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杭州消防發布內容說,進入3月份以來,高層建筑火災頻發,其中在3月6日、7日、8日3天時間內更是連續發生了3場高層住宅火災。其中3月6日,重慶江北紅旗河溝一住宅起火,著火的房屋位于小區2棟8樓;3月7日,成都高新區一住宅起火;3月8日山西忻州
杭州消防發布內容說,進入3月份以來,高層建筑火災頻發,其中在3月6日、7日、8日3天時間內更是連續發生了3場高層住宅火災。
其中3月6日,重慶江北紅旗河溝一住宅起火,著火的房屋位于小區2棟8樓;3月7日,成都高新區一住宅起火;3月8日山西忻州一住宅起火。
從畫面上來看,這些住宅都屬于高層住宅,其中有不少樓層超過15樓。曾經有消防專家介紹說:層高超過15層的高樓,救援難度大。
那么問題就來了,我國有許多高層住宅,層高都超過15樓,如果15樓以上的高層發生火災,又該如何救援?居住在15樓以上的人,又該如何自救呢?
為何15樓以上高層滅火難度高?
按照我國住宅設計規范,超過10層的建筑物,其他民用建筑和工業建筑的高度超過24米,就被稱為“高層住宅”。當建筑物高度超過100米時,被稱為“超高層住宅”。
高層和超高層住宅的出現,有它的現實原因,現如今一些大城市中,10層以上的高層住宅非常常見,即便是15層以上的住宅也能找到不少,甚至是超高層住宅也變得非常常見。
隨著高層住宅變得常見,高層著火事故也層出不窮,然而超過15層以上時,消防救援難度就會大大增高。
首先是消防登高車的問題,當高層建筑發生時,消防員通常會在消防登高車的幫助下,接近著火點滅火。但是消防登高車的高度有限,國內需要消防登高車的高度只有50米左右,只能接近15層左右的高度,登高車最高也只有101米,且非常少見,這就意味著一旦15層以上發生著火事故,救援難度非常高。
其次是水壓的問題,消防登高車雖然能將消防員運往高處,但是水從低處想到到達高處,需要較高的水壓。高層發生著火時,水壓要么會太大導致輸水管發生爆裂;要么是水壓不夠強,根本打不到高處去,對火災救援非常不利。
還有,消防登高車對周邊環境要求非常高,需要在高樓附近有一塊較大的空地,能夠讓消防登高車施展。如果是房屋四面著火,就要求樓體四面都有空地,滿足消防員的救援能力。
據消防人員介紹,需要大于4米的消防通道,展開寬度要有6米,而很多樓層的樓間距較窄,尤其是一些握手樓,一旦發生火災時,留給消防人員可操作的空間并不多。
另外,消防登高車的高度越高,上方越不穩,任何一點兒風吹草動,都可能讓消防員偏離著火點,對救援工作也非常不利。
15層以上高樓如何滅火?
既然15層以上的高樓滅火難度高,那萬一15樓以上發生火災了怎么辦?
最好的救災是預防,不管是15層以上的高層住宅,還是低層住宅,預防火災的發生才是減少傷亡的第一要素。
尤其是高層住宅,因為樓層高,居住人員多,逃生難度大,所以在設計上就要更注意消防設施。
高層住宅一般都配備有消防通道,消防通道并不是簡單的樓梯,而是能夠隔絕煙霧。
在火災事故現場,致死率最高的并不是人們被大火燃燒,而是吸入過多的高溫氣體、有毒氣體,造成吸入性損傷,即便逃生時沒有異樣,甚至還活蹦亂跳,但也有死亡的風險。
消防樓梯能夠隔絕一部分煙霧,阻擋一陣子的火勢,留給人們逃生時間,在火勢剛發生時,從消防通道逃生生存率較高。
高層住宅一般都會有滅火器和消防設施,滅火最好的情況是在火勢剛發生的1-2分鐘內,此時著火點較小,火勢可控。
比如:浙江杭州一戶居民家里發生火災,從圖片中看火勢已經較大,火焰幾乎已經燒到天花板,可以說再晚一分鐘,火勢就可能會爆燃。但居民卻對火災不知如何是好,此時對面敷著面膜的女鄰居聽到呼喊聲,順手從家門口拿到滅火器滅火,還淡定地指揮旁邊的人拿更多的滅火器進行滅火,直到明火被消滅,全程不到5分鐘時間。
從這起事故的處理方式來看,敷著面膜的女鄰居在面對火勢時臨危不懼,處理得當,阻止了火災擴大的可能。如果每場火災初期,附近的人都能夠像這位女鄰居一樣,將火勢控制住,或許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災難事故發生。
高層住宅發生火災時,要牢記一個口訣“小火快跑,大火關門”。在逃生過程中,一定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減少高溫氣體灼傷呼吸道,以免造成吸入性損傷。
高層住宅一般有避難層,或者是求生通道,這些設施也能夠大大減少人員傷亡率,為救援爭取一定的時間。
高層住宅著火,逃生應該向上還是向下?
如果高層住宅發生著火事件,如果有可能,一定要向下跑。
這是因為火源產生的煙霧會向上蔓延,而煙霧垂直擴散的速度約3米每秒,水平擴散的速度是0.5米每秒左右。人類向上逃生時,速度遠遠比不過煙霧擴散的速度。
而且煙囪效應下,火勢向上蔓延的速度也較快。
煙霧不僅含有很多有毒氣體,而且煙霧的溫度也非常高,并且煙霧內的有毒氣體較多,氧氣較少,在濃霧環境中,沒有任何保護設施的情況下,人很容易中毒或者缺氧昏迷,甚至死亡。
據四川省腫瘤醫院安全保衛部部長李琦智表示,在火災喪生的人中,有超過60%是死于煙霧。可想而知,火災現場逃生時,躲避煙霧也非常重要。
如果實在來不及向下跑,比如:下方火勢太大,此時最好的策略是想一下自己所在的大樓是否存在避難層或者是逃生通道,如果存在這些地方,請盡快進入到這里。
如果什么都沒有,最好的策略就是躲在家里。關閉所有的門窗,持續用水噴灑門窗,降低門窗溫度。同時還要用濕毛巾,濕衣服等堵住門窗縫隙,讓煙霧無法進入,持續澆灌門窗,直到火勢被消滅,或者救援人員控制住了火源。
1983年,哈爾濱曾發生過一場特大火災,在這場火災中有一戶人家不僅人員平安,而且連家里的家具都得以保存。
原因就是因為這家人將所有的可燃物都搬進了屋內,然后封閉門窗,用濕毛巾堵住空隙,持續噴水,使得火勢沒有波及到自家屋內,最終等來了救援。
何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