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根據網貸之家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底,網貸行業活躍出借人229.48萬人,環比上升2.88%,成交量方面,3月份,網貸行業總體成交量達1003.28億元,環比上升4.55%。
行業人氣與成交量的雙雙緩慢回轉,給近來震蕩不斷的P2P行業帶來一絲暖意。
作為一個新生事物,近幾年,P2P在迅速崛起之余,行業生態還存有許多尚待完善的地方,其表現在于,一邊行業影響力逐步擴大,輻射群體更加廣泛,另一邊受近期市場不穩定情緒影響,包括一些不太合規的平臺陸續出清,給一些出借人和一些正規的平臺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影響了行業發展的正常秩序。
在行業強調網貸合規和資產風控能力建設之外,如何加強出借人教育成為當下越來越被關注的話題。
積木盒子CEO謝群表示,由于出借人對風險和收益匹配性認識不足、習慣剛性兌付,且部分P2P平臺崇尚“創新”背離信息中介的初衷,在網貸行業出現波動的時期,風險問題更容易集中暴露。
為了降低這些隱患,一些平臺將出借人教育作為日常工作進行普及,但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出借人教育依然任重道遠,需要生態各方共同努力。
實際上,網貸作為傳統金融的補充,在踐行普惠金融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因兩點痼疾一度備受爭議。
其一,一些P2P在發展初期,為了獲取用戶降低資金門檻,盲目滿足出借人體驗,為提升資金利用效率過度創新,比如將資產進行拆標打包以及期限錯配的債權轉讓,造成資金池和流動性風險;
第二,P2P曾靠“剛性兌付”的宣傳手段獲得爆發式增長,一些企業替借款人承擔違約風險,致使行業發展11年來“剛性兌付”思維固化,背離了“信息中介”本質且不符合監管要求,致使問題頻發。
謝群表示,打破剛兌雖是網貸出借人教育的關鍵一環,但近年來一直難以有效執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一些偽網貸卷款跑路等現象傷害了出借人利益,也拉低了行業形象,使得網貸標簽“污名化”,出借人缺乏安全感;第二,本來網貸借款端服務對象風險相對較大,但是平臺風控水平良莠不齊,一些平臺放低放貸門檻造成壞賬增多;第三,借款端違約成本低,征信制度不完善;第四,網貸信息披露未能完全透明,出借人自負盈虧并不公平。
也正因上述原因,當下,出借人出現了兩種不理性的心態,要么就閉著眼出借,把P2P當銀行還要求平臺保本保息;要么就過于相信平臺沒有選擇適合自己的出借服務,自身承受風險能力和希望得到的收益不對等,甚至想要撈一票就走,不顧平臺實際風險。
謝群認為,投資是一種有門檻的行為,任何不做查證思考的投資行為都是不理性的。
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出借人教育任重道遠,單靠平臺一方努力仍力所不及,尚需要相關部門從更高層面進行引導和推動。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也曾在2018年7月出席活動時表示,新時期要扎實做好投資者保護與風險教育工作。應依托統一規范的信息披露、合同登記、風險提示等手段,增強財富管理機構和理財服務全流程的透明度,落實投資者適當性要求,強調“賣者有責”。
馬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