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些年關于“佛系”,“喪”,“內卷”,“躺平”這類的詞匯在“90”后和“00”后中流傳甚廣。我們都說現在年輕人壓力太大,活在這樣一個全速前進的社會里年輕人在高壓之下喪失了個人生活,逐漸走向一種“內耗”的生活。具體表現就是每天睜眼想起上班像上
近些年關于“佛系”,“喪”,“內卷”,“躺平”這類的詞匯在“90”后和“00”后中流傳甚廣。我們都說現在年輕人壓力太大,活在這樣一個全速前進的社會里年輕人在高壓之下喪失了個人生活,逐漸走向一種“內耗”的生活。
具體表現就是每天睜眼想起上班像上墳,工作沒激情,下班不想社交只想一個人安靜的躺著。在這樣生活狀態之下“佛系”應運而生,年輕一代想要隨性一點,隨自己內心,隨他人評論,感覺凡事都不在乎,凡事都可以理解。我以前很向往“佛系”的人,覺得他們是人間賽神仙,心態好,人淡如菊。但我體驗了4個月“佛系”生活之后,我再也不敢“佛系”了。
一.佛系不是真“佛”
學者郭繼承先生曾說:“真正的佛系是玄奘大師,是肝腦涂地的給眾生服務。”
這是一種看透世事的悲天憫人和超然灑脫。但我所經歷的”佛系“是想爭取爭取不到,想努力卻對公司失望,想奮起卻不知道勁往哪里使的表面風輕云淡,內心火急火燎的狀態。
活在這種”佛系“保護色的4個月中,我的業績下滑的很嚴重,內耗也越來越大,結果是越”佛系“越不開心。
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佛系”之路,才發現我想要的從來都不是“佛系”本身,只是為了自己的弱點找一個避風港,心安理得的為自己失敗的生活和不上進的態度找一個借口。
在“錢,權,名”面前哪有那么多人可以處之泰然,一笑置之,我們想得到的從來不是真的“佛”而是輕而易舉的獲得。
二.現實世界真的不敢“佛”
成年人的世界背負著三座大山,房貸,養娃,養老。受委屈不敢吱聲,被不公平待遇不敢辭職,生病了不敢請假,因為一天不見錢,上有老下有小的內心就兵荒馬亂。
前公司一位一直活的很”佛系“的部門經理,因為業績下滑嚴重被老總當眾狠狠的踹了一腳,踉蹌了好多步才勉強站穩,他不敢表達辭職,連抱怨都是暗戳戳地在朋友圈寫下:“inner peace。”此后不敢在“佛系”生怕丟了飯碗。
而另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是人人羨慕的某司公務員,干著9:30上班,4:00多下班,雙休的神仙工作,背后是無法言語的焦慮。他說一個男人每月“五險一金”一扣到手3500還不夠孩子的輔導班,活的既焦慮又失落,研究生畢業的他掙的工資早已遠遠落后他本科在大廠工作的同事,為了補貼家用無奈做起微商,結果發現被很多老朋友屏蔽了他的“朋友圈”。
活著沒錢寸步難行,貧窮面前別提體面的活,那些努力致死的年輕人想的也不過是在急用時不至于為一分錢在熟人面前哀求的像個孫子。
三.“佛系”讓我痛不欲生
為了體驗極致的“佛系”我選擇了最決裂的生活方式“躺平”。辭掉了月薪過萬的國企工作后,我在家結結實實的躺了半年,存款從6位數快速縮到5位數,而這半年我活的一點不瀟灑。
沒有辭職前想象的快樂,旅游因為沒有收入,花的扣扣搜搜的并不開心;說著要實現的那些新的生活方式也因為種種原因一再被擱淺;而在如此經濟寒冬的當今,找一份說的過去的好工作難上加難。前幾年職場積累的資源付之一炬,工作那么多年的職場老鳥和新入職的新人一樣從頭再來,從頭積累,而當你發現比你年輕多的人都可以頤指氣使的指揮你工作時,所有曾經有過的“佛系”都變作為年輕買單的付費賬單。
體驗過“佛系”之后,以前看不上月入過萬的工作,現在一個月6000,每天工作13小時我也不敢在“佛系”的得過且過。而離開學校的1368天之后,我明白了比“996”,“007”更可怕的事沒有掙舒服錢的能力還吃不了掙“辛苦”錢的耐力。
丁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