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深圳和東莞的交界處有一處景點叫觀瀾湖,湖面平靜溫和,湖水碧波蕩漾,遠處的綠植和清新的空氣會令整個人心曠神怡,高大精致的建筑和傳來陣陣的談笑聲會讓你忘卻在幾十年前這里僅僅只是一片荒郊野嶺。而一手締造這個高爾夫俱樂部的人就是朱樹豪,說起朱樹豪
在深圳和東莞的交界處有一處景點叫觀瀾湖,湖面平靜溫和,湖水碧波蕩漾,遠處的綠植和清新的空氣會令整個人心曠神怡,高大精致的建筑和傳來陣陣的談笑聲會讓你忘卻在幾十年前這里僅僅只是一片荒郊野嶺。
而一手締造這個高爾夫俱樂部的人就是朱樹豪,說起朱樹豪可能很多人都會在腦子里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似乎在很多知名富豪中朱樹豪并不那么出眾。
我國女排這些年的成績與教練郎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可是當年郎平為了回國不得不面對天價違約金時,就是朱樹豪為郎平支付的,中國的體育事業能有今天的成就與朱樹豪的努力也分不開。
這位老人為中國的體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該安享晚年的他卻患上了癌癥,六十一歲去世,留下了261億遺產,他就是中國體育產業第一人——朱樹豪。
白手起家成就“香港紙王”
1950年的香港,那時的我們還是骨肉分離,盡管處在同一片中華大地上,可是很多香港市民仍舊處于非常貧困的狀況,同樣在這年朱樹豪出生了,他的到來讓這個家庭喜憂參半。
新生命的出現自然是好事,可是家里的貧困也讓朱父思考以后的生活該怎么過,那時的香港還沒有回歸,很多同胞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在大街上隨處可見把鋪蓋找個地方一扔倒頭就睡的人。
朱樹豪的父親也只是一家店鋪的普通店員,家里的經濟非常拮據,除了勉強地維持生活以外沒有多余的錢財來供養朱樹豪上學,但是朱父又不想讓兒子以后從事這種苦力勞動,就每天帶著兒子大半夜去上免費的公學。
可即便如此,朱樹豪的家庭仍然負擔不起,迫于生活朱樹豪只好輟學打工減輕家里的負擔,相信誰也想不到這個瘦瘦弱弱的孩子在未來成為了億萬富翁,朱樹豪雖然沒上過幾天學,但是腦子非常聰明,喜歡鉆研事情。
他發現很多報紙看完后就會隨處丟掉,包括很多商店和公司的廢棄紙張也是這樣,因為曾經在店鋪里打過工所以他知道那個時代香港的紙張行業價格還是非常高的。
因為香港的小公司非常多,而且紙張的需求量在未來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所以朱樹豪用這些收廢品回來的紙張和自己攢下的錢用在了紙品包裝上并因此拿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一桶金。
這時的他也才二十多歲,他找到了自己應該努力奮斗的方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一個改革開放的年代,對于很多人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和機遇,朱樹豪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決定主動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很多港商還在觀望的時候朱樹豪率先加入,在深圳辦起來了自己的造紙廠,那個時候他正是拼搏的年紀,常常是深圳香港兩頭跑,很多事情為了減少出錯率朱樹豪都會親力親為。
眼中的血絲,手上的硬繭,滿腔的熱情,這些是朱樹豪的依仗,第一個十年,朱樹豪憑借著細心放心安心的產品把企業做得越來越大,朱樹豪的紙品包裝在當時的香港和深圳幾乎每家店鋪都有采購。
1992年,朱樹豪成為了眾人口中的“香港紙王”,這對他來說既是一種認同,也是一種鞭策,有人說朱樹豪已經賺了那么多錢,為什么還要那么拼呢?朱樹豪笑笑沒有回答,因為在他的心里,他真正的夢想才剛剛開始。
雄心壯志建設觀瀾
與很多富豪不一樣的是朱樹豪沒有其他的愛好,不賭博不喝酒,但是他非常喜歡體育運動,盡管平時的工作再忙他都會抽出時間參加體育運動,而且他非常喜歡看體育比賽,經常去世界各地觀看體育賽事。
可是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一個很大的遺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的體育事業在國際上幾乎是透明般的存在,僅有能拿出手的也就寥寥幾樣,朱樹豪的心里特別希望能夠看到中國的體育健兒在賽場上為國爭光。
1993年北京申奧失敗,這件事讓很多熱愛體育事業的國人受到了打擊,全國上下都處于一個非常低迷的心態,朱樹豪同樣如此,于是他做了奮斗多年以來一直想要完成的夢想。
他要為祖國的體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體育賽事雖然從電視上觀看時間不長,但是真正要推動起來,是一項十分燒錢的行業,不但要建設能夠容納一定規模的比賽看臺,比賽場地,還要建設相關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
朱樹豪是個商人,但他更是一個中國人,他同樣非常熱愛體育事業,經過仔細考慮后他決定出手買下位于深圳和東莞交界處的一大片荒地并且把這里做成一個巨大的高爾夫球場。
當時朱樹豪的兒子朱鼎健陪同父親一起前去實地考察,當眾人看到垃圾遍地,雜草叢生的荒郊野嶺時紛紛在心里認為這次的投資并不合理,但是面對眾人的勸說朱樹豪非常堅定的拒絕了。
他還對所有人說要在這里舉辦第四十一屆高爾夫世界杯,這樣的豪言在一同前去的人心中并沒有多大的看好,因為此時國內剛處在申奧失敗上,而這次的投資又似乎并不算成功,就連朱鼎健也百思不得其解父親的用意。
因為為了拿下這塊地和后續的建設,朱樹豪幾乎把自己所有的老本和資金都投入進去了,在外人看來朱樹豪這就是不成功便成仁,面對眾多的風險調查和合伙人一次又一次的開會,朱樹豪就是一定要做,一定要搞。
“我就是想讓全世界看看,中國這個國家承辦大型體育競技賽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朱樹豪的豪言背后其實承擔了巨大的壓力,合伙人的撤資讓他的資金開始變得捉襟見肘,甚至不得不變賣一些產業。
朱樹豪再次發揮他親力親為的風格,那段時間他除了必要的工作之外幾乎都在工地,拼命三郎的精神讓比賽到來之前完成了場地的建設,當大賽的起桿從中國深圳揚起,觀瀾湖和朱樹豪的名字舉世皆知。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承辦如此大規模的體育賽事,當年美國因為911事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明星選手泰格伍茨不會到中國來,可是泰格伍茨卻來到了現場還與朱樹豪合影留念,這也讓世界再次看到了中國的治安環境和底蘊。
推動中國體育走向世界
中國女排一直都是活躍在各個賽事上冠軍的有力人選,而女排教練郎平一直都是各個國家爭先搶奪的主教練人選,當年中國女排要備戰1996亞特蘭大奧運會的時候對于主教練人選一直沒能拿定主意。
朱樹豪其實一直都在關注中國女排,作為體育賽事的愛好者他清楚地知道此刻在意大利執教的郎平是最佳人選,對于朱樹豪來說,他看完一次古巴女排和中國女排的比賽后說了這么一句話。
“古巴女排的每一個扣球都打在他的心上”,朱樹豪馬上聯系了郎平,得知來意后郎平非常高興并且表示如果能回國執教可以作出一切犧牲,朱樹豪又馬上聯系了當時的國家體育協會。
但是意大利那邊不愿意放人并且開出了天價的違約金來變相讓郎平留下,郎平因此陷入困境并且當時的國家體育協會也無力承擔高額的違約金,朱樹豪一聽,只要是能用錢解決的事都不叫事。
他直接用協會名義替郎平支付了這筆錢,而郎平也順利地回到了國家隊,在那年的奧運會上我們的女排拿到了銀牌,這個獎牌里有朱樹豪一半的功勛。
當時透過電視看到中國女排站在領獎臺上時,朱樹豪多年的努力也忍不住熱淚盈眶,中國是個人口大國,中國體育的潛力也決不只此,2003年世界杯中國女排再次證明了自己重回世界之巔。
朱樹豪的心里感到非常欣慰,那些年作出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可是他心里還有一個最大的夢想,也是所有中國人的夢想,那就是奧運會。
2000年初我國成立了申奧委員會,朱樹豪因為多年活躍在體育行業積攢了很多人脈,所以朱樹豪聽說之后以一顆赤誠之心為委員會建言獻策,他是申奧委員會邀請的唯一一位特邀顧問,當年委員會代表國家對他的貢獻做出了四個字的評價“可歌可泣”。
推動體育事業的背后是一顆愛國之心,朱樹豪親自牽頭組織了中國體育工作者聯合會(香港),他還是九龍社團首席會長,在促進國家統一的進度中朱樹豪也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中華體育基金”“21世紀亞太研究課程”都是他的杰作,世界著名鋼琴家郎朗正是在朱樹豪的邀請下回到香港定居,慈善事業中也有朱樹豪的身影,2007年為了推動香港普通話捐了兩千萬港幣。
2000年向香港理工和華中科技大學各捐了1000萬港幣,四川大地震時朱樹豪第一時間向災區捐贈2600萬港幣后又馬上成立“朱樹豪慈愛孤兒基金會”,這些都是被報道出來的,還有很多沒被報道的。
朱樹豪一直都在踐行愛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可是天妒人才,常年的奔波和親力親為讓六十一歲的朱樹豪患上了癌癥,因為無法救治朱樹豪,并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希望為國家盡自己的最后一份力。
2011年他多次帶著氧氣瓶和醫療設施多次往返體育項目工地現場,同年8月10日,朱樹豪與世長辭。
在他去世時,留下的資產和商業價值足足有261億元人民幣。
2005年我國神舟六號飛向太空轟動了全世界,當年執行任務的航天員聶海勝和費俊龍的名字還被使用與小行星命名,在這一年其實還有一個人也被命名了小行星,那就是朱樹豪星。
十年前,朱樹豪離開了我們,如今又有多少人可曾聽聞“中國體育第一人”,這些故事應該被更多的人知曉,讓國人自豪我們的國家強大,自豪有這樣把匡扶中華作為己任的朱樹豪,緬懷巨星,一路走好。
參考文獻
中國知網;祝翠霞《新聞周刊》;2002.10.02
中國知網;王京韜《朱樹豪的真知灼見》;2005.06.20
中國知網;程偉《朱樹豪—中國高爾夫球之父》;2011.04.15
何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