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4月2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更新公示“2019年進口網絡游戲審批信息”,這是版號重啟之后首批公示的進口游戲版號。網易代理的《迷室3》位列其中。此外騰訊代理的《權力的游戲 凜冬將至》、完美世界的《洪潮之焰》、雷霆互動的《永不言棄:黑洞!》、暢游時代的《英雄傳說:星之軌跡》、深圳中青寶互動的《靈魂之橋》等產品都獲批。從去年12月恢復版號審批以來,國產游戲版號已累計公示12批次,無論是發放頻率及總量都超過了人們的預期。游戲業似乎已重回快車道。
2018年,相關部門在版號審批、未成年人保護等方面推出的一系列措施,曾讓外部認為游戲業“寒冬將至”。但今天回看,這一觀點似乎過于悲觀。從目前版號逐步加快發放的速度來看,它實則驅動廠商們回歸本質,反思責任,也讓游戲業得以更健康的發展。
回顧去年3月,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組后,版號審批就一直處于暫停狀態。根據《2018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游戲產業在整體收入上的增幅明顯放緩,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2144.4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僅為5.3%,創下近年來增速新低。
但若無這次整體的監管,大公司尚可通過流量優勢獲取大量用戶,中小游戲公司則為獲得利潤,會頻繁在游戲內容上打擦邊球。比如,棋牌賭博類游戲、三俗游戲、暴力游戲頻頻在手機上出現,由此加劇各類社會問題、爆出青少年身心健康問題等。所以及時管制與“洗牌”對于中國游戲產業而言,看似“壓制”,實則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隨著行業和游戲產業的業態在不斷變化,政府監管也與時俱進,更加貼近行業,監管方式也更加科學。既不是放任不管,也不是只堵不疏,更多是從行業長遠發展去考慮,這也更有利于行業健康持久發展。
中國游戲行業監管探索自己的道路
從2018年12月29日版號重啟到4月1日之間,已下發的11批版號中,每批發放數量從67款到95款不等,目前已有959款游戲獲得版號。游戲版號雖已恢復發放,但與過去相比,版號下發數量已大幅減少。
雖然版號發放數量減少,但同時也讓游戲廠商開始更多的思考。如果說以往粗放式的版號發放,讓游戲廠商比拼的是游戲數量和代理數量的話,那么版號的管制讓廠商更多重視起版號背后的價值以及自身游戲的研發,開始注重更長久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包括騰訊、網易、阿里等廠商都在這方面進行著不斷的探索。2018年,幾大廠商先后推出了包括一批廣受歡迎的功能游戲產品,獲得了廣泛好評。這些游戲作品不僅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同時也宣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讓人們在游戲中去了解中國文化,可以說是一種積極的嘗試與探索。
金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