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5月20日至5月26日共有269家銀行發行理財產品1972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22%。從走勢圖來看,本周平均預期收益率沒有維持平穩狀態,而是大幅下降0.05%,再創新低。有理財專家預計,由于市場流動性持續寬松,市場資金利率持續走低,加之銀行理財轉型壓力,短期內銀行理財收益率走高的可能性不大。
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大概率會保持持續下降趨勢。”那么面對持續走低的銀行理財,那我們來看一看互聯網金融的形式。
根據網貸之家的統計,從2017年12月至今,全國網貸成交量大幅下滑,從2017年12月的2248億,下滑到2018年4月的937億。特別是經歷了2018年7-8月的爆雷潮,成交量大幅萎縮,增長率(同比)一度達到-52%。
(參見下圖)
在網貸行業經歷了2018年年中爆雷潮的大幅縮水,到2019年年初的逐步趨穩。在監管日趨加強的大環境下,各平臺開始逐步分化。頭部平臺,收緊放款標準,嚴控潛在風險,著力規范運營,爭取通過備案。而尾部平臺則在監管的指引下,謀求良性退出。
行業將迎來新常態發展
顯然,互聯網金融已經難脫水深火熱,銀行理財又一蹶不振,那么大批投資人現下又該何去何從?
傳統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是資金抵押擔保類,模式存在不穩定因素,不能承諾用戶資金零風險;全民外貿屬于實體經濟,中國人為外國人代購中國商品,賺取售額利差從而實現財富增值,實體經濟作用下毫無風險。
實體經濟是國家競爭力之本,也是健康發展之本。隨著2013年“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外貿實體經濟短短幾年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伴隨著2018年新電子商務法的發布,外貿行業逐漸走向了成熟。
金融研究院院助薛洪言說:“幾年整改之后,金融業也迎來一次供給側改革,核心目標是“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準金融服務重點,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
在一帶一路政策驅動下產生的新風口行業,外貿類投資將取代傳統P2P投資理財,跟隨政策應運而生的全民外貿模式也將是互聯網金融投資者的一項穩妥的最佳選擇。
馬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