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沈陽的一座小鎮(zhèn),一家廢品回收站里,一個身影忙忙碌碌。這是下崗工人劉志峰的營生,回收與處理廢品,成為他每日的工作內容。不過,回收站里小本買賣獲得的微薄收入只能勉強維持生計,但善良的劉志峰仍救濟著前來賣廢品的孤寡老人們。來劉志峰店里賣廢品的有許
沈陽的一座小鎮(zhèn),一家廢品回收站里,一個身影忙忙碌碌。這是下崗工人劉志峰的營生,回收與處理廢品,成為他每日的工作內容。
不過,回收站里小本買賣獲得的微薄收入只能勉強維持生計,但善良的劉志峰仍救濟著前來賣廢品的孤寡老人們。
來劉志峰店里賣廢品的有許多年過半百的老人,他們遠在外地的子女像隱身了一般,對家里不聞也不問。
年齡的增長漸漸剝奪了這些老人的體力,只能靠著撿破爛這種勞動量輕又低門檻的活兒,一分一分的積攢用來生活的血汗錢。
廢品站老板做善行,3毛錢回收鐵疙瘩
劉志峰在底層待過多年,他深知生活的不易,面對這些拾荒老人,總是多添了幾分友善。
本來稱重是8斤的廢品,劉志峰大方地給算成了10斤。
遇到生活條件特別不好的,他還會毫不猶豫的提高價格,只希望力所能及的讓他們多賺一些錢。
日復一日,劉志峰的善良出了名,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收來的廢品送到他這兒賣,他也成為了鎮(zhèn)上小有名氣的廢品回收站老板。
眼看著日子一天天地好過起來,然而,“盛極必衰”的規(guī)律也在劉志峰身上運行了一下。
國家開始實施縮減鋼鐵產(chǎn)能這一適應當時社會現(xiàn)狀的政策,主要靠鋼鐵營收的回收站遭到了慘重的創(chuàng)傷。
廢鐵一下就從“天價”變成了“白菜價”,這是劉志峰怎么也想不到的。
此后,劉志峰逐步逐量縮減了廢鐵的回收量,一旦收購的廢鐵賣不出去,反而還要倒賠,必然得不償失了。
劉志峰就這樣小心翼翼地穩(wěn)定著自己的回收站,靜靜等待著生意復蘇的那天。
屬于劉志峰的不忍心
經(jīng)此打擊,當時不少回收站遭遇經(jīng)營困難,紛紛倒閉,而剩下的絕大部分店面,拒收任何的廢鐵。
那段時間,有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走向了劉志峰的回收站點,手里拎著的是一個不太干凈的大袋子。
劉志峰瞥見里面裝滿了廢鐵,一下子就給他為難住了。
而此時的老人并不知道鋼鐵的行情,將拾到地攢了幾個月的廢鐵一起拉到劉老板這賣。
其實,這位穿著單薄,身體瘦弱的老人姓王,時常來到店里,已經(jīng)是劉志峰的熟客了。
他無兒無女,被迫自力更生,省吃儉用了一輩子。
如今,年老力衰的他為了能吃上飯,每日來往于路旁的垃圾桶,撿拾內部的廢紙、塑料瓶、破舊的電器還有零星的廢鐵。
偶爾看見正在喝水的路人,他會卑微地在角落默默等到人家把水喝完,然后撿起他們丟掉的空瓶。
在很早以前,王老人帶著辛勤勞動的成果去其他回收站換取零星收入時,經(jīng)常遭到老板刻薄與嫌棄的態(tài)度。
但自從遇到劉老板,老人寧愿提著沉重的廢鐵走四五公里遠的路,也要到劉志峰的回收站。
劉志峰熱心地給老人搬了張椅子讓他好好歇歇腳,還特地沏了壺茶給老人倒上一杯。
與此同時,劉志峰還在盤算著眼前這堆廢鋼鐵,按客觀環(huán)境,這是完全不應該收的。
可是望著老人喜悅的神情與他額頭滴落的汗水,劉志峰徹底軟下了心。
他全盤收下了老人的廢鐵,還咬了咬牙,按原來的高價給老人結了賬。
老人則小心翼翼地把錢收好而后裝進口袋,就在這時,他發(fā)覺口袋里還有一個堅硬的東西。
此時,老人掏出的是一個被他落下的鐵疙瘩。劉志峰又稱了稱重,給了老人三毛錢。
送走老人后,劉志峰將這個三毛錢的鐵疙瘩也扔進了剛才的那堆廢鐵里,然后一齊挪放到角落,就趕回家吃飯了。
不同尋常的鐵疙瘩
次日,劉志峰按照慣例對收購的廢品進行集中清點與分類。
中午時分,劉志峰開始整理起廢鐵堆,當他再一次拿起鐵疙瘩時,察覺到了一些怪異。
這一烏黑的鐵疙瘩比其他普通鐵制品顯然更有分量,從手感上來說,也不像是什么破銅爛鐵。
劉志峰仔細端詳,穿過臟兮兮的污垢,他隱約能看見幾處縫隙里透露出的亮光。
起了疑心的他決定將這怪異的廢品清洗一番,好好看看真面目。
劉志峰打了盆水,把鐵疙瘩扔進盆里,拿起抹布擦拭起來。
這一番水洗,著實讓劉志峰嚇了一大跳,隨著清潔的深入,這塊"鐵疙瘩”竟然逐漸顯露出金燦燦的外表,閃現(xiàn)著金屬耀眼的光澤。
這哪是什么鐵疙瘩,分明就是一塊黃金啊。
劉志峰從詫異到屏住了呼吸,這個洗去污垢的金疙瘩四四方方的,流暢的形態(tài)上還雕刻著一些環(huán)繞的花紋,從整體上看似乎是一個金印。
回收這行做久了,劉志峰還算有點見識。
他經(jīng)常聽聞一些回收站收購到古董,通常是不懂鑒定的老百姓當成廢品賣了,所以也不算是什么稀奇事。
劉志峰因此推斷此物也可能不同尋常,但他沒有料到,就是這塊“鐵疙瘩”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走狗屎運”,用水凈后賣260萬天價
劉志峰把金印帶回了家,放在了床頭。
大多數(shù)人在面臨這種情況時都難以保持鎮(zhèn)靜,劉志峰也是如此,那一夜,他愣是沒有睡著。
躺在床上對著天花板發(fā)呆的劉志峰,越發(fā)好奇這一玩意到底是不是什么古董,能值多少錢。
他想到了自己一位混跡古玩行業(yè)的朋友,決定明天一早就趕往朋友那看看究竟。
眼光犀利的朋友一眼就看出,這一金疙瘩絕不是普通之物,很可能是一件稀世珍寶。
朋友還興奮地對著劉志峰手舞足蹈,表示他已經(jīng)很久沒有見到讓人眼前一亮的古玩了。
朋友還戲稱劉志峰這是走了“狗屎運”,單從金疙瘩500多克的重量衡量,僅僅憑借熔煉出的黃金都能有四萬余元的價值。
朋友起伏的激動情緒,讓劉志峰也喜悅了起來。
不過,最終由于朋友的鑒定能力有限,沒能得出什么確切的結論。
劉志峰經(jīng)過朋友的介紹,聯(lián)系到了幾位在古董界頗有資歷的專業(yè)人士。
被劉志峰誠邀的專家們圍著這塊小小的金印觀察了很久,中間還會時常發(fā)出贊嘆,夸著這枚印章無比精致,也不知道是哪位權貴人士所用的東西,搞得一旁的劉志峰心驚膽跳的。
商議過后,得出結論的專家們拍了拍劉志峰的肩膀,笑著說道“你撿到寶了,這是遼國時期的大將軍金印,是個舉世無雙的老古董了,要論其價值,可是個無價之寶”。
劉志峰的背心被汗?jié)裢噶?,他怎么也沒想到,這種好事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然而,給出確切答案后的專家也沒料到:原本以為劉志峰會異常的激動,但那一刻的他反倒是深深沉浸在了不可思議中,愣了好長一會。
后知后覺的劉志峰也經(jīng)歷過短暫的喜悅,不過他馬上開始思考起金印的未來。
考慮到自己本就不是古董愛好者,對收藏方面并無興趣,再加上手頭并不充裕,斟酌后的劉志峰選擇了轉賣金印。
消息一時間四處彌漫,古董愛好者紛紛涌入劉志峰家中。
不過,劉志峰提早做好了準備,將金印裱在了玻璃櫥窗里,生怕有些許的閃失。
燈光照射下的金印,顯露著十分清晰的花紋;通身還都散發(fā)著金色的光芒,耀眼地讓在場的人贊嘆不已。
這一栩栩如生的藝術品讓古董愛好者“大打出手”,底價被一抬再抬。
等待了數(shù)十天的劉志峰,最終將這枚遼國時期的文物,以他滿意的260萬高價流轉了出去。
三毛錢的“鐵疙瘩”搖身一變換得了260萬的巨額財富,劉志峰也一躍涌入富豪的隊列,迎來了人生的巔峰。
資助老人
劉志峰關閉了開了半輩子的廢品回收站,帶著資產(chǎn)去外地做起了大生意,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不過在此之前,劉志峰苦尋了當初那位賣給他“鐵疙瘩”的王姓老人。
雖然已經(jīng)結束了與老人的買賣交易,但法律上,劉志峰沒有義務給老人任何的回報。
但純真善良的劉志峰邁不過去心中建起的那道道德的檻,他始終認為,手握財富的最大原因是老人給了他機遇。
劉志峰四處打聽著老人的具體住址,抱著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決心,終于繞過好幾條崎嶇的山路來到老人家中,親自遞上了10萬元的資助金。
不過,當時老人看著一沓子的錢,連連謝絕了劉志峰的好意,說道:“我這輩子都沒有擁有過這么多財富,現(xiàn)在老了,也用不上這么多錢了。你把它捐給更需要的人吧,就像當初你對我的善意”。
聽了這番話,劉志峰激動的情緒涌了上來,加上站在這樣的房間里:幽暗的燈光,發(fā)黃的墻面,簡陋破舊的家具,布滿蛛網(wǎng)落盡灰塵、屈指可數(shù)的幾件擺設。
劉志峰更是忍無可忍,他不顧老人的推脫,把錢硬塞在了老人手中,叮囑他一定要改善生活,安安穩(wěn)穩(wěn)地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
劉志峰還讓老人放心,自己會額外拿出一部分資產(chǎn)去做慈善。
老人與劉志峰流露出來的最純真的善良天性打動了無數(shù)人,迎接他們的,也不再是嫉妒,而是往后一直流傳著的一段嘉話。
清代金纓在《格言聯(lián)璧》中寫道:“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strong>
誠然,如果沒有劉志峰種下的善因,在鋼鐵市場蕭條、絕大部分店面拒收任何的廢鐵之時接納下老人,就不會產(chǎn)生高達260萬天價的善果。
天降橫財,劉志峰逆襲的人生,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試想,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有多少人愿意停下腳步關懷老年人的生活,更有多少人愿意舍棄自己的利益去扶持一個與自己毫不相關的孤寡老人呢?
忙于生計的人們,甚至連自己的家人都無暇顧及,談何會向外人施舍自己的同情與憐憫之心呢?
這一遼國時期的大將軍金印,是給劉志峰常年積善行德的最好回報。
也許,生活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驚喜與意外只會降落在少數(shù)人身上。
但當我們懷著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腳踏實地的生活的同時豐盈自己,或許有一天,我們也能以充足的準備迎接到那個天降的饋贈。
陳原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