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通訊員寧亞飛)年過半百的李阿姨從4樓墜落,雖九死一生撿回一條命,但脊髓受傷導致她癱瘓臥床不起,伴隨著身體病痛徹夜難眠。輾轉多家知名醫院均束手無策,原以為要靠止痛藥維系生命,而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疼痛科副主任賈一帆團隊成功實
(通訊員 寧亞飛)年過半百的李阿姨從4樓墜落,雖九死一生撿回一條命,但脊髓受傷導致她癱瘓臥床不起,伴隨著身體病痛徹夜難眠。輾轉多家知名醫院均束手無策,原以為要靠止痛藥維系生命,而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疼痛科副主任賈一帆團隊成功實施湖北首例全植入式脊髓電刺激植入手術后,臥床半年、疼痛難熬的她,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賈一帆團隊實施脊髓電刺激植入手術
4樓墜落致癱瘓疼痛難忍
去年12月底,50歲的李阿姨稍不留神從4樓陽臺墜樓受傷,被立即送往醫院緊急搶救撿回了一條命。但因脊柱骨折傷及脊髓,李阿姨出現腰背部、腹部及肛周劇烈疼痛,同時伴有大小便失禁、腹脹、肌肉萎縮等,生活又一下墜入谷底。
臥床半年,李阿姨的病情不僅沒有絲毫好轉,疼痛癥狀反而變本加厲日漸嚴重,她徹夜呻吟難眠、痛苦不堪。心急如焚的家人,帶著李阿姨前往國內多家知名醫院求助,嘗盡千方百計,但疼痛始終得不到有效緩解。
今年5月,李阿姨家屬慕名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疼痛科,抱著最后試一試的態度,求助賈一帆副教授團隊。“不求身體恢復到什么樣子,就是想看到她少遭點罪”,這成為李阿姨愛人提出的唯一要求。
我國截癱患者破百萬危害嚴重
賈一帆副教授介紹,我國截癱患者已突破100萬,并以每年12萬的速度遞增,該疾病已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脊髓損傷常造成截癱、疼痛、大小便功能障礙等,已成為全世界醫學專家共同關注的醫學難題。
脊髓損傷早期主要引發肺部感染、水電解質紊亂、消化道出血、麻痹性腸梗阻等并發癥,遠期主要引發有肌肉萎縮、骨質疏松、骨折、關節畸形等并發癥,同時由于長期臥床常常引發褥瘡、泌尿系統感染、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社會活動能力,往往是“一人得病、全家遭殃”。
“截癱患者住院周期長、治療效果差、死亡率高、花費多”,如何讓存活下來的截癱患者緩解疼痛,早日改善神經功能,甚至是恢復肢體部分活動功能,做到日常生活自理,既是患者及家屬的殷切期待,也是臨床醫生渴望解決的醫學難題。
賈一帆副教授介紹,脊髓電刺激置植入手術,為中國百余萬脊髓損傷患者帶來福音。脊髓電刺激治療對預防治療截癱、肢體功能障礙恢復等有著良好效果,患者術后疼痛迅速緩解,部分脊髓損傷患者有恢復感覺、運動功能甚至是行走的可能,其他功能恢復則需要長期刺激及配合功能康復措施輔助治療。該術式為頑固性疼痛、截癱、深昏迷植物人狀態、缺血性疼痛、糖尿病足壞疽患者帶來希望。
“綠色療法”祛除頑痛
在全方位評估李阿姨身體狀況后,賈一帆副教授團隊多次組織病情討論,經過反復論證,為李阿姨進行脊髓電刺激植入手術。賈一帆打開術區,暴露出硬脊膜,在硬膜外腔處放入外科電極,然后打開程控儀進行體外參數調整,經測試電刺激范圍全覆蓋。術后影像顯示電極片安放在術前預定位置,患者背部疼痛減輕八成以上,達到手術預期效果。
隨著刺激時間的增長,鎮痛效果會進一步提高,長時間電刺激再配合神經功能康復鍛煉,李阿姨的感覺及運動功能將加快恢復。據悉,這是湖北首例治療截癱的全植入式脊髓電刺激植入手術,該手術的順利開展,也是我省疼痛及神經康復治療的一個重大突破,為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解決疼痛、恢復神經功能提供了一種新路徑。
賈一帆副教授介紹,脊髓電刺激植入多為短程式脊髓電刺激,不破壞神經結構,不借助任何藥物,可持續不斷地物理鎮痛,可在局麻下手術,創傷小、痛苦少。同時減少神經繼發損失,減少神經炎癥的反應,促進神經修復,從根源上幫助緩解神經性疼痛。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疼痛科每年為各種疼痛患者開展的脊髓電刺激植入術近百余例,為各種慢性頑固性疼痛,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術后疼痛綜合征、神經損傷、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恢復帶來福音。
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