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太極拳論說“勁起于腳跟,主宰于腰,形于手”,這是太極拳理論上的一個重大的課題。
可惜可嘆的是,大多數的大師名家沒有正確理解這個重大的課題,淪為二流的半成品太極拳,徒有虛名。
太極拳勁起于腳跟,非用腳蹬地,而與“勁起于手”一樣,由心意產生。
一、 “ 以心運氣,務沉著,乃能收斂入骨。”此勁起于手的練法口訣,此勁由心意產生,故曰“以心運氣”也,此由上而下、由心入身也。
以心運氣,勁起于手,收斂入脊柱、入于腰,松沉入腳底。
二、 “以氣運身,務順遂,乃能便利從心?!贝思词恰皠牌鹩谀_跟,主宰于腰,形于手”的練法口訣。以心運氣是以心練拳,此則是練拳入心。此乃由下而上、由身入心也,“便利從心”必須腳下無根之活步也。
以氣運身,是內勁已經養成,受心意驅使,可以任意而行了。
既然說是“便利從心”,則必然是腳下無根的活步,隨時聽命,意動形隨。
三、 只有由心意產生的“內勁”,才是“便利從心、從心所欲”的,主宰于腰,不借外物。用腳蹬地的話,則是主宰于腳了,黏附于大地了,而不是“便利從心”了。
太極拳要研究“松空圓活”之道,全身如氣球,打拳如懸空,才能便利從心。
借天借地,凡是有所依憑則必受其制約,安能從心所欲?
只有主宰于腰、勁由內之心意所生出,才是獨立自主的“自立太極”。
四、 勁起于手,是把意念力放在手上,舉輕若重,拈一羽而重若泰山。同樣地,勁起于足跟,也就是意念力加在腳上,就是“趟泥步、摩擦步、拖拉步”是也。用手或腳上的意念力、精神假借作用激發腰間內勁,實現“主宰于腰”也。而絕不是用腳蹬地的僵直拙力。
《拳論》云,“每一動,惟手先著力,隨即松開。猶須貫串,不外起承轉合。
始而意動,既而勁動,轉接要一線串成。
氣宜鼓蕩,神宜內斂。
勿使有缺欠處,勿使有凹凸處,勿使有斷續處。
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p>
上面此一段拳論,精彩絕倫,字字皆有著落,無一個多余的字,細思之則如醍醐灌頂。
“始而意動,既而勁動,轉接要一線串成。”這正是說的“以心運氣,務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順遂,乃能便利從心?!眱删淙撘痪€串成,是一個整體。
也就是一個起承轉合、一個接化發、一個“擎引松放”的完整內勁運行的過程。
所以說,“每一動,惟手先著力,隨即松開”就是完成了由手入腳的“松沉勁、走化勁”。然后“勁起于腳跟、形于手”,轉接要一線串成,勿使有缺欠、凹凸、斷續,這正是“以腰為軸,手足為轉輪”是也,故曰“氣宜鼓蕩,神宜內斂”,腰為主宰是圓心,手足為一個圓形,完成一個陰陽化發的拳勢。
五、 在用手或腳激活腰間內勁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勁起于腰”,手腳輕靈,就是能“從心所欲”,“無極生太極”了,心意一動則腰勁響應,心意與腰間內勁已經合而為一,回歸生命本能的不須意識支配的自然狀態了。與“用腳蹬地”的外家后天拙力,已經天泥殊途,永不相關了。
太極拳的高級階段是如履薄冰、水面上行走、手腳輕靈,還怎么會有“用腳蹬地”的拙力呢?
本搜索號《太極拳天下第一門》揖手 2021/05/17 星期一
王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