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9102,嶄新的時代開啟。隨著5G商用落地,世界也毫無懸念地進入一個新紀元——AI時代。未來,人工智能將會像水和電一樣,無處不在。誰能夠在人工智能的領域中脫穎而出,誰就能占據未來世界的制高點。
無論是大巨頭還是小企業都在切入人工智能的賽道。新賽道出現,必然會帶來格局的改變,提前布局、業務明晰、場景明確、生態優良的企業就能迅速突出重圍,成為黑馬,強力躋身AI行業前列。比如中國平安。
阿里、騰訊、平安等生態企業
成為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合作伙伴
日前,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正式發布消息稱,經國務院批準,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于今年8月29日至31日在上海舉辦。
隨著大會的臨近,在倒數計時還有30天之時,組委會正式披露了本屆大會的戰略合作伙伴名單,中國平安、阿里、騰訊、微軟、亞馬遜等企業均榜上有名。
據悉,被授予戰略合作伙伴的企業均是人工智能領域的的頭部企業。大會組委會通過對尖端技術研發前瞻性、產業應用廣泛性、發展理念比肩國際水準的領先性等多個維度的考察,最終決定成為能否入圍的核心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人工智能大會的第二屆,為讓各家企業悉數亮相“看家本領”,在大會核心亮點之一的企業展區層面,還在最核心的位置針對頭部企業設置了行業生態展區,而平安、阿里、騰訊、微軟、亞馬遜在入圍大會戰略合作伙伴的同時,也構成了世界范圍內的“龍頭企業生態圈”。
無論是“龍頭企業生態圈”還是“戰略合作伙伴”,上述五家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在深度以及廣度上,抑或是對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投入,都堪稱是行業的標桿。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都早早在布局生態,并且都已經搭建了貼合自身業務的生態格局,讓技術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比如微軟。 其人工智能戰略是:Cloud+AI,他們認為這個世界以后就是智能云和智能端,AI把所有東西連接起來。而在這基礎上,微軟的生態戰略也發橫了改變:從做市場變為造生態,深化與合作伙伴的合作,從提供產品和服務變為造生態,微軟正以平臺資源和技術優勢助力技術生態系統的建立,和合作伙伴的關系從“面對面”變成“肩并肩”,實現雙贏。
阿里 是中國進行人工智能布局比較早的公司之一。我們都知道阿里巴巴是一個大生態,是以淘寶天貓為核心的整個阿里巴巴新零售的生態,其人工智能理念多圍繞電商這一核心業務,從倉儲到物流,從產品到制造,阿里在零售業的人工智能軌跡很清晰,并且與自家業務緊密結合。阿里內部更傾向于把AI稱為“機器智能”,阿里的“機器智能”與阿里的“機器人戰略”密不可分。未來,阿里巴巴的機器人戰略是基于AI技術,推動機器人成為阿里巴巴經濟體、成為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
再看騰訊。 作為互聯網巨頭,人工智能領域從來沒有缺失過騰訊的身影。在戰略層面,圍繞著“基礎研究——場景共建——AI開放”三層架構持續深入。自2012年起,騰訊的多個實驗室便相繼起立,先后成立了AILab、騰訊優圖、WeChatAI,并在2018年3月份成立了機器人實驗室RoboticsX。在場景共建層面,專注游戲、醫療、內容、社交等多個場景的深耕,依托持續構建的騰訊云、騰訊優圖開放平臺、騰訊AI對外開放“超能力”、騰訊Code平臺等多個開放平臺,締造人工智能生態王牌。
最后看看中國平安。 相較于之前的這些企業,中國平安出現在這份名單中,既是在意料之外,也是在意料之中。它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它并不是傳統的科技巨頭,而是一個從金融領域切入科技領域的“跨界選手”,但它的逆襲甚至震驚了科技巨頭。
事實上,中國平安在AI領域的探索和布局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并且極具戰略前瞻。未來通過高新技術的深度挖掘以及與多種場景的深度融合,中國平安AI技術能對行業賦能,并且在生態孵化方面成果豐碩。而未來,它將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的頭部企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平安何以比肩BAT等頭部人工智能企業?
其實,中國平安成為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合作伙伴并非偶然。
今年4月,中科院互聯網周刊和eNet研究院聯合發布“2018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百強”榜單,其中中國平安位列榜單第五比肩騰訊、百度、阿里巴巴、華為等國內頂尖科技公司。而在“2017年的人工智能企業百強榜”上,中國平安同樣名列第五。
連續兩年躋身重量級榜單的第一集團軍行列,說明中國平安在人工智能領域有深厚技術積淀。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中國平安科技專利申請數較年初增加3265項,累計達15316項。這樣的研發速度,簡直是平安飛速發展的助推器。
而憑借著強大的專利武器,平安也迅速站上行業“制高點”。這兩年,中國平安在人工智能領域拿下了不少世界第一,涉獵的內容極廣:人臉識別、機器閱讀理解、人類情緒理解、微表情識別技術、醫療影像等領域都曾戰勝過谷歌、微軟、阿里、科大訊飛等眾多國內外知名科技公司。
為什么“跨界選手”能比肩世界頂尖高手?或許我們可以從平安的數據、業務和場景去拆解。
數據+業務和場景,
讓中國平安的AI+無縫對接
數據時代,誰掌握豐富的數據資源,誰就有機會C位出道。比如微軟、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都有海量的數據,并且有豐富的場景可以作為AI技術的練兵場,所以能迅速切入AI賽道,并且脫穎而出。
事實上,中國平安也是這樣的公司。其大數據建設可以追溯到2006年。2006年中國平安上海張江后援中心建成,這也成為我國金融行業的首個后援中心,開創了金融服務全國一體化、標準化的先河。后援中心的建立,使中國平安的大量數據,能以統一化、標準化的形式積淀下來。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看似沉睡的數據卻在人工智能的催化下,成為不可多得的富礦,更成為平安尖端科技的孵化器。
以讀圖技術為例,早年間從遍布全國的查勘員定向傳輸,到后來的用戶自行微信上傳定損圖片,海量的車輛勘察圖片源源不斷地從全國各地回傳至后援中心,沉淀了無數的圖像識別分析樣本,從機器讀圖到AI技術的應用,豐富的圖片是人工智能最好的學習素材,使其在樣本識別的精準度方面獲得了極大的先發優勢。
而在音頻方面,95511客服以每天服務客戶96萬次,年接觸客戶3.5億次的速度累積了上億條聲音的龐大數據庫,作為日后聲紋識別訓練的樣本庫,最終助力平安的聲紋識別技術實現1秒內高達99.7%的精準度。同時,凡是通過電話進行咨詢、訴訟、報案等接受服務的場景,一旦后續風控發現欺詐行為,可將該聲音提取并將所屬ID納入黑名單,在后續場景中進行事前監控,實現因聲識人。
海量的客服音頻和查勘圖片,使得平安在聲紋識別、讀圖技術,以及場景化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方面,形成了同業不可比擬的優勢。
數據之外的另一個要點就業務和場景。 只有好的技術,但是沒有場景,相當于沒有試驗場。不少科技企業都存在數據、業務場景不適配的情況:這個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如何切入不知道,切入之后是否適配也不清楚。
平安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區別于其他企業最大的優勢就在于與產業的貼合性。得益于平安綜合金融集團,以及五大生態圈的布局,平安擁有大量的場景去落地技術,只有“技術+場景”彼此貼合,才能得出最好的解決方案。
比如平安人壽推出的“智慧客服”服務,通過互聯網AI技術,客戶可以足不出戶、一鍵呼叫在線服務,實現所有業務在線一次性辦理,可支持包括保單貸款、生存金領取、保單信息確認和受益人變更、理賠等所有保險業務在線完成辦理。解決了以往保險業務辦理時效緩慢、手續復雜、客戶體驗不佳等行業痛點難題,為業務發展帶來了全方位的解決方案。2018年,智慧客服累計提供在線服務約4000萬次,業務辦理平均時長從3天縮短到10分鐘,最快僅需3分鐘。
還有平安產險推出的“510急速賠”,對傳統查勘服務進行升級,利用歷史1400余萬條后臺理賠大數據資源,對客戶在電話、微信、平安好車主APP等不同入口的報案情況進行分析,篩選出真正需要現場處理的案件,再通過較網約車平臺更加復雜的智能調度平臺,打破傳統的查勘員固定網格派工模式,以事故現場為中心,根據周圍查勘員的忙閑狀態和工作量智能判斷到達時長,就近就快實現派工。2019年一季度城市日間現場案件5-10分鐘急速查勘率達97.4%。
這些創新技術的落地應用,只是平安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進程中的一個縮影。作為國際領先的個人金融生活服務提供商,平安內部有大量的B端和C端的金融業務,這些業務每天都在大量產生并運轉,而平安的AI技術,就首先在這些場景進行試驗。
平安的人工智能在金融、醫療等領域的落地方案都是如此,因為在平安內部有高度協同效應的產業,并經過了自身綜合金融業務大量的內部歷練和磨合,一經推出就讓人覺得眼前一亮。比如,平安產險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優化服務,從萬元案件3天賠付到最快49.8秒賠付,“快易免”“極速”“極爽”“極暖”“閃賠”等極簡服務不斷迭代升級,解決的都是久久困擾車主的痛點。在利好消費者的同時,平安產險自身也是受益者。基于大數據和AI技術的全環節應用,不僅僅提升了效率,提高了客戶滿意度,同時也降低了成本。
有業務和場景,人工智能才能長足發展,因為它是一個生態閉環。正如平安科技AI智能認知產品部門總經理宋晨所說,“AI領域的核心壁壘不是技術,而是時間、業務和場景。”
宋晨表示,平安的場景資源非常豐富,所有的技術都是基于業務來展開,所有的場景建設都是圍繞生態來展開。
良性循環、自我更新的
生態圈構建了全新的平安
從2015年開始,生態就成為各大巨頭頻頻提及的一個詞。而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平安今年要聯合旗下10家專業公司,一起參加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并且在生態展區進行參展。
事實上,構建生態圈已經是當前巨頭們的競爭方向。亞馬遜、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構建生態圈。
比如,阿里巴巴圍繞電商構建了一個包含信息、資金和物流的生態圈。以社交起家的騰訊,生態圈也非常強大,社交有QQ和微信,娛樂有QQ音樂和騰訊視頻,外賣有美團,出行有滴滴……而這些生態也為騰訊帶來巨大的流量、增強了客戶的黏性,也帶來更多業務。
可以說,生態圈已經成為巨頭企業競爭的全新維度。如何在生態這場精英賽中突圍?平安有自己的一套戰法。
都說做企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構建企業的生態也是如此。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對于平安的生態航線,從一開始就給出了非常明確方向——對于建設生態圈有五個判斷標準:第一,是否是入口;第二,規模是否夠大;第三,是否具有較高的門檻,其他人不容易跟進;第四,是否具有轉化價值;第五,是否可以復制。
高瞻遠矚的掌舵者,帶來的是枝繁葉茂、生態優良的平安。
這從平安集團2019年第一季度收獲的用戶中就可見一斑。截至2019年3月31日,平安集團個人客戶數1.91億,較年初增長3.6%,互聯網用戶量5.61億,較年初增長4.2%,其中APP用戶量4.92億,較年初增長3.7%,年活躍用戶量2.66億;平安集團個人客戶數1.91億,較年初增長3.6%,其中34.6%的客戶同時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第一季度,集團新增客戶1100萬,其中31.3%來自集團五大生態圈的互聯網用戶。
平安本次聯合參展的十家公司具體包括平安科技、陸金所、金融壹賬通、平安城科、平安好醫生、平安醫保科技、平安租賃、平安智慧城市、平安產險和汽車之家。這些企業分到具體的行業,就是金融生態圈、醫療生態圈、汽車生態圈、房產生態圈和智慧城市生態圈,平安的人工智能產業在這些生態圈中都有行業領先的賦能方案。
每一個生態圈,都不是簡單的線上線下“互聯網+”組合。
比如醫療生態圈,是將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廣泛運用于智慧醫療建設及醫療科技創新,在醫療科技領域深度布局,目前已構建了完整的服務模式,即患者(平安好醫生、平安醫療)、服務提供商(醫院+診所+醫生+藥店+檢測中心+其他醫療機構)、支付方(平安醫保+健康險)之間的閉環。
這其中,平安好醫生是醫療生態圈的核心,通過AI輔助的自有醫療團隊和外部醫生,為用戶提供涵蓋7*24小時全天候在線咨詢、轉診、掛號、住院安排、第二診療意見及1小時送藥等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
同時,平安好醫生的用戶數據,還為醫療大數據及AI機器學習技術提供了基礎,可以實現對人群的健康風險畫像,開發個人智能疾病風險預測模型。這些畫像如果能夠用于保險定價或者前期干預,一方面可以吸引精準的客戶群體,另一方面更有可能減少病癥風險發生的概率,從而使得保險服務的內涵不斷擴大。
高品質的醫療健康服務極大提升了客戶黏度,并以高附加值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截至2018年年底,平安好醫生注冊用戶達2.65億,月活躍用戶達5,470萬,位居行業第一。
另外,平安好醫生還是平安與合作伙伴共建醫療生態圈的連接器,通過平安好醫生與保險、銀行、消費、健康等領域頭部合作伙伴深度合作,整合多方優勢資源,提供多元化的醫療+健康的解決方案,共同打造醫療健康新生態。
目前,平安好醫生作為全球最大醫療健康服務線上入口之一,智能醫生日均問診量達50萬次,并開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逐步落地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
平安依托生態圈建設,構建了人工智能主要環節的應用場景,在圖片定損、智能查勘、醫療科技等領域取得突出成果。區塊鏈領域,金融壹賬通入選公安部安全監管試點單位,壹賬鏈、天津口岸區塊鏈跨境貿易平臺等服務入選國家網信辦首批區塊鏈信息備案名單。云技術領域,平安云承載萬億級資產規模的集團核心業務,并圍繞平安五大生態圈對外拓展,為政府、保險、銀行、醫療等領域客戶提供高效、穩定、安全的云服務。
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表示,一個良性的生態圈已經建立:“人工智能、區塊鏈和云計算技術不僅停留于概念層面,而是真正被應用到各項具體業務之中,同時,集團資本實力的增強又加大了對科技研發的投入。在這個良性的循環中,平安已長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金融+科技’公司。”
倪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