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神舟十二號飛船攜帶三名航天員飛天后三名航天員將進入天和核心艙。這次載人航天的看點特別多,不僅有自主研發的太空用機械臂,有用于太空育種的南靖蘭花種子,而且有中國建造的外太空空間站。而中國改良的二代飛天宇航服也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位于酒泉衛星
神舟十二號飛船攜帶三名航天員飛天后三名航天員將進入天和核心艙。這次載人航天的看點特別多,不僅有自主研發的太空用機械臂,有用于太空育種的南靖蘭花種子,而且有中國建造的外太空空間站。而中國改良的二代飛天宇航服也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
位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十二號飛船
一、宇航服對宇航員究竟有多重要?
宇航服是保護宇航員在飛船艙外安全作業的“第二條命”。由于宇宙無氧、無重力、高輻射的環境,宇航員在艙外工作十分危險。為了做好防護工作,無論哪國的航天服都做得非常厚重。
1、宇航服首先能保持宇航員正常的體溫
宇航服主要通過內部的貼身“內衣”維持體內的常溫,讓人體維持37攝氏度的正常體溫。“內衣”內部布滿水管,有蒸餾水在水管內部流動,可以吸收掉身體發出的熱量,然后又會有一個專門的裝置來處理發熱的蒸餾水。
2、宇航服能維持正常的氣壓值,讓宇航員處于與地球一致的氣壓
由于外太空是低氣壓環境,沒穿低氣壓防護服的人會因為氣壓過低導致血液沸騰而死亡。
3、宇航服能阻擋極強的宇宙射線
由于大氣層的保護作用,地球上的人類承受的宇宙輻射相比在太空中是非常低的。而太空的宇航員在強宇宙輻射環境下工作以及生活,如果沒有防輻射設備保護,宇航員必定會死于輻射病。
4、宇航服能為宇航員提供氧氣,處理排出的二氧化碳
宇宙是無氧氣的真空環境,人類不帶呼吸裝置呆在宇宙中一兩分鐘內就會死亡。
因此,宇航服對宇航員來說十分重要。
由此能想象,制造能同時達到這幾點要求的宇航服有多困難。不僅需要完整的工業產業鏈以及強大的工業能力,而且需要發達的科技實力。也正因為如此,目前世界上能自主生產宇航服的國家除了美國、俄羅斯就只有中國了。
二、我國第二代飛天宇航服有什么特點?
飛天宇航服是中國學習了俄羅斯海鷹航天服的先進技術后自主生產的。目前飛天宇航服已發展出了兩代。
第一代飛天航天服于2008年成功使用。當時宇航員翟志剛穿著宇航服完成了太空漫步。第一代飛天航天服重量為120千克,高2米,配備有1.3米高的生命保障系統背包??芍С钟詈絾T進行至少4小時的艙外活動,能重復使用5次以上。當時航天員的宇航服造價為3000多萬人民幣。
第二代飛天宇航服于2021年7月4日被劉伯明、湯洪波用于出倉作業穿著,用于在機械臂上作業。后續在機械臂的幫助下完成了在空間站外殼組裝設備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代宇航服的制造成本仍然是3000多萬元人民幣。
第二代飛天宇航服相對第一代更靈活。雖然重量達130公斤,但是使用非常方便。二代飛天航天服的穿脫特別靈活,只需要五分鐘就可以完成。使用輕量化設計,鏤空了一些多余的部件。
此外,二代飛天航天服可以根據使用者身高的不同調節高度。高度范圍為1.6米到1.8米。比起以往的航天服只能是根據航天員的情況量身定制,一人一套顯得更為便捷和具有普適性。更為重要的是二代飛天航天服在重要關節部位采用氣密軸承,活動更輕便。
宇航員除了宇航服,手套也至關重要的。
在進行艙外作業的宇航員必須配備一雙防護性好又靈活的太空手套,以往的太空手套為了保證宇航員的安全,制造得都特別厚重,宇航員進行艙外作業手指活動十分笨拙。我國科學家為了克服這個問題,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在神舟十二號升天之前解決了手套防護笨重與靈活性相沖突的問題。
在艙外作業手套是為每位航天員量身定做的,看上去特別厚實。除了大拇指單獨一個指套外,其他四指都共用一個指套。手套的外層為纖維織物。有兩層氣密層,氣密性特別好。使用特殊隔熱橡膠材料,能耐受100℃的高溫。
但是這只是看起來笨重,實則另有洞天。指尖部分為了保持觸覺只制造了一層氣密層,手背內有兩層真空隔熱層。手心握物部位設置有橡膠材質的防滑粒,可握住25毫米粗細的物品。手背上裝有可翻折的熱防護蓋片,覆蓋在手指上??煞D的熱防護蓋片提高此部位的熱防護能力又保證手指的關節活動性。
三、動力裝甲宇航服是什么,真的可能被制造出嗎?
(此節內容中動力裝甲太空服為科幻產品,目前尚未研制出來)
在未能踏上宇宙之前,人類就曾幻想未來太空服是什么樣子?1959年美國知名科幻小說作家羅伯特·海因萊因在代表作《星船傘兵》就提出了——動力裝甲太空服。
小說中動力裝甲太空服把軍用外骨骼以及宇航服的技術巧妙結合在一起,為穿戴者提供了一個舒適且安全的穿戴環境。動力裝甲長度為兩米,重量為一噸,可以在任何環境(包括外太空)使用。擁有極強的火力以及機動性,行動輕快敏捷,甚至可以短程飛行。
動力裝甲太空服已經很牛了,但又有人在此概念上衍生出更加厲害的未來太空服——核動力裝甲太空服。
核動力裝甲太空服內部自帶空調,可以排出核熔爐產生的熱量,保持動力甲穿戴的舒適性,肩部用于儲備彈藥以及醫療器材,使用者可以不用背負彈藥包以及醫療包。
此外,它擁有自動醫療系統,在使用者的手臂或者腿部受到嚴重損傷時,會自動用止血帶扎住傷口并注射鎮靜劑。頭盔面罩擁有強大的輔助瞄準系統,可以和制式步槍搭配使用。更為關鍵的是它能免疫大部分武器的射擊,且可以在各種惡劣環境下使用。就算是7天不對其進行整修,依然能正常保持內循環。
雖然目前軍用外骨骼的技術還不是十分成熟,太空服的設計也僅有三國掌握核心技術。但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軍事發展的客觀需求。核動力裝甲太空服的高機動性、高防護性以及強環境適應性是太空服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中國在二代飛天航天服上革命性地采用氣密軸承技術為動力甲技術的逐漸成熟做出了鋪墊。
你認為我國有沒有必要投入大量資本來研究這種擁有核動力裝甲技術的太空服,以及這種太空服實用性強不強?評論區留言討論吧
高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