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幾年,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借助金融工具和手段,藝術品正以各種方式被迅速金融化,藝術銀行、藝術品基金、藝術品按揭、藝術品質押、藝術品產權交易、藝術品證券化交易……而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為藝術品金融的發展迎來了機遇,也是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
國家政策利好空前
近年來,隨著我國藝術品市場的逐步完善,以及人民大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國家也在大力提倡和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人民從物質需求逐漸過渡到精神需求,必須加快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用多元化的文化產品滿足大眾的文化需求。
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當代金融的創新,也需要與文化產業相融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源相結合”的要求,將文化金融合作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格局,為文化金融合作發展指明了方向。《關于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2014)提出,要“加大金融支持文化消費的力度”、“探索開展藝術品、工藝品資產托管,鼓勵發展文化消費信貸”。
2017年,《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明確要求“發展文化金融”,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合文化企業特點的文化金融產品,規范引導面向文化領域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務體系,促進文化金融對接,探索開展無形資產抵押、質押貸款業務,鼓勵開發文化消費信貸產品。
國家政策利好相繼釋放,為藝術品金融的發展迎來了機遇,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瞄準文化產業領域,“文化+金融”的合作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興領域。
柏融投資助力文化產業發展
柏融投資緊跟國家政策步伐,是最早運用“互聯網+文化+金融”的創新模式,將金融資本與文化資本緊密結合的平臺之一。上線四年來,柏融投資以藝術品質押為核心手段,幫助藏家盤活藝術品資產,實現藝術品流通;同時,也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更專業、穩健的藝術品金融服務,極大地迎合了投資者對文化藝術的日益關注與投資需求。
柏融投資長期與匡時國際、中國嘉德、西泠等國內多家頂級拍賣行保持密切合作,為藏家提供委托送拍、助拍服務,助力藝術品拍賣行業發展,推動拍賣市場良性發展。
從2016年起,柏融投資即開始密切關注扶持青年藝術家的發展,并于2017年9月正式啟動“青藝計劃”公益項目。據了解,“青藝計劃”目前已簽約近30位優秀青年藝術家,未來三年內將簽約至少100位優秀青年藝術家。柏融投資高管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建立青年藝術家培養機制,為藝術市場輸送更多優秀的藝術人才和藝術作品,也為推動文化藝術產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目前,柏融投資已發展成國內最具規模最專業的藝術品金融服務平臺,并加入了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和杭州市文化創意協會。憑借在拍賣行業領域做出的貢獻,2018年8月,柏融投資榮獲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行業最高獎項“青花獎”——行業合作獎。
未來,柏融投資將繼續深耕文化藝術領域,以“推動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為使命,推進文化藝術投資市場的振興與繁榮,助力中國文化產業發展。
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