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3月24日,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上海分區決賽在格林東方酒店舉行,此次活動的舉辦標志著分區決賽已全面開啟。廣聯達賽題“智能盤點—筋數量AI識別” 基準線為0.99,共10支賽隊到場參加決賽,“在哪跌倒在哪砸坑”、“撞了南墻也不回頭”和“學習使我快樂”獲總決賽通行證。出席本次活動的有主辦方福建省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福州市人民政府等單位代表,復旦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員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張文強、同濟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苗奪謙、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副總裁郭建鋒、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管理平臺技術總監劉明、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為大數據專家溫爽作為決賽評審受邀出席,以及晉級分區決賽的賽隊選手,福建長樂、安溪等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及企業代表出席大賽。
獲得通行證賽隊和組委會合影
福州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委員會主任 張青雅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朱揚勇
福州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委員會主任張青雅代表主辦方發表致辭。張青雅表示,舉辦數字中國創新大賽,將會吸引更多前沿技術成果和人才項目落地福州,也會不斷挖掘前沿性、引領性的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區塊鏈應用范例,探索新技術創新和商業應用路徑,營造有利于數字經濟企業“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促進創新成果落地轉化和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該賽題決出10支隊伍,共計25名賽手進入上海分區決賽,分別為來自13所高校的學生21人、1所研究院人員1人、1家企業職員1人及2位自由職業。有效提交作品總計5190次,其中提交作品所得分數超過該賽題基準線的隊伍數量為28支。最高識別率0.99385900。
勝出的3支賽隊將參加5月在福州舉行的總決賽。值得注意的是,“學習使我快樂”賽隊還將該任務移植到了移動端。
智能+產業深度融合 賦能建筑業轉型 升級
“智能盤點—筋數量AI識別” 賽題基于廣聯達公司提供的鋼筋進場現場的圖片和標注,希望參賽者綜合運用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技術,實現拍照即可完成鋼筋點根任務。
讓AI解放勞動力,助力產業數字化升級,“智能盤點—筋數量AI識別”存在哪些價值和難點呢?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副總裁、技術委員會主任 郭建鋒
“2017年建筑總產值超過21萬億,鋼筋在建筑材料中所占造價達20-30%,大幅度提升建筑行業關鍵物料的進場效率和盤點準確性,將建筑工人從這項極其枯燥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是賽題的核心目的。”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副總裁郭建鋒也坦言這一賽題存在精度要求高、密集目標檢測、目標存在遮擋、目標形狀尺寸不一、邊界難區分等難題。“參賽的很多選手都實現了超過99%的準確率,表面上看是準確率前進了一小步,但實際上對于這個行業來說,其實是整個行業的生產力往前跨躍了一大步。相信以數鋼筋場景為牽引,未來更多的場景一旦能跟AI結合起來,建筑行業的生產力一定能夠得到更大的提升和釋放。”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劉明
廣聯達不僅關注數鋼筋這一場景,也非常關注對行業發展有巨大推動力的項目。
“數鋼筋至少是兩年前就發掘出來的痛點。”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管理平臺技術總監劉明介紹說:“我們當時真的見證了現場鋼筋工的痛苦,還有物料驗收的痛苦。發現這個痛點以后,我們會不停的嘗試探索,想辦法用技術解決這些問題。今后,我們會繼續以用戶場景為驅動,去實踐我們的AI,也會儲備一些核心技術,比如自然語言處理、圖像技術的分析、對深度學習的模型調優、建立大數據支撐,繼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向智能體或者項目大腦方向發展。”
AI與藝術結合能賦予新的涵義和審美,科技與行業的結合,一定能重塑新的行業景象。郭建鋒表示,用AI識別鋼筋數量不僅能大幅度提升(10倍以上)現場鋼筋進場盤點速度,還能和物料驗收等管理工具整合,實現物料驗收端的數字化,同時鋼筋進出場的數據是建筑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期待“鋼筋指數”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參考。
無疑,本次大賽是一場認知的升級之旅,也是一場深層次的人性回歸之旅。
“ 軟件賦能數字經濟 創新驅動數字中國 ”
作為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核心賽事,2019數字中國創新大賽將在上海、西安、北京、福州四個城市啟動分區決賽。
大賽以“軟件賦能數字經濟創新驅動數字中國”為主題,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三大方向設置了六道賽題。
分區決賽是整個大賽中重要的一環,是保證大賽賽程、賽制公開、公平、公正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線上初賽脫穎而出的60支賽隊將晉級分區決賽進行激烈的對決,最終將有18支賽隊通過專家評審脫穎而出,參與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舉辦的2019數字中國創新大賽總決賽及頒獎典禮。
2019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新的信心、新的征程,一場科技與創新的交融,世界與中國的對話,從容而來,發掘價值。
高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