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棚改”漸漸退場,取而代之的則是大規模的“舊改”。按照規劃,“舊改”將涉及到我國城鎮高達21.9萬的老小區,這些舊改的小區大多數是2000年前修建成的住宅小區,也就是說大多數老小區都是20年前的舊房子了。所謂的“舊改”,是指遵循“政府引
隨著“棚改”漸漸退場,取而代之的則是大規模的“舊改”。按照規劃,“舊改”將涉及到我國城鎮高達21.9萬的老小區,這些舊改的小區大多數是2000年前修建成的住宅小區,也就是說大多數老小區都是20年前的舊房子了。
所謂的“舊改”,是指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原則,局部或整體地、有步驟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質生活環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勞動、生活服務和休息等條件。具體的內容就是改善小區環境和房屋功能、增設小區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等等。另外,除了改造小區的內部以外,還要求給老舊小區配齊各類商業服務網點,以滿足居民生活便利。
這對老舊小區的居民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但在舊改過程中,卻因為加裝電梯,而經常引起居民的爭議,一般都是高層支持而一樓反對。畢竟一部外掛電梯的價格一般在40-50萬元,除去財政補貼的10-20萬元,最終一部電梯還需要20-30萬元的費用,假設一棟樓10戶業主平攤的話,那每家居民需要負擔上萬元,這還不包括后期的電梯維護、保養等費用。
這對有些積蓄不多的居民來說,一次性拿出上萬元也是不小的壓力,而且低樓層的居民并不會覺得加裝電梯對他們能帶來多大的益處,反而覺得還可能影響他們的采光、通風以及產生噪音。所以大家意見不統一也是正常的。
不過,在《民法典》實施以后,老小區加裝電梯不再需要全體業主同意,不再實行一票否決制了。同時部分地區還出現了新的加裝電梯的方案,我們一起來看看。
01 調整加裝電梯投票比例
上海根據《民法典》第278條的規定,對加裝電梯的投票比例進行了調整,其明確經過專有部分面積且人數占比三分之二業主投票,其中專有部分面積且人數占比四分之三的業主同意,就可以申請加裝電梯。
舉個例子,如果一棟樓有12戶業主,8戶業主參與了投票,其中有6戶業主同意,就可以申請加裝電梯了。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該項方案已在7個省市進行了推行,而上海則是最早推行“三分之二表決制”,并直接淘汰掉了“一票否決制”的城市。
另外在費用收取方面,則采用“逐層分攤”的方案,也就是除去補貼部分后,剩余的錢由整棟樓的業主協商分攤。一般來說,一樓的住戶不用分攤,一樓以上的住戶根據樓層高低而不同,例如可能每增加一個樓層,就多分攤一萬元。而后期的電費和電梯維保等費用的分配,也按照這個原則進行分配。比如說,目前上海安裝電梯的費用采用的分攤方式是:1樓不出資,2樓出2%,3樓出10%,4樓出20%,5樓出28%,6樓出40%。
02 公交電梯
現在有些地區還推出了“公交電梯”的方案,也就是由電梯公司或者政府出資幫老舊小區免費加裝電梯,居民不用掏一分錢,但是每次在乘坐電梯的時候需要繳納相應的費用,可以按此消費,也可以按月消費,同時不同的樓層收費的標準也是不同的。
這種方案目前在杭州的某些小區已經開始實踐了。這就有點類似于我們現在的共享單車,多用多繳,少用少繳,這樣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爭執。
目前這種加裝電梯的方案也受到了不少業主的青睞,到房產相關網站的問答頻道搜索“加裝電梯”的相關問題,也能看到用戶對“共享電梯”很感興趣。畢竟這樣業主就不用再一次性拿出幾萬塊錢出來,而是把電梯安裝的費用分攤到了每次的使用上,對于生活困難的業主來說,經濟壓力也相對小很多。
03 業主僅承擔少部分費用
除了上述兩種方案外,現在不少地方又推出了一種新的加裝電梯的方案。也就是電梯公司承包加裝電梯的業務,然后當地政府會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而業主也只需要承擔少部分的補貼,但是之后電梯會承接廣告,這時電梯里的廣告收益將全部給予電梯公司,同時此后的電梯保養和維護費用也都由廣告收益來承擔。
這樣業主就不需要花太多的錢就能成功加裝電梯了,這種加裝電梯的方案也能為業主省下更多的錢。
當然,除了上述三種方案外,有的地區還推出了其他不同的方案,但不管是哪種方案,其目的都是為了減少居民因加裝電梯而帶來的經濟壓力,畢竟舊改老小區是為了提高大家的生活質量,而不是為了讓大家花更多錢。
關于加裝電梯,你怎么看?你覺得哪種方式最合理?歡迎下方留言。
王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