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自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開展以來,站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立足服務“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以促進轄區農戶創業增收為目標,精心策劃了“產業興旺·富美站街”,“村官講故事”等志愿服務項目,緊緊圍繞服
自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開展以來,站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立足服務“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以促進轄區農戶創業增收為目標,精心策劃了“產業興旺·富美站街”,“村官講故事”等志愿服務項目,緊緊圍繞服務“一品一業、百業富貴”農業品牌戰略布局,著力加強宣傳力度,廣泛開展品牌宣傳,強化品牌意識,重視扶持培育,把農產品品牌建設作為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手段來抓,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知名度的農產品品牌。
樹立優質農業品牌
在農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競爭力,消費者也把品牌作為識別農產品品質的大背景下,站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脫貧攻堅志愿服務隊和助力騰飛志愿服務隊對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和農產品基地認定、QS認證、標準化建設農產品牌進行大力扶持,不斷落實農發資金和扶貧資金。積極申請幫助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注冊商標和質量認證,創建自己的品牌。截至目前,全鎮共有“三品一標”認證12個,注冊有“村嬸”、“滿孃”等知名品牌,而沙井茶葉、水淹壩蔬菜也通過口口相傳而聲名遠播。
夯實品牌質量基礎
脫貧攻堅志愿服務隊和助力騰飛志愿服務隊大力推進農村“三變”改革,通過引進實力農業企業持續深入推進種植技術標準化、規范化,以高效高質的農產品夯實品牌基礎,提升品牌影響力。如目前正在實施的300萬蔬菜大棚項目,該項目計劃建設129座高標準溫室大棚及育苗大棚,建成后將為坪子村的水淹壩蔬菜產業、破巖村的“高山紅”辣椒產業及雞場村的蔬菜產業的產品質量帶來極大的提升,“育苗-生產-銷售”的模式得以進一步完善,訂單農業也將因大棚的建成得以更快實現。
講好站街品牌故事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品牌,站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愿者們成功挖掘出了具有濃厚“站街故事”的茶文化——沙井茶。在文化推廣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充分考察了解,查證史料的努力下,站街鎮悠久彌長的茶文化再次走進了大眾。據悉,沙井茶站在明成祖永樂年間便已有種植,清道光年間開始小有名氣。民國十七年(1928年)8月,時任貴州省主席的周西成品嘗沙井茶后評價“清甜可口,清心定神,好茶”。從此沙井茶成為了清鎮周邊茗者買茶的必備之選,沙井茶一度供不應求。截至目前,貓場村沙井茶種植規模已達1152畝。
下步,站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將緊緊圍繞沙井茶葉源遠流長的發展史,通過“村官講故事”志愿服務項目,將茶產業發展與茶文化傳承相融合,讓栽茶、采茶、品茶等傳統民間技藝、鄉風民俗不斷發揚光大,勾勒“醉”美茶園,講述好沙井茶故事,讓每一位品茶者通過茶葉觸摸沙井茶文化。
張夕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