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導語一鋪養三代,曾經我們誰都這樣認為。然而,近幾年,要是有人問你買商鋪嗎?估計你會覺得除非腦子進水了。真是如此嗎?隨著樓市住宅進入橫盤期,眼下,商鋪開始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由于疫情原因,好長時間沒碰到辦理房貸的客戶經理同事小李了,中午就餐
導語
一鋪養三代,曾經我們誰都這樣認為。然而,近幾年,要是有人問你買商鋪嗎?估計你會覺得除非腦子進水了。真是如此嗎?隨著樓市住宅進入橫盤期,眼下,商鋪開始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
由于疫情原因,好長時間沒碰到辦理房貸的客戶經理同事小李了,中午就餐正好又坐在一起了。
“怎么樣啊?最近買房人少了吧,清閑多了吧“!小編習慣地打個招呼,也想著小李會隨聲附和這一判斷。
沒想到,小李皺起眉頭說:“還是很忙啊!辦住房按揭貸款的客戶是少了,但買商鋪的人卻多了“。末了,還順便問出一句:”哥,你不考慮買一套商鋪?我都有點動心了——”
真假?小編一聽這話都忍不住有點懷疑人生。商鋪,這個歷來小編一直都反對購置,在腦海中連想都從來不想的選擇項,竟然能火起來?
于是,便深入了解了一下行業情況和數據,結果還真是有點出乎意料。沒錯!近來,商鋪這類房產確實有升溫跡象,各家銀行非住房按揭貸款投放也增加明顯,有的投放甚至增加了兩三成,這一新跡象確實值得關注!
眼下為什么會出現商鋪熱?
我們都知道,商鋪的增值潛力不如住宅,轉讓稅率太高,投資風險大……要說商鋪缺點,誰都能列一大堆。
然而,即便這不好,那不好,總有人看好,眼下還有點成交火熱,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經過與房貸同事深入了解,主要歸于以下幾點:
◆ 首先,市面上出現很多低價商鋪
但凡稍微懂商業地產的人都知道,一般情況下,商鋪價格應該是住宅的2倍以上才算正常。然而,近年來在網購等電商平臺的沖擊下,實體商鋪舉步維艱,而疫情的影響更使實體門面雪上加霜,關門空置的商鋪越來越多,導致各開發商所建的商鋪門面倍受冷落。因此,價格也一降再降,很多商鋪價格已跌至與住宅同一水平,甚至出現低于住宅現象。
還是那句話,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于是,在商鋪價格低到一定程度后,就會有人忍不住出手了。大家也可以關注一下當前市面上的商鋪,在這個住宅已冰凍的冬天里,有很多商鋪價格確實非常“美麗動人”。
◆ 其次,在住宅滯脹和低迷的形勢下,商鋪的高租金回報率價值開始凸顯
當下,大部分住宅房子已進入橫盤期,有的甚至買了即跌破原值,并且依目前國家調控的大形勢看,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也不會有什么漲頭。而房子是大額消費品,動輒上百萬的資金成本,價格不漲加上利息成本,其實就相當于賠錢。
主城區的房子沒有至少二三百萬根本拿不下來,投資成本太高;而郊區的房子雖然便宜,但大部分使用價值不高,有些買了就等于閑置,配套不完善,根本沒法自住或租出去,不增值、不生收益,還得倒貼錢交物業費養房,如何讓人安心?再者,住宅一般都是期房,需要等1-2年交付,而商鋪一般都是現房,即買即用,資金周轉收益率也比較高。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手頭有一兩百萬閑錢尋找投資渠道的人,就開始把目標鎖定在了投資收益高的商鋪,即便商鋪本身不漲,一般也不會虧,更何況租金收益很可觀啊!
比如:高新區世茂的房子,最近爆出來,一套140平精裝修帶家電的房子,租金才800元,令人大跌眼鏡!但依同等資金的投入,在小區周圍買個位置不錯的商鋪,即便商圈還不成熟,年租金怎么也得5萬以上吧,有的租到七八萬也不成問題。
◆ 再次,商鋪的貸款優惠政策,一般也優于住房貸款
商鋪屬于商業產權,在銀行的貸款定義中,算是個人經營貸款,而不屬于住房按揭貸款。因此,自然不在國家住房調控政策的重點范疇,不受限購、限貸等嚴格條件的影響,無論貸款利率、放款額度等都相對比較寬松,具有比較大的操作空間。
尤其是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國家鼓勵個人和小微企業自主創業,鼓勵個體工商戶開展實體生產經營活動,符合一定條件的自然人或小微企業法人購置網點房,銀行還會給予普惠貸款利率,甚至比住房按揭貸款利率都低。這樣,當前買商鋪無論從政府政策層面,還是銀行信貸支持層面,確實都是政策“最友好”的窗口期。
哪些商鋪比較受關注?
既然商鋪開始引起一部分人的關注,那么當前哪個區域、哪些地段、哪類商鋪比較受歡迎?小編沒來得及從市場調研得到準確數據,但從銀行這邊掌握的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是購買商鋪多集中在輔城區或城郊結合區域。如黃島、城陽、高新區偏多,而非主城區。這一點很容易理解,市區新樓盤比較少,而且網點商鋪價格也比較高,顯然不是投資的最佳選擇。
二是購買的商鋪多是大型居住區、新興未成熟商圈的門頭房。如高新區的中歐、世茂等,還有黃島靈山灣等一些居住小區的底商,硬件設施一般比較好。這些片區住宅林立,居住群體集聚,具備新興商圈的潛質,隨著新業主的不斷入駐,人氣在快速聚攏,因此,投資成長性一般比較好。而且在未成熟之前入手,價格也比較合理,由于競爭不充分,很多商鋪具有壟斷性,生意不一定差,租金價格也不一定低。
三是購買的商鋪適用性較強。面積一般不大,單價和預算總金額也都不高,200萬左右較多。一方面投入不大,壓資金不多,綜合收益性價比較高;另一方面,投資兼自持者居多,或租或用,風險相對較小。
那么,商鋪值得出手么?
投資商鋪好么?投對了,確實好!租金是住宅的好幾倍,可謂是日進斗金,像養了一只生金蛋的老母雞,當下,也確實有人在出手投資。但風險大么?也確實大,買不好,商鋪放在那兒閑置多年都無人問津。
那么敢買嗎?風險與收益成正比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一般人我勸你還是謹慎入手,別人是別人,不要看見別人掙錢就眼紅,投資商鋪掙錢的畢竟還是極少數,概率也非常非常低。并且,相對于住宅,商鋪投資的坑更多,對投資經驗和專業度要求非常高。一不留神,十有八九就會買到了燙手山芋,處于騎虎難下的境地。
最后,還想說一點:雖然互聯網已經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模型,但商鋪的功能并不會被完全取代,它依然是投資的重要標的。為什么很多黃金地段的商鋪很少有產權出售,或只是出售使用權?因為它們占有的就是頂級位置稀缺資源。如果不具有資源的稀缺性,在安全邊際內的投資才能叫做投資。
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