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美國著名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根據各公司運營的主要市場情況,統計截止了2019年3月5日的數據,排出全球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公司326家,中國有98家公司上榜,約占三分之一。大多數獨角獸企業都集中在互聯網軟件和服務、電子商務和金融科技等行業,分別占比為25%、13%和10%,微醫是此次報告中醫療健康行業中的估值領頭羊。微醫擁有入駐醫生26萬名、實名注冊用戶1.96億人,累計服務超過8.6億人次。
在國內經濟不斷去杠桿、提倡消費拉動經濟的大背景下,醫療健康行業這樣的大健康產業無疑才是未來最具爆發力的行業,只有選對了賽道,未來才能有更長遠的發展。基于醫療剛性需求的不斷擴大,更多優質細分服務的出現,以及用戶對于健康管理意識的增強,互聯網醫療的應用正在急速上升。目前互聯網醫療產業鏈已逐步成形,科技醫療企業已經從早期的在線掛號及問診流量爭奪進入到了醫療資源優化重組的比拼階段。
中國互聯網醫療平臺超過2000個,然而在研制和開發的各種醫療健康類應用中卻沒有一款能夠真正抓住用戶需求痛點,實現廣泛應用的案例。目前市場上的醫療平臺主要是為患者的掛號和支付流程提供便利,然而后續仍不能保證方便快捷的線下服務,患者并不能立刻進行就診和檢查。
究其根本,醫療行業相比其他領域而言,與之相關的是更嚴肅的體驗,是與大眾的健康與生命安全相關的重大事業,在真正面臨身體狀況發生變化的時候,更多人依然選擇“面對面”的實體醫療機構來進行咨詢。各類互聯網平臺通過把控上游的醫院、醫生資源,沉淀大量的用戶(患者),再通過醫藥電商、健康險的增值服務獲取收益,本質上是個賣藥、賣保險的電商平臺,并沒有解決大眾看病難看病貴的核心問題。所以,即使像較高流量的一些公司好大夫、春雨等,還仍然沒看到規模盈利突破口。
依賴流量的困境:無法改變優質醫療資源稀缺現狀
與其他醫療電商企業思路不同,微醫走了另外的道路。從一開始,微醫就認為互聯網醫療,本來是醫療互聯網,醫療才是根本,流量并非根本。由于優質醫療資源永遠短缺,只要掌控稀缺資源(如,頭部三甲醫院),簡單連接,短時間內便可獲取流量。另一方面,即使有了大流量,仍然無法改變優質醫療資源稀缺的現狀,無法像充分競爭行業那樣,從流量端反向控制供給端。因此,簡單的流量思維,在互聯網醫療領域顯然走不通,創業公司只有堅持價值思維,滲透進醫療場景的價值鏈條,才可能生存。
通過在線掛號、在線問診,只是簡單地連接患者與醫院、醫生,并不能改變醫療資源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在患者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痛點,正需要從供給端入手,真正解決醫療資源布局上的不平衡、診療水平上的不充分。
首家互聯網醫院,打通“線上+線下”
2015年12月7日,微醫開出烏鎮互聯網醫院,為全國第一個互聯網醫院,開創了在線處方、在線復診、遠程會診、病歷共享的先河。兩年后的2018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通過《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允許依托醫療機構開辦互聯網醫院。5月,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專程走進烏鎮互聯網醫院,實地考察互聯網+醫療健康工作。
截止2018年底,以1+X構建線上線下結合的醫療服務體系的烏鎮互聯網醫院在19個省市落地分院,建立了12個專病專科遠程會診中心,與包括上海華山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在內的117家醫院建立起信息互聯、資源共享、業務協同的醫聯體服務體系。
在基層,微醫以縣醫院為支撐,以鄉鎮衛生院為基地,將二級醫院的檢查檢驗能力、醫療能力,通過云平臺、云巡診車搬到村民家門口,成功創造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通報表揚的“郟縣模式”。這一模式已覆蓋四個省1000萬基層人口,預計2019年擴展到1億人口。
微醫全國互聯網醫院,基層健康車,微醫全科中心,連同云端微醫云平臺整體月活2000多萬人次,形成了線上線下,從城市到鄉村的全醫療健康服務。
醫藥保三醫聯動,去除中間環節降醫藥費
2019年1月10日,科技醫療龍頭企業微醫在二級市場舉牌易聯眾。其后上市公司易聯眾提名微醫集團董事長兼CEO廖杰遠,微醫集團首席產品官、高級副總裁CEO孔祥譜為非獨立董事候選人。微醫、易聯眾的戰略聯盟進一步鞏固。作為三明醫改系統軟件總集成商和福建省全省醫保信息化總承建商,易聯眾實現了福建省 3700萬人口全覆蓋,服務了全國41個城市的2.5億參保人。
微醫集團舉牌易聯眾,此舉切入供給側,以嵌入醫療機構、連接醫生的方式優化組合醫療服務供應鏈,構建HMO體系 (HMO指健康管理組織,包括醫療、醫藥、醫保三個板塊),并通過微醫、易聯眾、海西醫藥交易中心合作,規劃形成了一個三醫聯動整體解決方案。海西醫藥交易中心是福建省和“三明聯盟”藥械聯合采購指定的合作機構,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實現跨區域藥械聯采的交易中心,其基于大數據采集分析,實現了藥品、耗材及醫療器械的陽光采購和全程監管,去除中間環節和灰色地帶,引導醫藥行業創新發展。
微醫集團正牽頭組建的三醫聯平臺,其戰略意圖非常明顯,通過自身與戰略合作伙伴在業務戰略、資本上的強綁定,打通醫、藥、保。2018年友邦保險領投微醫。加上之前的投資者,騰訊、復星醫藥、高盛,微醫投資者陣容頂級。有了險資和醫藥巨頭加持的微醫集團,其醫療領域戰略布局已經形成了自成一體的完整產業巨頭。而不僅僅聚焦線上,以科技驅動醫療、醫藥、醫保的綜合改革,形成涵蓋“醫、藥、保險”的產業服務閉環。
醫療科技更重要的是醫療服務本身,是整合資源,打通原有服務屏障,為用戶省成本,省時間,真正得到實惠,得到更好的醫療健康服務。而不是簡單地靠流量經營。這為中國互聯網經營者帶來了更多啟發。
王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