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7月10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聯合產業鏈相關企業,在2019中國互聯網大會“5G應用新生態論壇”上隆重發布了《移動數字金融與電子商務反欺詐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報告指出,隨著移動互聯網與傳統金融和電子商務的深入結合,不僅給用戶帶來更便捷的使用體驗,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但與此同時,新的欺詐手段也不斷衍生。欺詐行為不僅給我國廣大消費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影響了行業的整體形象,給我國移動互聯網的長期健康發展和產業創新帶來了諸多消極影響。
以電商領域為例。根據相關統計,電商欺詐導致全球電商市場在 2017年損失580 億美元。在此背后的“黑色產業”肆虐發展,已經滲透到賬號注冊、身份偽造、宣傳導流、借貸支付等各個環節。據估計,相關“黑色產業”從業人員超過500萬,涉及金額達到千億級別。電子商務是欺詐行為高發的“重災區”,成為形形色色的黑色產業攻擊的主要對象。
為幫助各行業的企業解決各場景下的各種欺詐風險問題,創藍萬數推出“全景風控”---防薅羊毛反欺詐服務,用技術手段幫助企業做好安全風控。
創藍萬數“全景風控”防薅羊毛反欺詐系統,將創藍8年短信服務過程中防御羊毛黨的實踐經驗與多家第三方數據企業和第三方征信企業的數據相結合,通過大數據分析比對,從社交、購物、閱讀、娛樂、游戲等多個維度分析用戶行為,識別用戶的真假性。
目前,黑產已形成產業聯盟,反詐行業同樣需要多方共同合作,構建由監管部門、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科技企業共同參與的反欺詐組織, 建立數據、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機制,強化同業間風險聯防與合作,提高違約成本。
面對黑產的技術持續進化,反欺詐技術也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持續迭代更新;相關部門應加強法律建設,壓縮灰產空間,讓黑產有更多的法律束縛, 讓欺詐行為承擔更多的懲罰,增加黑產欺詐的犯罪成本。當違法的成本遠遠大于作惡的收益,黑產自然會選擇更有利于他們的一面,放棄欺詐作惡,欺詐的行為也因此減少。
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