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4月8日晚間,央企中國核電旗下控股子公司中核匯能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一則嚴正聲明,直指一家名為國恒基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恒基業”)的企業,假冒中核匯能公司子公司,并可能存在以我公司下屬子公司名義開展不法活動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國恒基業偽造材料的“受害者”不止中核匯能一家。據企業查詢軟件數據顯示,這家企業的工商信息中,還包括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旗下的中國華油集團有限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三家央企,以及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兩家“國字號”基金。
記者從中國核電相關人士處了解到,股東列表的“兄弟單位”也是被該不法分子通過偽造相關材料等方式,注冊成為下屬子公司的。截至記者發稿時,涉事的其余央企尚未發聲。
中核匯能嚴正聲明
中核匯能在聲明中指出:“經核實,國恒基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我公司無任何隸屬或股權關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資、合作、業務等關系,其一切行為均與我公司無關。請社會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風險。”
中核匯能同時表示:“對冒充我公司的單位和個人所開展的任何不法行為,我公司依法不承擔任何義務和責任,敬請廣大市場參與者知悉,以免混淆。”
據了解,中核匯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匯總”)成立于2011年,是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核電”)的控股子公司,是中核集團、中國核電非核清潔能源產業開發、建設、運營的專業化平臺。
中核匯能采用“公司本部-省級公司/平臺公司-項目公司”三級管控模式,本部設15個職能管理部門和5大中心,目前下設24家省級公司、5家投資平臺公司和1家專業化共享平臺公司,省級公司所轄259個項目公司分布在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共有員工2100余人。
“假央企”國恒基業什么來頭?
國恒基業成立于2023年1月,注冊地址為北京市朝陽區。經營范圍含農業科學研究和試驗發展;自然科學研究和試驗發展;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醫學研究和試驗發展;體育健康服務等。
4月4日,國恒基業新增一條“融資動態”:獲得了天使輪融資,由國家電投、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農發重點建設基金、國家能源集團、國調基金、中核匯能投資。
同日,國恒基業徹底實現了“改頭換面”:公司名稱從“北京國恒基業控股有限公司”變更為“國恒基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司類型從“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變更為“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從“王文號”變更為“張奔”。更重要的是,其原股東“北京國恒基業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退出,取而代之的是4家央企和2家國資背景基金。
具體來看,目前國恒基業由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油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國農發重點建設基金有限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中核匯能有限公司6家公司各持有16.67%股份。
國恒基業法定代表人名為張奔,目前在3家企業擔任法人,7家企業擔任高管。
張奔擔任高管的企業多為商貿公司,除涉嫌偽造材料注冊的國恒基業外,注冊資本均在100萬元人民幣以下。此外,張奔擔任法人的2家公司,注冊資本也均在50萬元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張奔曾擔任股東的一家名為“北京融創怡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的企業,是最高人民法院所公示的失信公司,最新立案日期為2022年6月。
此外,張奔擔任法人或高管的多家企業都出現了經營異常,其中包括未按規定提交年度報告信息、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系等情形。
由于“碰瓷”多家國企央企,在“一番操作”之下,國恒基業的疑似實際控制人,也成了國務院國資委,獲得了“金牌背書”。
記者從中國核電相關人士處了解到,股東列表的“兄弟單位”也是被該不法分子通過偽造相關材料等方式,注冊成為下屬子公司的。
國資委曾多次出手“打假”
國務院國資委長期以來對打擊假冒國企高度重視。2021年和2022年已兩次對“假央企”和“偽國企”進行集中公示。
2021年10月,26家中央企業通過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對外公告了353戶假冒國企名單。通告社會各界,上述公司及其下設各級子公司均為假冒國企,與中央企業無任何隸屬或股權關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資、合作、業務等關系,其一切行為均與中央企業無關。提醒社會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風險。
2022年9月,國務院國資委網站發布了第二批假冒中央企業名單,涉及企業超500家。
近期,多家知名央企均有發聲,稱有不法企業假冒集團子公司。
4月9日,國家電投官網發布“關于不法企業假冒我集團子公司有關情況的公告”。
國家電投稱,長期以來,有不法分子通過偽造相關材料等方式,將企業注冊為集團下屬子公司,以我集團下屬子公司名義開展業務。
經核實,中自云智慧城市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絲路國華科技有限公司為假冒國企,與國家電投無任何隸屬或股權關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資、合作、業務等關系,其一切行為均與集團無關。國家電投表示,請社會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風險,如發現其違法犯罪行為,請盡快到公安機關報案。
在此之前,今年1月國家電投還曾發布嚴正聲明,打假名為“深圳能投智慧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稱該公司通過偽造公章及營業執照的方式注冊成為下屬公司。并通過公告“喊話”:提醒深圳能投智慧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及相關責任人,立即停止侵權、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已向公安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進行舉報。
無獨有偶,4月7日,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也公開表示,發現有不法分子將相關企業注冊為其下屬子公司,并對外招攬業務。國家開發投資集團表示:“中自基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為假冒國企,與我公司無任何隸屬或股權關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資、合作、業務等關系,其一切行為均與我公司無關。”
中國中化也是被碰瓷的“大戶”。2023年以來,中化官網已掛出多份“打假”相關聲明。最近一起也是在4月7日,有不法分子以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的名義虛假注冊了“河南中化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將依法提起訴訟進行維權,追究相關當事人的法律責任。
長期以來,部分不法分子通過偽造公章、虛假證件等方式,惡意將企業注冊為中央企業下屬子公司,冒用中央企業名號開展經濟活動,掛靠的“假央企”“偽國企”向下延伸擴張,亂象叢生,頂著國企名義招搖撞騙,甚至從事騙取銀行貸款、欺騙社會公眾和地方政府等違法犯罪行為。
國務院國資委也明確表示,假冒國企,與中央企業無任何隸屬或股權關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資、合作、業務等關系,其一切行為均與中央企業無關。請社會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風險,如發現其違法犯罪行為,請盡快到公安機關報案。
來源:中國經營報綜合自每日經濟新聞、上海證券報、中國基金報等
經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