片,也成為了視效IP電影展播。
但觀眾已經在用腳投票,此前漫威的多部超英單體電影,票房幾乎都固定在了6-8億,近三年幾乎沒有增長。而非漫威電影如《金剛:骷髏島》、《狂暴巨獸》、《環太平洋:雷霆再起》等曾經最受內地市場最受歡迎的主打怪獸的爆米花電影,票房也開始遭遇瓶頸。
“也不是所有好萊塢電影都陷入了增長陷阱,”一位影評人指出,對于好萊塢影片,觀眾依舊追求其動作特效,娛樂需求非常明顯,但又希望影片有所突破,因此像《毒液》《海王》這類保持好萊塢大片視效優勢、同時能在故事、角色上有所創新的影片就能取得20億左右的超預期票房。反之,如果只是做到了動作特效的精彩,而缺少創新的元素,這類影片就很容易在大片審美疲勞下陷入票房瓶頸。
雖然好萊塢也意識到了過于依賴 IP 會導致整個電影市場產品過于單一的問題,但并非所有的創新大片都能得到內地觀眾的認可,例如憑借黑人元素在北美奪取年度票房冠軍的《黑豹》,在內地不僅口碑一般,票房也僅為6.6億。2017年推出的《金剛狼3:殊死一戰》為超英電影注入了悲劇結局與西部片式的粗糲風格,從而在北美大獲好評,但這部狼叔的收官之作即使有情懷加持,在內地市場也僅拿到了7.3億票房。
另一方面,多類型的好萊塢影片開始創造驚喜,例如驚悚片《寂靜之地》在內地獲得了2.2億元,雖然不敵《京城81號》創造4億+的票房,但在同類影片中已是一騎絕塵。
口碑文藝片也開始創造票房驚喜,2018年在國內上映的《奇跡男孩》獲得近2億元的票房,藝術院線發行的《三塊廣告牌》獲得6000多萬元票房。
隨著國內觀眾對于好萊塢大片的審美疲勞日益加劇,各國口碑爆棚的“文藝片”和各具特色的類型片也開始迎來票房春天。
例如在中國票房大熱的《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都屬于典型的“阿米爾·汗”式電影,這類電影的賣座秘籍在于:故事內容貼近中國觀眾,雖然情節發生在印度,卻讓中國觀眾帶有極強的代入感。相反,類似《巴霍巴利王2》這樣在印度獲得極大票房成功的影片,在內地僅獲得7000多萬的票房,因為內地觀眾對印度現實題材影片的需求遠高于印度本土大片。
相比印度現實題材影片,日本影片則以《你的名字。》、《哆啦A夢》、《銀魂》等具有明顯日漫特色的動畫或真人影片見長,類似《小偷家族》這種觸碰現實的文藝片,則必須借助名導號召力和影片高口碑的強力助推才能完成票房逆襲。
而另一類能在內地市場取得票房佳績的非美國進口片,則是獨具特色的商業類型影片,例如融入了諜戰片和動作片元素的泰國犯罪懸疑片《天才槍手》,或是將懸念反轉發揮到極致的西班牙影片《看不見的客人》、《海市蜃樓》等,都是高度成熟的商業類型作品。
當好萊塢影片在注重動作特效和IP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些非美國進口片某種程度上完成對市場的補充:好萊塢大片看特效,非好萊塢影片看故事,成為當下內地市場對進口片的不同態度與需求。
《復聯4》奇跡難以復制:熱門IP眾多,但難出超級爆款
“《復聯4》票房超出市場期待,也引發了業界對今年引進片的兩種不同態度:一種是認為在國產片今年預期爆款不及前兩年的情況下,好萊塢大片將重新扛起市場,另一種觀點卻認為《復聯4》只是一場特例,好萊塢審美大片審美疲勞依舊存在,救市,還得靠自己。“
暑期檔到來之前,好萊塢電影還將持續轟炸內地影市,而國產片“能打的”影片并不多。
除了被市場廣泛看好的《皮卡丘》,威爾史密斯參演的迪士尼真人電影巨制《阿拉丁》也正式在內地定檔5月24日,與北美同步上映。而曾在國內創造票房奇跡的阿里影業出品的《一條狗的使命2》北美定檔5月17日,國內也有可能同期上映。
進入六月,福斯出品的最后一部超級英雄院線片《X戰警:黑鳳凰》也將陸續登陸,在《復聯4》優先上映獲得成功后,該片也選擇在中國內地正式定檔6月6日,內地日期比北美上映早一天。
而有章子怡加盟的《哥斯拉2》和有“錘哥“和女武神加盟的《黑衣人:全球追緝》也已經確定在六月登陸內地院線。
有影評人指出,好萊塢2017年和2018年就準備了大量的翻拍老IP的續作,這一IP風向由迪士尼領銜,華納,環球,索尼等紛紛跟進。從下半年來看,好萊塢還有《獅子王》真人版,《速度與激情》衍生片,《蜘蛛俠2》,《星球大戰9》等各就各位,但指望穩穩地就把票房給收了卻是奢望。
按照目前的情形來看,今年的好萊塢大片中,除了擁有強系列IP階段終結篇情懷加持的《復仇者聯盟4》,其它并沒有高潛質的大爆款出現,觀眾日益成熟的觀影品味和電影市場新的發展形勢對于進口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問題是好萊塢是否能摸準命脈,依然要打個問號。
今年可以預見的國產爆款影片減少,因此今年可能會涌現出更多的進口影片,但在內地影市進入“得口碑者得天下”的環境下,這些好萊塢提供的工業流水線產品與中國觀眾對于電影的需求之間的差距正在拉大,而這可能是接下來這波好萊塢IP大片征戰市場面臨的最大隱憂。
相比之下,國產片的發力期似乎已經被放到了暑期檔和國慶檔,已經定檔的預期爆款包括:《追龍2》、《八佰》、《銀河補習班》、《中國機長》《中國女排》等。
有影評人指出,雖然好萊塢進口片看似洶涌,但一旦國產主力影片重回賽場,完全可能重新奪回屬于我們的主場,觀眾審美變化之下,中國電影票房,還得靠中國電影自己撐起來。
馬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