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提到的“嘎”字,在黑、吉、遼、內蒙三省一區的讀音有些不同,甚至是一個省內各城市之間的讀音也有不同,我找了帶“嘎”字的一些常用語,共同學習(以下嘎字注音以黑龍江省綏化市為例)。
- 嘎東 (一聲):打賭/賭什么東西。
- 嘎不溜脆(一聲):言談舉止利落、爽快。也說成:嘎嘣溜丟脆。
- 嘎嘎地(一、二聲混用):非常。事情完成得非常好,某種事物非常好。
- 嘎嘎(二聲):形容詞,后面可以是好、硬、干凈……
- 嘎(三聲):吝嗇,小氣。
- 嘎咕(三聲):特別、特殊、奇怪;指某人有個性,與眾不同。例:這病有點噶咕不咋好治。
- 嘎拉哈/嘎了哈 (三聲):動物關節骨,泛指豬、羊關節。
- 嘎哈(四聲):干啥,干什么。
- 嗄悠 (四聲):走路慢慢騰騰;坐在椅子上前后晃悠。
- 嗄巴嘴(四聲):嘴不住地張合。
- 嗄嗒牙(四聲):吃的動作。沒啥吃得干嘎嗒牙。
一、乎、了、吧唧、喝的、吧
可能是用來強調所搭配的字的程度,可以是嚴重程度,可能是讓人體會一種狀態,也可以是漠不經心的一種調侃,也可能就是一種口語習慣。乎、吧、呵的、吧唧對于東北原住民來說應該屬于外來語,來源于清代和民國時期以山東、河北、河南居民為主的幾次人口大遷移,還有后來的知識青年下鄉,帶來的這些詞語不但在東北落地生根,還被大量使用。
1、乎/乎兒/乎的:
- 玄乎:似真似假;玄之又玄,看不清事實。他說得這么玄乎,可信度有多少?附加詞匯賴玄(lǎixuán):扯淡、吹牛,夸大其詞。
- 懸/懸乎:危險,不可靠,不保險。這個事挺懸。剛才好懸,差點出事。這里挺懸乎,注意安全。附加詞匯懸的溜的/懸嗒嘍的:危險。這架勢(jiáshi)懸嗒嘍的,太嚇人了,我看不行別干了。
- 邪乎/邪乎打掌的:結果嚴重,脫離事實的語言或事情。這事挺邪乎(邪霍),不好辦。哪有你說得那么邪乎。你別在這邪乎打掌的,我根本就沒那么做。別在這邪乎(邪霍)了,根本不是你說的這么回事。
- 胖乎兒:用于夸獎他物或人。這孩子,真胖乎兒。
- 胖乎兒的:用于夸獎他物或人。這孩子,胖乎兒的真可愛。
- 胖的乎的:用于埋汰他物或人。那誰誰,長得胖的乎的。
- 熱乎兒:暖和。
- 熱乎熱乎:把XXX加熱或者讓人取暖。
其他以乎為后綴的詞語:傻乎兒的/傻的乎兒的,暈乎兒的,黑得乎的,血的乎的/血得呼啦的……
2、了,吧唧。
吧唧本身可能就是一個“吧唧嘴”的動作,本來沒有別的意義,但是作為后綴助詞使用后,讓組成的詞語有一絲讓人嫌棄事物本身的意思。(例如:那條路有些泥濘,不好走,注意腳下別打滑。/這條路濘(nèng)了吧唧的,是真不好走啊。)好像以“吧唧”為后綴的詞語都是“負面的情緒”,就是貶義從感官上加強了。同時加上“了”和“吧唧”讓人感覺主體字好像有了狀態上的感受,感覺上“X了吧唧”就是“很X”。(比如擰了吧唧,感覺上就是很擰。傻了吧唧,就是很傻。)
- 擰了吧唧:脾氣倔犟,擰巴,不聽勸。
- 水了吧唧:寡淡,沒有油水;事情辦得不好;湯或粥過稀。
- 濘(nèng)了吧唧:道路泥濘。
- 虎了吧唧:傻,說話做事不經大腦。
- 二虎吧唧:傻,缺心眼,智商低。
- 傻了吧唧:貶義為缺心眼、傻;褒義為關系親密的人之間的“戲稱”。
- 還有潮了吧唧的,瘦了吧唧,焉了吧唧,臟了吧唧,賤了吧唧,懵了吧唧,扣了吧唧,軟了吧唧,酸了吧唧的,苦了吧唧的/苦個嘰的,濕了吧唧,癟了吧唧。還有諸如長、粘、軸、糊、臭、黑、扁、稀、黃等等后邊都可以加上后綴詞語“了”和“吧唧”。
在東北話中“了”就像一個破折號或者是連線,看上去沒有什么作用,但是沒有“了”,詞語就失去了意義,有了“了”才有這個詞,不但起到強調的作用,還加強闡述了主字的狀態或者改變主字所描述的狀態。
- 揚了二正:做事不專心,心不在焉,行為沒有約束。(附加詞毛楞三光:魯莽,毛手毛腳,不穩重)。
- 滴了蒜掛:不整齊,參差不齊,穿衣服里三層外三層長短不一。
- 七了咔嚓:做事麻利。
- 憋了巴屈:委屈,難受,郁悶。
- 大了呼哧:做事大大咧咧,不外道(貶義)。
- 類似的組合還有花了呼哨(華而不實)、得了吧搜(嘚瑟)、糊了巴突(糊涂,記不住事)等等……
3、喝的/喝喝的。以“喝的”作為后綴的詞語幾乎找不到褒義的,在這里簡單舉幾個詞語為例,不多說。
傻的喝的/傻喝喝的、虎的喝的/虎喝喝的、二的喝的/二喝喝的、嘚兒喝的、彪的喝的、愣的喝的等等……
4、巴/吧。這里介紹的是ABAB的疊加詞,這樣的詞都不是非要怎么樣才行,而是通過簡單處理達到一般可接受的狀態。以不含“巴”地抹擦抹擦(māca)為例,對方只是告訴你擦一下某處,不要求擦的結果。
- 干巴干巴:用風吹、日曬等某種方法使XXX干燥。
- 干巴:干枯——這葉子已經干巴了;干渴——嘴有點干巴,喝口水吧。
- 干巴瘦:很瘦。
- 干巴楞:全都是同一種東西。
- 干巴拉瞎:非常瘦,物體缺失水分。
- 干巴噦的:口干,吃完某種食物造成口腔干燥。跟表示觸感的“扎啵約的”類似。
- 捋巴捋巴:捋順某物。把你的頭發捋巴捋巴,都亂成草垛了。
- 擦吧擦吧:桌子不臟,擦吧擦吧就行。
- 摘吧摘吧:把青菜摘吧摘吧,待會兒做個炒時蔬。
- 緊巴緊巴:車座子上的螺絲松了,去幫我緊巴緊巴;我這緊巴緊巴,剩這些錢你拿回去用。
- 熱巴熱巴:把中午吃剩的菜熱巴熱巴,簡單吃點。
- 還有諸如:掃巴掃巴、擰吧擰吧、擠巴擠巴……
- 其實以上這些詞語當中很多詞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代替,那就是“整吧整吧”。
二、五味
- 烏了巴突的:水沒燒開或者變質;水渾濁。
- 溫突兒的/溫的乎兒的:水、飯、菜等不高不低的溫度。整點水喝,不要太熱的,溫的乎兒的就行。
- 艮啾兒的:有嚼頭。不軟、不硬、有筋頭。
- 軟:軟個囊的;面個兜兒的。
- 硬:梆硬;硬巴撅兒的;硬個撅兒的。
- 腥:腥的嚎的。
- 酸:焦酸;酸了吧唧的,酸唧溜兒的:
- 甜:齁甜;甜個滋兒的;甜波唆的;甜嗦得;甜了巴嗦的。
- 苦:苦了吧唧的;苦吧唧的;苦個唧的。
- 辣:齁辣;辣的嚎兒的;辣嚎兒的;辣嚎的。
- 咸:齁咸。
- 脆:脆呈,嘎嘣脆。
- 酥:嘎嘎酥。
- 鮮:鮮靚兒。
這里還要說一個萬能形容詞“賊”(意思是挺、很、非常、特別),上述這些表示味道的詞可以這樣形容:賊軟、賊硬、賊腥、賊酸、賊甜、賊苦、賊辣、賊咸、賊脆、賊酥、賊鮮亮兒……。
在東北凡是可以形容的狀態、現象、人物個體等都可以用“賊”來形容,“賊”就是極限。辣的下不去口,就叫賊辣。苦的無法再苦,就是賊苦。說一個人風嬌水媚、珠圓玉潤、貌若天仙,美艷絕倫,在東北只需要三個字“賊漂亮”。
補充發布幾個關于顏色的詞語:紅吧拉的,紅的拉瞎,紅波呲拉的,綠了吧唧,紫了豪青,灰了吧唧,黃的乎的,黑的乎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