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王安憶黃天然這幾天,全國人民的神經再次緊繃。不過,好消息接踵而至——英國牛津大學宣布找到了第一種能救命的新冠藥物;中國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的Ⅰ/Ⅱ期臨床試驗相繼揭盲,結果都非常理想。當全世界因為新冠疫情陷入各種不確定性時,藥物研究和疫苗
文 | 王安憶 黃天然
這幾天,全國人民的神經再次緊繃。
不過,好消息接踵而至——英國牛津大學宣布找到了第一種能救命的新冠藥物;中國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的Ⅰ/Ⅱ期臨床試驗相繼揭盲,結果都非常理想。
當全世界因為新冠疫情陷入各種不確定性時,藥物研究和疫苗研發的突破性進展,是最能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有疫苗有藥才能讓生活回歸常態
最近,身邊的人又開始討論,要不要買點口罩?還能不能繼續下館子?還去不去外地出差了?
豐富的抗疫經驗,為我們制造出一連串問題,一時之間又找不出答案,結果就是讓人有點懵。
會懵,也是因為此前中外疫情截然不同的走勢,讓早已回歸正常生活的我們變得過于樂觀,以至于多少忽略了張文宏醫生等專家的反復示警——在可能的“第二波”疫情到來之前,小規模局部性的暴發不可避免。
不可避免,是因為防不勝防。就像新發地這一波疫情,讓我們突然意識到除了人流,原來物流也有可能變成病毒載體。
未來還有沒有這樣的認識盲區,沒人說得準。放眼全球,第一波疫情遠未抵達拐點,目前全球確診819萬例,過去一周就新增了100萬例,巴西、印度、墨西哥等國的疫情正在迅速發展,而美國疫情還沒結束,經濟便已開放。
可以預見,隨著世界各地逐步放開封鎖,病毒重新流入中國在所難免,除非我們與世隔絕,但那顯然并不現實。
好在我們也不需要對此感到恐慌。畢竟,在對新冠病毒一無所知的時候,我們便已經贏過一次,如今,在防控、檢測、治療方面,我們有預案、有技術、有設備,是在打一場有充分準備的戰斗。
這也是張文宏醫生的一個判斷:“精準防控不傷全局,將成為中國抗疫的常態。”
至于過去那種真正的常態何時回歸,則取決于人類幾時才能在全球“殲滅”新冠病毒,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非研究出特效藥和疫苗不可。
首個可挽救生命的新冠藥物
由于研發新藥的失敗風險和不確定性太大,因此世界各國都很務實,主要通過篩查現有藥物尋找合適的新冠治療藥。
好消息是,這種大海撈針式的篩選,終于在昨天取得歷史性突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宣布,地塞米松可以顯著減少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
這是全世界第一種被證明可降低新冠死亡率的治療藥物。
在牛津大學組織的研究試驗中,2104名志愿者連續10天,每天注射或口服中低劑量的地塞米松,并和4321名接受常規治療的患者進行對比。
28天后的對照結果顯示,地塞米松將需要呼吸機治療的患者死亡率降低了35%,將僅需輸氧但未使用呼吸機的患者死亡率降低了20%。不過,地塞米松對輕癥患者幾乎沒有效果。
無論如何,地塞米松的作用要強于瑞德西韋,后者只能縮短危重病人的住院時間,卻對降低死亡率幾乎沒有作用。
更重要的是,瑞德西韋給藥復雜,售價昂貴。而地塞米松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便廣泛用于治療風濕性疾病,某些皮膚病、嚴重過敏、哮喘等病癥。
目前,地塞米松在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都買得到,而且售價低廉,沒有專利,方便各國大規模量產。
正因為這項發現對全球抗疫進程意義重大,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對此都贊不絕口:“這是第一種被證明可以降低新冠患者死亡率的治療方法。這是個好消息。”
英國國家衛生服務局已經宣布,將地塞米松列入新冠患者的標準護理流程,他們也儲備了大量地塞米松,足夠20多萬人治療使用。
不過,世衛組織同時提醒,雖然地塞米松是一次突破,但唯有疫苗才能扭轉乾坤。
中國疫苗接連取得好消息
在疫苗的賽道上,最近兩天也有好消息傳出,而且全部來自中國企業。
先是6月15日,科興生物發布公告稱,由旗下科興中維研制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克爾來福”Ⅰ/Ⅱ期臨床研究(0, 14 天程序)揭盲。
初步結果顯示,該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Ⅱ期臨床研究0,14 天程序免疫原性結果顯示,全程免疫14天后中和抗體陽轉率均超過90%。
僅過一天,武漢生物研制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揭盲。
結果顯示,該疫苗接種后安全性好,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不同程序、不同劑量接種后,疫苗組接種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28天程序接種兩劑后,中和抗體陽轉率達100%。
衡量一款疫苗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指標就是能否在人體內產生高滴度的中和抗體,從這個角度看,中國選滅活疫苗的研發路線是一個正確的決策。
目前,中國進入臨床試驗的5款疫苗中,有4款是滅活疫苗。
眼下唯一的麻煩在于,因為國內疫情早已得到控制,國產疫苗的Ⅲ期臨床試驗必須尋求海外合作,這也許會對研發進度帶來一些不可控的影響。
5月20日,世衛組織表示,目前至少有超過120個候選疫苗正在研發,除了中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疫苗還有4種——分別是美國Moderna的mRNA-1273疫苗、美國Inovio的INO-4800DNA疫苗、美國輝瑞與德國BioNTech合作的mRNA疫苗BNT162,以及英國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合作的腺病毒載體疫苗ChAdOx1 nCoV-19。
歐美國家爭奪疫苗優先權
上個月,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的疫苗在動物實驗階段翻了車——用于實驗的恒河猴身上雖產生了抗體,但在接觸新冠病毒后仍全部感染。
然而,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仍開啟了下一階段的大規模臨床試驗,將有2000名巴西人參與試驗。
6月14日,阿斯利康和牛津宣布,疫苗預計在今年9月底、10月初上市,并有能力在2年內交付20億支疫苗,不過最先制造的1億支疫苗將優先提供給英國民眾使用。
此外,阿斯利康已與歐洲多國政府簽訂合同,承諾為歐洲地區提供4億支新冠疫苗。德意法荷又成立了一個“疫苗四國聯盟”,搶訂了3億支,還有權隨時追加1億支,以確保能在歐洲獲得疫苗優先權。
世衛組織曾表示,希望各國承諾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以確保全球范圍內人群都能公平獲取,但這個提議顯然過于理想化了。
除了歐洲,美國不僅自己研發疫苗,也在滿世界提前布局疫苗采購。
美國衛生部出資12億美元,以加快阿斯利康的疫苗研發進度,并向其預定了3億支疫苗。
此外,美國政府支持,英國劍橋大學團隊負責研發的疫苗也已進入臨床試驗,美國政府已預訂了1億劑該款疫苗。
誰先獲得疫苗,誰就能從疫情中最快恢復過來,中國疫苗還要等多久?
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目前設計的產能,10個月可以供應約兩億劑量。”
關于上市時間,楊曉明給出的答案是,大概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
nature:Coronavirus breakthrough: dexamethasone is first drug shown to save lives
bizjournals:Gilead's latest deal aims to spread Covid-fighting drug globally
cnn:More evidence remdesivir helps some coronavirus patients
statnews:Covid-19 and remdesivir: rethinking how we measure a drug’s ‘value’
nature:How does COVID-19 kill? Uncertainty is hampering doctors’ ability to choose treatments
businesstoday:WHO chief scientist hails Dexamethasone success in trials says will impact treatment guidelines
nytimes:$1.2 Billion From U.S. to Drugmaker to Pursue Coronavirus Vaccine
張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