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幾天,一位60多歲的老人來門診看病,主訴是近半年來上腹部脹滿不適,惡心、吃不下去,偶爾還有隱痛,并伴有進行性消瘦,但從未做過胃鏡檢查。當時就建議老人做一個胃鏡檢查。老人倒是同意,然而陪老人來的兒子卻極力反對:「我媽身體差,受不了那個罪,你
前幾天,一位60多歲的老人來門診看病,主訴是近半年來上腹部脹滿不適,惡心、吃不下去,偶爾還有隱痛,并伴有進行性消瘦,但從未做過胃鏡檢查。
當時就建議老人做一個胃鏡檢查。
老人倒是同意,然而陪老人來的兒子卻極力反對:「我媽身體差,受不了那個罪,你給開點藥吃吧,她這是老毛病了,不會是什么大病。」
在我費盡了口舌解釋了之后,才勉強同意做了無痛胃鏡檢查。
然而結果卻讓人扼腕嘆息:印戒細胞癌。
一周前,一位前來就醫的70多歲老者,因發現缺鐵性貧血就診,我首先建議患者進行內鏡檢查,患者害怕內鏡檢查,我只好先讓患者做了腹部CT檢查,CT檢查提示胃癌、可疑淋巴結轉移后,患者才同意接受了胃鏡檢查。
順便說一句:老爺兒們貧血,必有妖孽!
上個月,一位體檢幽門螺桿菌感染的40多歲患者前來復診,一見到我就說:「大夫,謝謝您建議我做了胃腸鏡檢查,我的結腸息肉已經發生癌變了,幸虧發現的早,內鏡下切除的很干凈,要是再拖個半年一年,我的腸子恐怕就保不住了。」
類似的悲劇每天都在上演
作為老人,可能對醫學常識了解不夠;
但是作為子女,愛父母,遠不是給他們點錢那么簡單!
一定要了解一些醫學常識,為了生我養我的爹娘——
有句話叫做:子欲養而親不在,那是何等的愧疚與傷心?
今天,要送各位一句話:「愛父母,就帶他們去做個胃鏡吧。」
相信很多人聽完都有想噴我的沖動——
「胃鏡那么難受,怎么忍心讓老人去遭那份兒罪?」
「又沒啥不舒服,干嘛要在胃里插根管子?你們醫生一定是想創收!」
你們噴,我先打個坐,碎碎念:世人謗我、辱我、輕我、笑我、欺我、賤我,無妨!
但凡有聽我的、照我說的做的,多年后一定會來感謝我!
哪些情況需要做胃鏡?
1、第一種情況:有癥狀。
這個好理解,有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反酸、燒心以及各種說不出來的上腹部難受的情況,做個胃鏡可以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即便結果沒有問題,也能很大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
敲黑板:
要搞清楚上消化道的問題,胃鏡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和影像學的鋇餐、CT等檢查比起來,只有胃鏡能直接觀察「食管-胃-十二指腸球部黏膜」的外觀形態,同時能在發現異常時活檢取病理。
CT了不起看看胃壁有沒有增厚,鋇餐看看有沒有巨大的龕影(潰瘍)、巨大的充盈缺損(占位)…可想而知,得多嚴重時才能在影像學檢查中發現問題啊。
更何況CT或鋇餐發現了問題,還是要做胃鏡并取病理……有些莆田系民營醫院更坑,我曾見過他們給病人做胃腸B超檢查,報告還煞有其事地打個「淺表性胃炎」……真想報警,不知道警察管不管?
2、第二種情況:沒癥狀,但年紀不輕。
原因很簡單——我們國家的胃癌、食管癌實在太多了。《2015中國癌癥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我國癌癥發病率排名前五的依次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結直腸癌。
2018年9月份,浙江組織了消化病專家去天臺地區對重點人群進行胃鏡檢查,當天做了30個胃鏡,22個是癌前病變或癌前疾病,2個當場確診胃癌!
早期胃癌患者里80%是沒有明顯癥狀的,即使有癥狀也是一些非典型性癥狀,如食欲不振、腹部不適等,患者很難引起重視。
李兆申院士曾說:我國胃癌死亡率高,主要因為80%的早期胃癌是沒有明顯癥狀的。很多胃癌患者發展至中晚期,吃不下東西、人瘦了,才想起來去檢查。
50歲以上是胃癌發病的重災區,在日本,40歲以上的人每1-2年就會做一次胃鏡篩查,我們也應該學習,防患于未然。
除了40歲以上人群,胃癌高發地區的居民、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有吸煙、飲酒等不良飲食習慣的人以及本身做過胃鏡,有癌前病變和疾病的患者,有消化道不適和Hp感染的患者都應該定期做內鏡檢查。
那么,胃鏡篩查究竟能解決多少問題?
胃里的其他毛病,比如潰瘍、息肉、萎縮、糜爛等等,只有胃鏡才能診斷。
再說,癌癥這玩意兒越早發現和治療,預后越好,等到晚期出現嚴重癥狀時,往往療效欠佳。
拿同樣胃癌重災區的鄰國日本來說,這些年由于胃鏡篩查工作做得好(45歲以上日本公民每年免費做胃鏡),早癌占了60%以上,也就是說在日本每10個被確診的胃癌中,起碼有6個是處于癌癥早期,這些早癌患者經過內鏡下微創手術后的十年生存率超過98%。
那么晚期胃癌的生存率呢?九死一生。
我國為早癌發現率低于30%,就是說70的患者被確診時后已經是中晚期,5年存活率低于30%!
所以,胃鏡篩查,是發現早癌的利器。是任何先進儀器無法取代的。
做胃鏡真的好難受?——有無痛的
其實在歐美國家、日本做胃鏡大多都是「無痛」的,相當于在醫院睡了一覺,沒有任何不適。在國內,以篩查為目的、不急著馬上做胃鏡的朋友也可以選擇無痛胃鏡,只是費用要比普通胃鏡貴(多出幾百元麻醉費),而且需要預約和等待,不像普通胃鏡一般當天就能做。
另外,無痛胃鏡的術前檢查也會多幾項,普通胃鏡一般查四項傳染病即可,無痛胃鏡通常還要檢查心電圖、血常規等。
當然,無痛胃鏡不是每個人都能做,以下人群考慮排除:
無痛胃鏡有沒有風險?
當然有,走在路上還有危險呢。
普通胃鏡存在極低的并發癥甚至死亡的風險,對于無痛胃鏡來說,除了胃鏡本身的風險,還要加上麻醉的風險。
請注意,這里的麻醉風險指在麻醉狀態下有極小概率出現循環系統抑制、誤吸、氣道阻塞等情況(絕大多數時候經過緊急處理都能轉危為安),并不是說麻醉會令做胃鏡檢查的人留下后遺癥。
當然,檢查當天請不要開車或騎車,畢竟打了麻藥,定向力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恢復。
如何減輕做普通胃鏡的痛苦?
對于不適宜做無痛胃鏡、急著做檢查沒工夫等或者想節省開支的朋友來說,只能選擇普通胃鏡了。不可否認,普通胃鏡的檢查過程確實難受,畢竟要在喉嚨里放一根并沒那么細的管子,有點惡心或異物感再正常不過。但做好以下兩點,還是能減輕部分痛苦的。
1.盡量淡定。大家都難受,為啥有人做之前、做之后都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呢?很多時候跟心理有關系,越恐懼越緊張,往往反應越強烈。同時,緊張的狀態也會給醫生的操作帶來一定負面影響,所以盡量忍忍吧,就三五分鐘。
2.好好聽醫生的指揮。做胃鏡之前,醫生會先給你喝一小瓶局麻藥(味道略銷魂),目的是減輕對插管的反應。等麻藥起效了、喉嚨覺得麻麻的之后,就側躺在床上擺好體位準備接受檢查。
這時醫生會讓你咬住口圈,并叮囑檢查時用鼻子吸氣,嘴巴慢慢呼氣,口水一定不要吞下去,讓口水流到手里拿的塑料彎盤里。
接下來就開始檢查了,你要做的就是堅持,醫生做得越仔細,就越不會出現疏漏。
發現一例早癌,拯救一條生命,挽救一個家庭。
真誠地說,對于內鏡醫生而言,長久的幸福感往往并不來源于月收入多少、發了幾篇論文、晉升了什么職稱,而是來源于一次次在顯示屏前尋寶般地努力分辨出輕微異常的黏膜,當真的發現早癌時,會覺得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時刻。
現今的內鏡技術已經非常發達,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出問題,但您若是拒絕檢查,等到出現明顯癥狀再去檢查,往往已無回天之術。
《扁鵲見蔡桓公》曰:“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參考文獻
[1] Chen W, Zheng R, Baade P 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6, 66(2): 115-132.
王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