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香港,已經成為全球房價最高的居住地;連續7年蟬聯世界最難買房的城市。全城均價20萬/㎡,普通的年輕人需要工作60年才能擁有一套40平米的蝸居。年初香港出了一個針對年輕男女的小戶型,26平米一套房,售價1090港幣,也就是42萬/㎡港幣的辣手
香港,已經成為全球房價最高的居住地;連續7年蟬聯世界最難買房的城市。
全城均價20萬/㎡,普通的年輕人需要工作60年才能擁有一套40平米的蝸居。年初香港出了一個針對年輕男女的小戶型,26平米一套房,售價1090港幣,也就是42萬/㎡港幣的辣手價格。
蔡少芬在香港的家只有80平米;陳浩民的家120平米,但要住6個人,只能安排孩子住在客廳。這些港星的居住條件和內地明星動輒幾百平的大平層或獨棟別墅可謂天差地別。
而香港人習慣用“癲”來形容香港的房價。并自諷:樓價有多癲,人性就有多瘋狂。
最近看了香港關于買房的紀錄片《有樓萬事足》,其中羅列了香港當下年輕人買房租房的困窘之態。通過樓市也可以對眾生百態窺探一二。
有樓有高潮,沒樓我不依
單身靚女,年紀22歲,職業珠寶店職員,兼職平面模特。宣言:沒樓不要來煩我!
這位單身靚女膚白貌美大長腿,帶著年輕和美麗的優越感出口驚人:有樓,女人才會有高潮。所以,男人給女人買房,讓女人在一個安靜的地方繁衍下一代,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靚女的要求也是不低。寸土寸金的地方一張口都敢要200平的房子!
在這位靚女的認知中:錢,不是她操心的問題。
為此,她也是理論充足。
以人類祖先為例,公猴負責出去搶地盤母猴就負責選條件好的公猴,繁衍下一代。條件好的公猴當然需要有一個洞穴。而且洞穴不能太小。
如此分析,原來國人的買房難的問題,竟然從遠祖時代就開始了!
而這番言論也直接被港男以“不要臉”無情回擊。這位年紀相仿的港男反唇相譏:
大姐,現在什么年代?你還覺得男人一定要包養女人?如果要說傳統,以前的男人有房子,但是不止你一個老婆,有好幾個侍妾,你又是否能接受呢?
對于這樣的質疑,靚女微微一笑深藏功名。表示自己完全不介意,好東西本來就是有很多人搶的。只要保障自己妻子和房子的權益即可。
香港的一項民意調查,超7成港人認為結婚前必須買房。而片中這樣有貌有料,對男方要求頗高的港女也不在少數。
很多女人認為,我真心真意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給對方,對方也要拿出足夠的誠意。那誠意是什么?還有比買房更能表達男人誠意的方式嗎?
可謂:愛情誠可貴,樓房價更高。
不吃不喝,把青春奉獻給買房
·在校女大學生,年齡21歲。宣言:買房改變命運。
21歲的女大學生目標是26歲前買房。堅信“有房在手,別人眼光都不一樣”的女大學生為了這個目標,每個禮拜要做十幾份兼職--平面模特、保險經紀等等。
付出總有回報。還在念書的她目前收入也是不菲,平均四五萬一個月,好的時候會有十幾萬。完全一副未來精英女強人的樣子。
這樣的努力拼搏下,26歲前買房問題應該不大!
50元哥,年齡40歲。職業貿易公司小老板。宣言:自己不吃,房子也要先吃。
50元哥在念大學時就頗有覺悟,認為買房要趁早。所以給自己制定了一套買房的“十年人生大計”。
在這十年計劃中,不管經濟如何,每天自己最多只能花50元。
而這50元,也是身體力行到生活的每個細節中:能走路絕不坐車,能帶飯絕不外食,能宅著絕不見朋友。
即使馬上要進入全民5G時代,50元哥依然用著2G手機;想唱歌絕不去KTV,一個人插著耳機對著電腦也能唱到嗨爆;洗澡不可以浪費家里的水,跑步到學校浴室洗個痛快。
而戀愛對于50元哥來說更是奢侈品。他有一套自己的擇偶標準:女孩子不要旅行,不要買東西,要會還價,喜歡運動--這樣約會項目可以選擇爬山,且走路不用打車。
真是一手精細的好算盤啊!所以單身多年不是沒有道理!
最終,50元哥在短短8年之內存到了300萬,買了一套價值600萬的66平米房子。
比起每天有限開銷的50元哥,下面要講的90后眼鏡妹更是長江后浪推前浪。
別人每個月存80%的薪水就算相當厲害了,這位妹妹每個月存105%。月入僅萬元的她只用了短短3年存了40萬首期買房!
105%姐,23歲,職業文員,宣言:我的開銷是別人的,我的房子是自己的。
這位105%姐是怎么做到吃穿用度一分錢不花,每月存儲105%的呢?
首先,吃穿住行全部靠家里,即使老媽板臉,也堅決不給家用;
其次,化妝品、外食、約會費用全部男友負擔,自己一分不出;
最后,偶爾炒炒股票買買基金,就是額外5%的收入啦。
善于存錢的105%姐對男女關系也是非常精準的劃分。
男友的房子是男友的,自己的房子歸自己。但結婚希望男方把房子拿出來住。自己的房子卻不允許任何人染指。
好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以上這種不吃不喝全面供房的做法也引起了很多年輕人的質疑。
這一部分反對者認為,青春不是用錢可以衡量的,青春是一閃而過的。而在人生最美好的時間里,可以用自己有限的金錢,去旅游去冒險,去感知不一樣的世界。
不買房,萬物皆可住
港人平均居住面積只有16平米,而劏房戶(隔間房)人均居住面積只有5平米。香港的每只豬,都可以住到6~9平米的豬圈。
真是,寸土寸金的地方,人不如豬。
而阿Q的港人戲說道:住在小空間里,做人會變得積極。果然是港人精神,能屈能伸。
工廈小情侶,年紀20歲,職業網站編輯。
工廈,是廢棄工業大廈的簡稱。因為租金便宜,成為很多年輕人租房的首選。
這對情侶所租的工廈單位面積17平米,月租金4400元。
工廈單位雖然狹小閉塞,優點是有二人空間。缺點是隔音太差,沒有熱水器,也沒有洗澡的地方。
雖然居住條件不怎么樣,勝在倆人感情甜蜜。深陷愛情的男女,無論住在哪里都是一種幸福。
比工廈更便宜的住處,還有貨柜。3500元的月租,方方正正,涼爽宜人。麻雀雖小卻一應俱全。
20平米的貨柜,比很多棺材房大小的樓房寬敞很多。廚房、淋浴間、衛生間倒是齊全的很。
唯一的缺點是蛇蟲鼠蟻比較多。蜘蛛有拳頭那么大,蟑螂也能飛到人的頭頂上。
而長期住在貨柜里的ICY小姐認為,人生最慘的不是住貨柜,而是用幾百萬元買的樓房只有貨柜屋的1/3大小。
28歲的創業女孩,為了節省自己的創業基金,選擇住在店鋪的閣樓上。
閣樓空間不足0.5平米,人無法站立。三急的話去隔壁餐廳借廁所,洗澡去體育館或者在店鋪里直接擦澡。
所有的委曲求全為了創業,創業為了賺錢,而賺錢為了買樓。
人生悲苦循環可見一斑。
香港只是一個角落的代表,這個世界越來越多的城市,像香港一樣,人群難以寄居。
小時候,總是以為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就能實現夢想;長大了后才發現,自己永遠跟不上世界的腳步。
是夢想重要,還是買房重要--成為當下年輕人最困擾的問題。而很多被蝸居困住的夢想,就一日日地消磨在瘋狂上漲的房價之中。
高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