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七種方法,助你練習引體向上
■袁宇航 馮魏
在普通人耳熟能詳的幾個經典力量訓練動作中,引體向上備受矚目。引體向上,是我軍基礎體能考核的課目之一,當然,它的難度之高也是不言而喻的。
練習引體向上,有著眾多的好處,這也是很多體能測試選擇它來衡量個人肌肉能力的原因。除了獲得肌肉發達的體魄外,它對籃球、游泳、登山、帆船等運動也大有裨益。
但是,引體向上確實比較難,尤其是對于新戰友來說,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完成引體向上,有人甚至一個都做不了。那么用什么訓練方法才能快速提高引體向上的水平呢?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方法失當,事倍功半。下面這幾種方法可供參考。
· 1 ·
吊杠訓練法。這是很多戰友練習引體向上的必經之路。吊杠主要練習抓握力,手腕要扣緊,盡量加大手掌與單杠的接觸面積。根據個人的力量差異,每次訓練可選擇30秒、45秒或60秒來進行,每組三次。練完應能感覺到前臂酸脹,這是肱橈肌發力的結果。在練習一段時間后,可將毛巾纏到單杠上,增加訓練的難度,對前臂肌群進行深度刺激。
· 2 ·
強迫次數訓練法。這種方法不需要克服整個身體的重量,雙腳可以踩地或凳子,以減輕負重。雙腳的蹬力越大,引體向上就越簡單。
該方法有兩個目標:在鍛煉過程中增強肌肉力量;讓肌肉通過更加高效的協同方式來共同發力。這種減輕負重的方式可以讓新戰友在數次鍛煉后實現零的突破。
當你有能力獨立做引體向上時,強迫次數訓練法還可助你突破極限。假如你能做5個引體向上,但第6個怎么也做不了時,可以使用這種減重方式來做第6個。堅持下來,背部肌肉得到鍛煉的程度就會更高,經過幾次的強迫次數訓練后,你就可以在無須減重的條件下完成第6個引體向上。
· 3 ·
離心訓練法。如果官兵做引體向上時無法將身體向上抬起,那就可以把重點放在動作的下降階段。這種方法的目的是阻礙身體的下降,讓下降速度盡可能地慢。
離心訓練法能夠強化肌肉力量。這種負向用力很快就可以轉變為正向階段的力量,助你實現突破,做更多的引體向上。
· 4 ·
部分動作訓練法。如果剛開始戰友無法做出完整的引體向上,也不要氣餒。此時,你可以通過部分動作訓練法進行練習,不是從低處向上提拉,而是從高處開始。
理想的運動狀態是窄握反手,當頸部靠近固定杠時,下降1至2厘米,然后再次拉升。剛開始即使你無法拉升,也要盡可能將這個姿態保持更長時間。每次鍛煉之后,你的肌肉力量都會增加,信心會增強,身體也會更加自如。相信,很快你就可以做出一個完整的引體向上了。
· 5 ·
分散式容量訓練法。如果你想在單杠上有出色的表現,那么就需要用到分散式容量訓練法了。分散式容量訓練法的關鍵就是高頻率、低容量,每天練兩次或兩次以上,每次都不能練過度,一般是一到兩組,否則一晚上肌肉根本恢復不過來。高頻率,是提高耐力的首要條件。
· 6 ·
階梯式訓練法。是指在訓練時,先從低次數練起,然后稍作休息;接著再增加次數去練,再稍作休息……如此反復直到增加的次數完成不了,結束訓練。階梯式訓練法的優勢在于訓練效率更高,訓練量更多,也會讓你的成績提升更快。比如,官兵可以第一組做1次,第二組做3次,第三組做5次……這樣循環下去,直到無法堅持。
· 7 ·
負重訓練法。負重訓練是提高引體向上水平的另一個有效途徑。達到一定能力后,戰友可以選擇在腰上掛上沙袋或者杠鈴片,然后再去做引體向上。杠鈴片的選擇,建議量力而行,一般可以從1公斤杠鈴片先練起,當自己能輕松完成時再增加重量。當然,也可以將彈力帶一端固定在地面的重物上,另一端系在腰間來增加負重。
要想成為引體向上達人,并不容易,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方能久久為功。當然,在付出辛勤汗水的同時,最好能找到合適的方法。方法對了,就不怕路遠。
用堅持突破瓶頸
■金遠洋 李嘉唯
引體向上很難,一度令部分戰友望而生畏。
想要攻克這個難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引體向上究竟難在何處?
引體向上、深蹲等動作都屬于身體位移類動作,這類動作相對較難。因為它們需要你通過做功,將身體在空間中進行整體移動。此外,在練習引體向上時還有一個悖論,就是無論你肌肉有多強,只要體重越大,做引體向上就會越難。有些戰友雖然很瘦弱,肌肉也不明顯,但由于體重輕,做引體向上就要輕松不少。
當然,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訓練后,大多數人都能完成引體向上。在實現初步目標后,有時我們會遭遇這樣的一個困境:不管你怎么努力,引體向上的個數總是停滯不前、沒有起色,無論你是加大訓練量,還是改變訓練方法,結果總是達不到你的預期。
這種狀態,我們稱之為訓練的瓶頸期。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打破這種僵局呢?
首先,要坦然接受瓶頸期。遭遇瓶頸,說明之前一段時間的訓練效果顯著,水平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只不過現在進步慢了。
其次,從訓練細節上來說,努力培養背部肌肉的協同發力感有助于引體向上的訓練。很多新手剛開始練引體向上時,總以為主要靠的是手臂力量。其實,正握引體向上的發力肌群主要是背闊肌、大圓肌、斜方肌下部。因此,我們在進行引體向上訓練時,每一次都要盡可能地尋找背部肌肉發力的感覺。在運動人體科學中稱之為“肌肉的募集性”,即你做某一個動作時能聚焦到更多的肌肉一起參與進來,幫助你更好地發力。長期訓練之后,良好的發力感能提升引體向上的能力。
最后,就是要把握循序漸進的原則。無論是力量訓練,還是有氧運動,這點都非常重要。引體向上的訓練,當然也不例外。
瓶頸期,也是我們自省的機會。要知道,訓練瓶頸期的背后,恰恰就是蛻變的契機。一旦你積極面對,也可能就會迎來飛躍。畢竟,百尺竿頭每進一步都不容易。
(本文刊于《解放軍報》2021年3月31日第9版)
來源: 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