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借助平臺優勢,發揮數據價值,讓司機找貨、貨主找車更加便利,這可以說是滿幫集團最具優勢的一點。
那么,現在找司機拉貨到底有多方便?貨主夏軍很有發言權。
夏軍讓記者看了他最近發在朋友圈的一條小視頻,畫面里的集散中心人煙稀少,店鋪大門緊鎖,看起來十分冷清。夏軍補充道:“現在貨主都在手機APP線上找司機了,店鋪基本沒人來。以前這里熱鬧得很,都在‘搶’司機。”
這么大的物流集散地是如何上演‘搶’司機的情景呢?“以前,我天天在這點‘蹲起’。”夏軍回憶:每天凌晨6點,他與妻子就得急忙趕往集散中心的店鋪,將需要運送貨物的需求寫在小黑板上,安排妻子守在店里,他就去挨個敲停車場司機的窗戶,協商路線及價錢,這樣既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效率還很低。他笑言:“運氣好,還可以給孩子做晚飯;不好,就打鋪蓋“蹲”通宵。”
由于供求信息的信息不對稱,夏軍與妻子制定的“打游擊、守株待兔”戰術,起早貪黑持續了兩年之久,每月完成單量也不足百條,“司機在找我們,我們在找司機,我們相遇靠緣分。”
夏軍妻子正在通過平臺發布明天的貨源信息,等待司機接單
依托貴陽“國家數谷”的資源優勢,2014年滿幫平臺成立,建立中國第一張覆蓋全國的貨源信息網,借助大數據分析發現,中國有近700萬輛大、中型貨車,運輸空載率高達約40%,而在等貨、配貨上又浪費了大量時間;貨主大都依靠著傳統貨運園區傳遞貨源信息,這類信息普遍存在著貨源不集中、不穩定、更新速度慢等缺點,也使得“車主找貨難、貨主找車難”的矛盾凸顯。
大數據讓貨主足不出戶訂單翻3倍
“足不出戶,每月輕輕松松300單,流水20萬元。”現在,作為150萬認證貨主之一的夏軍徹底告別了昔日物流集散中心的“蹲”守日子,每天只需把貨源信息通過手機發送至滿幫車配貨平臺,依托阿里云強大的數據能力和平臺海量的公路運輸數據的處理,毫秒間,650萬認證司機就會根據所見信息,結合自身情況,匹配后及時與他溝通協商。“凌晨兩點發貨,我都不怕,平臺有幾百萬名司機可以幫助我。”他笑著說。
除此之外,借助滿幫平臺的大數據融合技術,貨主還可隨時定位司機運輸路線,確認司機、貨物安全性,使得以往因電話聯系中的不確定性而引發的欺詐行為得到了很大改觀。夏軍告訴記者,以前有一從貴陽運往云南的訂單,拉完貨后,運輸途中司機突然要求抬價,不然就罷工。“我們也找不到他在哪,只能打錢過去”,這讓夏軍損失不少。如今,貨主、司機的交易數據可經平臺分析,作以信譽度的評估再結合相關獎懲規則,進一步有效維護和凈化了貨運行業在互聯網中的供求關系生態環境。
談起現在的生活,夏軍說:“自由多了!又不累,還有很多時間陪孩子。”截止目前,每天經滿幫平臺所發布的信息,月運費在線成交額已達30億元。
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