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今年進入第三季度,網貸行業仍舊保持清退不良平臺、壓降行業存量風險為基調,與去年同期想必,目前網貸行業已經呈現出回暖勢態。
根據網貸天眼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7月末,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768家,比去年同期減少近300家,盡管平臺數量減少,到目前為止,行業并未有大事件發生,7月份的行業成交量為900.28億元,待還余額為6669.94億元。
數據并沒有呈現出急劇減少的狀態,但平臺數量已經跌破了800家,這里面包含了部分僵尸平臺和難以持續經營的中小平臺選擇清盤和退出,無疑加速了網貸行業合規化進程,同時,也對整個行業的穩定性起到幫助作用。
P2P 行業風險總體可控
在壓降平臺風險、清退不良平臺和“雙降”政策的影響下,P2P網貸行業的風險已經回落到在可控范圍內,這一方面從剩余的平臺數量可以看得出,而且清退仍在繼續,在未來一年的時間里,很有可能平臺數量會跌破至300家一下。
目前不少出險平臺的待償金額在1億元以下,已經表明出險平臺的資金總額沒有想象中的大。比較關鍵的一點是,不少平臺出險更多是因為流動性問題,因為大批出借人逃離,使得平臺陷入流動危機。所以,出借人無需過度恐慌。
規范行業穩步向前
自監管經常以后,就一直在分辨出哪些平臺是良性、哪些屬于不良。良性平臺自然是繼續發展,而對于不良的平臺,必然是清退。雖然市場仍存在有假標、自融、惡意逃廢債等行為,但是真正在運營做正經事的P2P平臺還是有不少。
有行業資深人士表示,除了上市的大平臺以外,一些二線平臺也仍值得期待,比如錢盆網、麻袋財富等,這些平臺只是因為流動性等問題,只要解決好面臨的問題,這些平臺仍會繼續運營。
對于現在的網貸行業,監管部門其實也掌握了初步情況,這也是為什么合規備案一推再推,目的就是給到足夠的時間,讓良性平臺進行整改和恢復,對于不良平臺會進行清理。
P2P一路坎坷,經歷了一次次行業負面,給無數無辜的出借人帶來巨大的損失。但不容否認的是,那些合法合規的P2P平臺,也給數不清的小微企業、三農企業甚至個人帶來了方便快捷的融資通道。響應了國家普惠金融的號召,賦能實體經濟。因此,P2P行業也仍會在有效地市場監管下蓬勃發展。
丁夕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