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商業活動中,如果不是極端情況,很少有企業會選擇與客戶對簿公堂。但如果在多方努力后貨款仍無法收回,那就要走法律訴訟的途徑。本文介紹了拖欠貨款多久可以起訴,也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訴訟的完整信息及流程。一、拖欠貨款多久可以起訴?企業可以按照合同是否
在商業活動中,如果不是極端情況,很少有企業會選擇與客戶對簿公堂。但如果在多方努力后貨款仍無法收回,那就要走法律訴訟的途徑。本文介紹了拖欠貨款多久可以起訴,也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訴訟的完整信息及流程。
一、拖欠貨款多久可以起訴?
企業可以按照合同是否規定來確認起訴時間:
1、合同明確規定付款時間 如果規定了付款時間,則在其沒有按時付款后便可以起訴。《民法典》規定:“買受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時間支付價款。”
2、合同未明確規定付款時間 如果沒有規定付款時間,按照民法典規定,應該在收到貨物時就支付貨款。《民法典》規定:“對支付時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買受人應當在收到標的物或者提取標的物單證的同時支付。” 也就代表著:若是對方收到貨但未付款,我們就可以對其起訴。
二、訴訟流程及注意事項
1、訴訟流程
(1)提交起訴狀
起訴狀應寫明請求事項和起訴事實、理由,尾部須署名或蓋公章。 起訴狀一般有三部分內容,首先是原告和被告的基本身份信息;其次是要有明確的訴訟請求,比如向法院主張由被告支付給原告多少金額的貨款,以及相關的違約金或者利息;最后是事實與理由,陳述發生貨款糾紛的事實,結合相關的證據及法律規定來綜合陳述自己的觀點,從而印證自己的訴求。
(2)提交相關證據材料
提交原告主體資格的材料(營業執照、商業登記證明等材料的復印件)、證明原告訴訟主張的證據(合同、協議、往來信函、送貨單)等。
(3)立案手續
若符合立案條件,當事人7日內要交訴訟費,交費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條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對裁定駁回起訴不服,可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受理后,法院5日內會把起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15日內進行答辯,通知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可根據當事人申請,做出財產保全裁定,并立即開始執行
(4)排期開庭
立案手續后,案件由法院排期開庭,當事人應服從法院的各項工作安排。法院會提前3日通知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等。
(5)繳納訴訟費
在收到受理通知書之日起,原告應在七天內預交案件受理費和其他訴訟費用。
(6)開庭
開庭時,會依次經過開庭審理、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法庭調解等步驟。在法庭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先協議解決糾紛。如果達成調解協議,制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簽收后生效,當事人履行調解書內容或申請執行;未達成調解協議的,由合議庭合議作出裁決。
(7)宣判
若雙方當事人同意判決,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法院告訴庭提出執行申請;若有一方不同意裁判,則可以提起上訴。我國訴訟目前實行兩審終審制度,訴訟如對一審不服還可以上訴,二審不服可在二年內申請再審。
2、訴訟注意事項
(1)注意收集證據
打官司就是打證據,我們所提交的證據需要證明雙方之間存在交易合同關系以及對方拖欠貨款等情況。 證明買賣合同關系成立的證據一般如下: 買賣合同、訂/定貨單、證明邀約、承諾生效的信函、數據電文(包括電子郵件、傳真等)、證明口頭合同成立和生效的證據,如證人證言、實際履行憑證等; 證明合同履行情況的證據一般如下: 交、收貨憑證:交貨單、送貨單、提貨單、收貨單、入庫單、倉單、運單等; 貨款收支憑證:收據、銀行付款憑證、發票等; 證明拖欠貨款的證據:結算清單、欠條、還款計劃還款承諾書、能證明欠貨款事實的信函等; 合同約定向第三人履行或第三人履行的,則提交第三人關于合同履行情況的證明及相應憑證。 同時,還需要審查固定證據,審查往來交易是否賬目清晰,是否已經對賬,客人未付款是否基于產品交付遲延、產品瑕疵等原因,避免起訴之后發現應對不及。
(2)注意訴訟時效
國內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四年。 就拖欠貨款而言,就是從債務到期而對方拒絕歸還時起算。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訴訟時效中斷后,期間重新計算。我們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此后沒有時效中斷的情形,債權人務必在上述起算之日后的時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或仲裁,才能獲得勝訴權,否則當事人超過了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再提起訴訟的話,那么就會喪失勝訴權。
(3)申請財產保全
為了避免勝訴卻無財產可供執行的情況發生,債權人最好申請財產保全以防債務人藏匿、轉移財產。
3、如何確認管轄法院?
國內可按照具體情況確立管轄法院,一般如下:
(1)雙方當事人都不規定發生經濟訴訟時法院的管轄屬地時,管轄法院為被告所在地法院或合同履行地法院 一般情況下,需要到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訴通常的經濟合同,雙方當事人都不規定發生經濟訴訟時法院的管轄屬地,一旦發生經濟訴訟行為,必須按《民事訴訟法》第24條之規定到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去打官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2)書面約定管轄法院的情況下,管轄法院為約定管轄法院 書面選擇管轄法院的情況下,追要貨款屬于買賣合同糾紛,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之規定,當事人可書面選擇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法院管轄,沒有書面選擇法院的要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也就是說,如書面約定的管轄地為“原告住所地”、“原告所在地”、“原告營業地”、“某某地(原告所在地地址)”、“賣方地”等,可以在約定管轄法院起訴。
(3)沒有約定買賣合同履行地的情況下,管轄法院為接收貨幣地所在法院 據《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一條:“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據前條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三)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因此,若合同沒有明確約定履行地時,一般情況下,作為接收貨幣的賣方,接收貨幣地就是合同履行地,即接收貨幣地法院有管轄權。
國外可按照是否約定管轄來確認管轄法院:
(1)若訂單或者采購合同存在“爭議解決條款”的約定,則遵從約定 如果有約定,則從約定,到約定管轄法院提起:即如果約定在美國訴訟,則需要在美國訴訟;若約定在中國大陸訴訟,則國內法院有管轄權。實務中,大中型公司下的訂單、采購合同,常見約定有管轄條款。并且在實踐中,有些國外公司利用談判地位將管轄放在境外更是常見的安排。
(2)如果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則通常情形下兩地法院都可提起訴訟 雖然通常情況下兩地都可提起訴訟,但是,是否選擇在中國大陸起訴,一般建議審查在國內起訴是否可以對境外客人產生不利影響(財產查封、出入境限制、供應商網絡、商業信譽等)來綜合評定,另審查中國法院的判決在該國是否被承認與執行。
目前,訴訟因持續周期長、花費高、執行結果不確定,通常作為企業間債務糾紛解決的最后維權手段,首選解決方式還是以非訴協商為主,尤其是專業商賬追收機構的非訴催收。
但是,無論采取何種追收方式,明確客戶未支付貨款的原因及其真實的財務支付能力,都是催收的重中之重。如美國客戶一旦涉及破產,美國破產法“自動中止”催收,走破產申報。對于接下來的行動,需要進一步評估,主要涉及是否可以追回在途貨物、是否屬于享有優先受償地位的債權等。這些都可以委托專業催收公司進行咨詢,如果您正想通過訴訟途徑解決拖欠,不妨在提起訴訟之前做一次免費咨詢。
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