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7月7日,在以“財富助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為主題的2019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普惠功能不足現象受到了多位與會嘉賓的關注。
論壇東道主,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有一句話可謂一語中的,“中國的財富管理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我們更加突出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財富管理需求。從這個層面講,財富管理還是一個增加民眾財產性收入的善行義舉。”而且,因為財富管理是“以財富創造財富”,要“能夠在駕馭風險的同時創造價值,這必然是智慧者的事業。”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原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在演講中提出了一個問題,“財富管理也要有普惠的理念。現在,我們一說‘財富管理’,腦子里就是超高凈值、高凈值,那其它投資者怎么辦?金融服務就是為了超高凈值服務嗎?”
中國互金協會會長李東榮常常強調金融科技的重要作用,這次也不例外。他表示,“積極應用金融科技有助于擴大理財服務的觸達范圍,合理降低服務門檻和成本,使得傳統意義上以小眾、高成本、主要面向高凈值客戶為特點的財富管理服務,在今天能夠依托科技手段實現規模化、低成本,‘飛入尋常百姓家’。”
實際上,已經有一些企業致力于以金融科技創新賦能老百姓的金融生活,提升大眾對普惠金融的獲得感。例如,銅板街金融科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何俊很早就提出,作為包容性金融的普惠金融,不僅應該覆蓋資金的小微需求方,也應該包容中等收入人群的財富管理需求,“普惠金融(既要)服務于小微經濟,(也要)服務于更多的個人客戶,是重要的大方向。普惠金融還是要把客群下沉,讓更多的普通人有機會獲得平等的金融服務,這也是我們互聯網金融的使命。”實際上,他于2012年9月創辦銅板街的原因之一正是發現了“中國的70、80后有強烈的在線財富管理需求,市場空間巨大”。灼識咨詢(China Insights Consultancy)的一份數據證實了何俊的判斷:新興中等收入人群和大眾富裕階層的第三方理財服務市場規模在2013~2017年的復合增長率為42.8%,預計2018~2022年的復合增長率為25.2%。
隨著金融科技進入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為代表的4.0時代,金融服務逐漸從早期的業務流程自動化、業務辦理系統化、觸達互聯網化向智能化階段進發,不僅作業效率極大提升,風控也實現了實時化,決策支持更加智能化。銅板街的智能金融服務體系,被譽為智慧金融的代表之作,已在風控、安全、投顧、營銷、客服等方面實現了全面的AI賦能,為投資客戶提供了穩健高效、“千人千面”個性化定制的智能金融信息服務,備受客戶青睞。
李東榮還特別強調,應支持財富管理機構、金融科技企業在依法合規和風險可控前提下開展深入合作,不斷豐富財富管理生態圈和產業鏈。有理由相信,未來金融科技和財富管理機構的合作、融合會成為財富管理行業做強普惠功能的一大亮點。
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