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歐洲西北部的大西洋海面上位于北緯50°30′~55°30′、西經(jīng)5°30′~10°30′的區(qū)位上是一座被蒼翠碧綠的林木所籠罩的島嶼,人們習慣性地稱其為“綠寶石島”,而這座島的正式名稱則是愛爾蘭島。愛爾蘭島南北長475公里、東西寬275公里,全島總面積約6.4萬平方公里。就是在這么一座并不太大的島嶼上分布著兩個國家的領土:一個是愛爾蘭共和國,另一個是英國治下的北愛爾蘭。
愛爾蘭島之所以會形成這樣一種格局是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早在距今七千多年前愛爾蘭島上就已有遠古人類活動的蹤跡,然而這些島上最早的原住民卻和美洲的印第安人一樣最終被其他民族征服同化,所以這些愛爾蘭島上最早的原住民其實并不是今天的愛爾蘭人的直系祖先。公元前6世紀凱爾特人陸續(xù)從中歐入侵愛爾蘭,逐漸形成統(tǒng)一的文字和語言,建立起至少五個小王國。
這五個王國分別是厄爾斯特、康諾赫特、蒙斯特、南倫斯特和北倫斯特。這一時期因此也被稱為“五王統(tǒng)治”時期。每個王國下面又分成若干個被稱為“圖爾斯”(Tuath)的氏族部落。當時愛爾蘭全島大約有150多個“圖爾斯”。各部族中實力最強的首領會被大家推舉為“最高國王”。這位“最高國王”可以不定期召集“諸王會議”以決定全島大事。島上第一個有據(jù)可查的最高國王來自康諾赫特王國。
這些凱爾特人是現(xiàn)代愛爾蘭人目前已知的最早直系祖先。這些凱爾特人在島上建造了固定的木制房屋,過著一種氏族集團式的生活。到了公元1世紀凱爾特文化之花已在整個島上盛開:凱爾特人世代流傳的民間傳說、動聽的民謠使民族的夜晚富有詩情畫意。島上五谷豐登、牛羊成群,遼闊的牧場綠草如茵,森林里生長著四季常青的樹木。這時的愛爾蘭島呈現(xiàn)出一派和平安寧的景象。
愛爾蘭島東面的不列顛島大約相當于3.27個愛爾蘭島那么大。在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之間還有一個面積只有572平方公里的馬恩島。這三個島由于歷史上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合稱“英倫三島”。當凱爾特人在愛爾蘭島逐漸站穩(wěn)腳跟時另一部分凱爾特人也從歐洲大陸涌入不列顛島,所以這一時期愛爾蘭島和不列顛島英都是凱爾特人的地盤。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迪烏斯率四萬大軍入侵不列顛。
羅馬人用三年時間征服了不列顛島中部和南部地區(qū)(也就是今天的英格蘭),而在不列顛島北部今天蘇格蘭人的祖先頑強地抵抗了羅馬的入侵并維持了自己的獨立地位。羅馬不得不在不列顛修筑了哈德良長城以抵御北方凱爾特人對不列顛中部和南部地區(qū)的侵襲。從此哈德良長城以南的不列顛島(如今的英格蘭)開始受到羅馬文明的影響,而愛爾蘭島則仍處于一種原始封閉的世外桃源般的狀態(tài)。
西羅馬帝國滅亡之際歐洲大陸的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三支日耳曼部族進入不列顛,后來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逐漸融合形成英格蘭人,不列顛島上的凱爾特人則被迫退到了今天的蘇格蘭和威爾士。由此可見愛爾蘭、蘇格蘭、威爾士等地與英格蘭其實有著不同的歷史源頭:愛爾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的祖先是凱爾特人;英格蘭人則是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后裔。
在《哈利·波特》中紅發(fā)的羅恩·韋斯萊一家是被金發(fā)碧眼的馬爾福所瞧不起的。紅發(fā)實際上是凱爾特人的一大基本體貌特征,這和金發(fā)碧眼的盎格魯薩克遜人存在較為明顯的差別。如今我們通常所說的“英國”其實只是一種通俗的說法,事實上這個國家的正式國名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四部分共同組成的。
如果用我們中國人傳統(tǒng)的“大一統(tǒng)”觀念來理解英國政治,那么就只能得出隔岸觀火霧里看花的結論。實際上在英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中從來就沒有“大英”的認同: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北愛爾蘭人都有各自的民族心理認同。如今在構成聯(lián)合王國的四部分中英格蘭由于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jīng)濟最發(fā)達,所以客觀上處于相對強勢的地位,然而這不代表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等地只是英格蘭的附庸。
事實上構成聯(lián)合王國的四大主體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并不存在誰附屬于誰的問題。愛爾蘭、蘇格蘭、威爾士并不是加入了英格蘭,而是作為平等主體與英格蘭組成聯(lián)合王國。秦始皇橫掃六國后通過采取書同文車同軌等一系列措施才得以鞏固大一統(tǒng)帝國,然而這樣的情況在英國是不存在的:喜歡看足球賽的人可能都留意到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一直都是以單獨身份參加世界杯足球賽的。
如果你到威爾士、蘇格蘭、北愛爾蘭等地旅游千萬不要稱呼他們“ English”(英格蘭人),也不要稱呼他們?yōu)閁K(聯(lián)合王國)人或British(大英)人。因為他們只會認同自己是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北愛爾蘭人。他們相當在意自己的民族獨立性。即使是在作為主體民族的英格蘭聚居區(qū)也只會以英格蘭人自居,而不會以聯(lián)合王國人或大英人自居,也就是就連英格蘭人自己都沒“大英”身份認同。
11世紀初的諾曼底王朝時期威廉一世將威爾士變?yōu)橛⒏裉m的附庸地。到了1216年威爾士又進一步從王國降為英格蘭的公國。1284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發(fā)兵徹底征服整個威爾士并于同年頒行《威爾士法》。此后英格蘭不斷增強對威爾士的統(tǒng)治。也就是從這時起英國歷代王儲均有一個“威爾士親王”的頭銜。此后威爾士有過幾次鬧獨立的起義,但都被鎮(zhèn)壓下去。
從1284年至今這700多年的歷史里威爾士基本上是始終處于英格蘭較為穩(wěn)固的統(tǒng)治之下。威爾士國土面積20779 平方公里,相當于蘇格蘭的27%左右;威爾士人口309萬左右,相當于蘇格蘭的57%左右。最早被英格蘭征服且自身實力有限的威爾士還算相對比較穩(wěn)定,而蘇格蘭、愛爾蘭與英格蘭的關系就要糾結許多。時至今日即使是與英格蘭同樣位于不列顛島上的蘇格蘭也尚未被英格蘭完全同化。
如今蘇格蘭盡管與英格蘭屢有齟齬,不過至少目前為止蘇格蘭仍留在聯(lián)合王國內。相比之下與英格蘭隔海相望的愛爾蘭似乎由始至終就從來也沒在心理上認可過英格蘭的統(tǒng)治。作為凱爾特人后裔的愛爾蘭、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在人種上和英格蘭人存在差異性,相比之下與英格蘭隔海相望的愛爾蘭在地緣關系上要比蘇格蘭人、威爾士與英格蘭更為疏遠。
公元432年一個叫做帕特里克的英格蘭牧師來到愛爾蘭島傳播基督教及羅馬文化。一開始信仰原始宗教的愛爾蘭人對他的說教根本不感興趣。當時愛爾蘭人甚至一度打算用石頭砸死這位牧師。帕特里克在生死關頭隨手抓起身旁的一串三葉草,然后用他那生動活潑的演說技藝慷慨激情地講解了三位一體的基督原理。一番講解之后他猶如奇跡般被島上居民奉若神明。
從此基督教就深深扎根于愛爾蘭,三葉草也因此被視為愛爾蘭的民族象征,而這位帕特里克牧師則被愛爾蘭人尊奉為“圣帕特里克”。基督教內部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不同的教派:愛爾蘭人所信奉的是天主教,而英格蘭人所信奉的是新教安立甘宗(英國國教)。相比之下蘇格蘭人所信奉的蘇格蘭長老會也屬于新教,所以蘇格蘭與英格蘭的關系還是要比愛爾蘭更為密切一些。
愛爾蘭的官方語言有兩種:愛爾蘭的第一官方語言是愛爾蘭語,而另一種官方語言則是英語。盡管愛爾蘭幾乎全民都會說英語,但多年來愛爾蘭始終致力于保護愛爾蘭語。由此可見愛爾蘭在人種、宗教、語言等各方面均與英格蘭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性。當然全世界任何兩個民族之間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差異性并不會必然導致兩個民族的尖銳對立。
真正導致愛爾蘭人和英格蘭不對付的是雙方在歷史上結下的恩怨。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上愛爾蘭始終處于氏族部落形態(tài),從來也沒能形成過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這種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引來了周邊勢力的覬覦之心:丹麥人、諾曼人、挪威人相繼入侵愛爾蘭。1155年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以“重建愛爾蘭社會秩序”和“榮耀上帝”為由從教皇阿德利安四世那里取得愛爾蘭的最高宗主權。
1171年亨利二世率領4萬英格蘭大軍登陸愛爾蘭。英格蘭人在都柏林戰(zhàn)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后大多數(shù)愛爾蘭教士站到了亨利二世一邊,主教會議也宣布效忠教皇并遵守羅馬教會的宗教儀式。就這樣通過軍事與宗教的雙重征服使愛爾蘭被納入到英國和羅馬教會的治下。不過這時的英格蘭只是取得對愛爾蘭名義上的統(tǒng)治權:事實上他們只占據(jù)了都柏林附近一小塊區(qū)域,島上大部分領土還是處于愛爾蘭當?shù)厝说目刂葡隆?/p>
然而從這時起英格蘭就堅持聲稱對整個愛爾蘭擁有宗主權。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成為愛爾蘭國王,不過這并不意味著英格蘭和愛爾蘭的合并,事實上雙方依然是兩個國家,只是共同擁戴一位君主。可與此同時英格蘭人對愛爾蘭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移民和殖民活動:英格蘭開始采取“沒收與殖民分頭并進、雙管齊下”的方針向愛爾蘭內陸擴張,從而擴大了英格蘭人對愛爾蘭島的統(tǒng)治基礎。
1585年當時伊麗莎白女王政府制定了一個在芒斯特地區(qū)重建“東南英格蘭世界”的計劃:將這里的土地封賜給35名領主和大約2萬名士兵,同時在當?shù)赝菩杏⒏裉m式的農業(yè)耕作方式。至16世紀末約有12000名英格蘭殖民者在這里定居下來。在1603年“九年戰(zhàn)爭”結束后完成英國第一次真正把愛爾蘭全面置于自己的統(tǒng)治之下。此后英國政府在愛爾蘭所推行的土地政策和宗教改革激起了當?shù)厝藳坝康钠鹆x浪潮。
16世紀的英國宗教改革使英格蘭人和愛爾蘭人之間又出現(xiàn)了宗教方面的對立情結:盡管英格蘭人和愛爾蘭人所信奉的宗教都屬于廣義上的基督教,然而他們各自所信奉的教派卻是截然不同的。英國在宗教改革以后試圖在愛爾蘭推行英國國教圣公會,而愛爾蘭人則堅持自己從圣帕特里克時代傳承下來的天主教信仰。英格蘭人統(tǒng)治愛爾蘭期間強行要求當?shù)氐奶熘鹘掏金б烙鴩獭?/p>
這一時期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人只能偷偷摸摸祈禱,而且還要冒著被英國人剝奪土地所有權的風險。愛爾蘭為維持自己的天主教信仰甚至同歐洲大陸的法國、西班牙合作以牽制英國。盡管英國戰(zhàn)勝了愛爾蘭、法國、西班牙組成的天主教聯(lián)軍,但面對愛爾蘭各地風起云涌的反抗浪潮還是放棄了讓愛爾蘭改變宗教信仰的嘗試。除了宗教問題之外愛爾蘭和英格蘭的矛盾還集中表現(xiàn)在土地問題上。
涌入愛爾蘭的英格蘭地主用種種手段霸占了愛爾蘭的土地,到十八世紀初愛爾蘭人自己擁有的土地只占愛爾全部土地的5%。 失去土地的愛爾蘭人只能苦苦掙扎以求得溫飽。1801年愛爾蘭王國正式和大不列顛王國組成聯(lián)合王國,至此英國完成了兼并愛爾蘭的全過程。在此之前蘇格蘭已于1707年通過《聯(lián)合法案》同英格蘭組成聯(lián)合王國。隨著愛爾蘭加入聯(lián)合國王國后英倫三島就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
長期以來英格蘭人在愛爾蘭所推行的殖民奴役政策激起了愛爾蘭人強烈的反抗心理。早在1641年愛爾蘭當?shù)氐氖献孱I袖羅里·奧摩爾就趁英國爆發(fā)革命之際舉行起義。1642年起義的浪潮席卷全島:起義的愛爾蘭人和天主教徒成立了自己“天主教聯(lián)盟”。1649年英國內戰(zhàn)結束后克倫威爾組織遠征軍經(jīng)過三年征戰(zhàn)鎮(zhèn)壓了愛爾蘭起義,隨后英國政府在愛爾蘭展開了一場血腥的“愛爾蘭大清洗”。
當時不到150萬人口的愛爾蘭就有50多萬人死于這場清洗。經(jīng)過這場清洗之后整個愛爾蘭都淪為了英國的的奴隸。1652年英國駐愛爾蘭軍隊的外科醫(yī)生總結道:英國新教徒和教會占有全部土地的3/4;全部房屋的5/6;有城墻的城市和設防地點房屋的9/10;國外貿易的2/3......與此同時3/4左右的愛爾蘭人過著畜生一樣的極為惡劣的生活:住的是沒有煙囪、門、樓梯和窗戶的小屋。
克倫威爾大清洗時期不僅直接屠殺了超過50萬愛爾蘭人,還把起義失敗的愛爾蘭人及其家屬當作奴隸出賣。這一時期約有10萬名10至14歲以下的愛爾蘭兒童被賣到印度、弗吉尼亞、新英格蘭等地。在此之后把愛爾蘭起義者作為奴隸出賣幾乎成為英國當局的一貫政策。到了184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進一步加深了愛爾蘭人與英格蘭人之間的對立:這一年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馬鈴薯出現(xiàn)真菌災害。
然而作為地主的英國人卻只關心谷物和牲畜的出口,與此同時大不列顛本土仍從美洲進口大量糧產(chǎn),其中一部分甚至經(jīng)過愛爾蘭的港口轉運,但饑餓的愛爾蘭人卻買不起這些糧食,最終釀成了一場持續(xù)五年的大饑荒。在這場災難中一百余萬愛爾蘭人死于饑餓。愛爾蘭人因此認為英國政府是在有意識地對愛爾蘭民族進行種族清洗。與此同時一些愛爾蘭人漂洋過海前往歐洲大陸和北美、澳大利亞等地。
早期的愛爾蘭移民要么是被英國當局以奴隸身份販賣的,要么是在愛爾蘭當?shù)匾蛏嬎榷坏貌槐尘x鄉(xiāng)出走海外的,所以早期的愛爾蘭移民大多處于被歧視的狀態(tài)。在如今的美國如果把英格蘭裔、蘇格蘭裔、威爾士裔和愛爾蘭裔分開計算,那么德裔就是美國最大的族群。緊隨德裔之后的就是龐大的愛爾蘭裔族群。然而人口數(shù)量龐大的愛爾蘭裔在美國歷史上卻被長期邊緣化。
美國歷史上有一段時期“白人”不只是一個種族概念,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概念。那時“白人”這個概念在美國特指WASP群體。這是怎樣一個群體呢?W是指膚色是白(White)的,AS是指屬于盎格魯-薩克遜族系(Anglo-Saxon),P則是指基督新教徒(Protestant)。長期以來英格蘭裔、德裔等信仰新教的盎格魯-薩克遜族系把持著美國的政壇和商界。
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人要想在當時的美國躋身上流社會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就連日后肯尼迪總統(tǒng)的祖先帕特里克·肯尼迪也是在1845年的“土豆大饑荒”中乘坐便宜的“棺材船”來美國碰運氣的。事實上當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均存在對愛爾蘭移民的歧視與偏見。愛爾蘭移民通常需要經(jīng)過幾代人的奮斗才有可能勉強躋身上流社會。直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精英階層看愛爾蘭裔往往還會帶著些有色眼鏡。
肯尼迪總統(tǒng)的父親老肯尼迪曾在1930年代被先后任命為全美證券委員會主席和駐英國大使,但即使是身居要職的他在私下還是被人嘲笑為“一個種土豆的愛爾蘭天主教徒”。直到二戰(zhàn)以后很多愛爾蘭裔家庭趁著產(chǎn)業(yè)革命躋身于新興的美國中產(chǎn)階級群體之中。從此時起美國的愛爾蘭裔人群才逐漸擺脫了“沒文化”、“犯罪分子”這類人設。那時的愛爾蘭人在本土被英國殖民者壓迫,移民海外又處處遭受別人的白眼歧視。
不過愛爾蘭移民很快就接觸到北美獨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成功經(jīng)驗,受到啟蒙主義思想熏陶的他們又將自己接觸到的新思維傳播回愛爾蘭。在悲慘的現(xiàn)實處境和啟蒙主義思想的雙重影響下愛爾蘭人的民族獨立意識日漸高漲,越來越多的愛爾蘭人投身民族獨立運動。1848年愛爾蘭爆發(fā)起義,但隨即就被英國當局鎮(zhèn)壓。起義失敗后參與起義的領導者有的被英國當局處死,有的逃到法國和美國繼續(xù)展開反英斗爭。
此后愛爾蘭就不斷發(fā)生各種起義。在這一過程中激進的新芬黨逐漸成為了爭取愛爾蘭獨立的先鋒。北美殖民地的獨立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對愛爾蘭是一種鼓勵:一則北美獨立運動給愛爾蘭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先例;另一方面愛爾蘭人對外移民的主要方向其實就是北美,很多愛爾蘭人和自己遠渡重洋的北美愛爾蘭裔親戚依然有聯(lián)系。當愛爾蘭獨立運動風起云涌之際大英帝國已不可逆轉地走上下坡路。
19世紀70年代英國工業(yè)產(chǎn)值在全世界的占比被新興的美、德兩國相繼超過。1914年英國又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到1918年一戰(zhàn)結束時英國已損失了1/3的國民財富和300萬青壯年勞動力,與此同時還欠下美國大量債務。為償還這些債務英國開始征收苛捐雜稅和濫發(fā)紙幣。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白人自治領趁機要求英國政府給予更多的自治權限,印度則在圣雄甘地領導下展開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這時的愛爾蘭人同樣也沒閑著:事實上早在一戰(zhàn)尚未結束的1916年都柏林就爆發(fā)了反英的“復活節(jié)起義”,愛爾蘭獨立運動的領導人甚至試圖同德國合作,這令英國政府驚恐不已。1919年1月21日拒絕在英國下議院任職的愛爾蘭共和派議員在都柏林通過了國家獨立宣言、組建了愛爾蘭議會。愛爾蘭議會隨即以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的名義要求英軍立即撤出愛爾蘭。
受此鼓舞的愛爾蘭民眾通過城市游擊戰(zhàn)不斷襲擊英國政府官員、軍人、警察,與此同時愛爾蘭各地爆發(fā)了各種罷工運動。英國政府本想像以前一樣鎮(zhèn)壓當?shù)厝说姆纯梗欢鴧s發(fā)現(xiàn)在如此洶涌的反抗浪潮下根本沒法把軍需物資運到當?shù)亍蹱柼m人盡可能避免與英國正規(guī)部隊正面對抗,而是以游擊戰(zhàn)的形式不斷襲擾英國在愛爾蘭的官員和軍警。整個1919年愛爾蘭發(fā)生了1700次針對英國政府的襲擊事件。
英國方面作為報復對正在看球的愛爾蘭民眾開槍,結果當場打死十幾人、打傷幾十人。愛爾蘭人把這一事件稱為“血腥星期天”。剛經(jīng)歷完一戰(zhàn)的英國國力大不如前,盡管英國政府仍對愛爾蘭獨立運動進行了鎮(zhèn)壓,但很快陷入愛爾蘭軍民的游擊戰(zhàn)之中。1921年12月6日英國政府被迫簽訂《英愛條約》:愛爾蘭南部26郡脫離英國的直接統(tǒng)治,成立愛爾蘭自由邦。
愛爾蘭就此成為和加拿大、澳大利亞一樣享有高度自治權的自治領。不過英國在決定放手時還是使出了一招分而治之的策略。事實上分而治之是英國一以貫之的殖民策略:后來的印巴分治、巴以分治都是英國一手導演的。英國在從殖民地退出時一定會千方百計削弱其實力,從而得以盡可能保留自己在當?shù)氐睦妗T趷蹱柼m問題上英國同樣秉承的是這樣一種原則。
英國入侵愛爾蘭以后英國本土人民不斷向愛爾蘭移民。愛爾蘭東北部在地緣上距離英國較近,氣候環(huán)境也與英國頗為相似,所以這些從不列顛島移居愛爾蘭島的人往往選擇定居在愛爾蘭北部。到1921年時愛爾蘭東北部的6個郡土地大多已落入移民而來的英國人手中,在這6個郡移民而來的英國移民在數(shù)量上也遠遠超過了愛爾蘭的土著凱爾特人,已皈依了英國國教的這6個郡也和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島其他地區(qū)截然不同。
愛爾蘭島因此在英國與愛爾蘭的條約中被分為兩部分:南方26個郡主要生活的是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本土居民;東北部的6個郡主要生活的是信奉英國國教的英國移民。南部26郡成立愛爾蘭自由邦,而東北部的6個郡則仍舊留在英國版圖內,英國的正式國名由“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更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當《英愛條約》的內容傳到愛爾蘭時大多數(shù)人歡欣鼓舞。
1921年《英愛條約》簽訂時英國早已完成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正在進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經(jīng)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都是當時的世界主要列強之一;愛爾蘭當時還是一個以農、牧業(yè)經(jīng)濟為主的國家,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實現(xiàn)由農牧經(jīng)濟向現(xiàn)代知識經(jīng)濟的轉型。愛爾蘭人在經(jīng)歷長達七百多年的獨立運動后終于迫使英國這個老大帝國讓步,所以當時大多數(shù)愛爾蘭人把這視為是一場勝利。
不過也有一部分愛爾蘭人對北愛爾蘭留在英國深感不滿,于是他們選擇拿起武器不斷在北愛爾蘭地區(qū)給英國制造麻煩。這些人就是后來的愛爾蘭共和軍。1937年12月29日愛爾蘭采用了新的愛爾蘭憲法宣布愛爾蘭為主權、獨立、民主的國家,但仍留在英聯(lián)邦內。民選的愛爾蘭總統(tǒng)成為愛爾蘭的實際領導人,但英國國王在法理上仍被視為愛爾蘭的國家元首和象征。
1949年4月1日通過的愛爾蘭共和國法案最終廢除君主制,愛爾蘭成為完全脫離英國的獨立自主的共和國,與此同時愛爾蘭也就此退出了英聯(lián)邦。1949年4月18日英國也承認了這一既成事實。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愛爾蘭大力發(fā)展軟件和生物工程等高科技產(chǎn)業(yè),以良好投資環(huán)境吸引大量海外高新技術投資,經(jīng)濟結構迅速完成了由農牧型轉向知識型的跨越。
愛爾蘭的經(jīng)濟增長率一度高居歐盟榜首,愛爾蘭也因為經(jīng)濟發(fā)達而贏得了“歐洲小虎”的美譽。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后愛爾蘭成為了最早出現(xiàn)經(jīng)濟衰退的歐洲國家之一:陷入主權債務危機的愛爾蘭與希臘、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并稱為“笨豬五國”。2010年愛爾蘭被迫接受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850億歐元的援款,同時厲行財政緊縮政策。2011年愛爾蘭在歐盟重債國中率先恢復經(jīng)濟增長。
如今愛爾蘭共和國已由歐洲最貧窮的地區(qū)華麗轉身成為發(fā)展勢頭良好的“歐洲小虎”。對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印度、巴西、意大利、加拿大、韓國、泰國、越南、愛爾蘭、土耳其等51個國家2020年的經(jīng)濟增長數(shù)據(jù)進行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全球大多數(shù)國家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經(jīng)濟下滑現(xiàn)象,只有愛爾蘭、越南、中國、土耳其、烏茲別克斯坦五國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正增長。
在過去的9年時間里愛爾蘭GDP年均增長率為7.52%。2014年、2017年和2018年愛爾蘭的GDP增長率在8%以上,增速最快時甚至能實現(xiàn)兩位數(shù)的增速:2015年愛爾蘭的經(jīng)濟增速為25.16%。2018年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印度等在內的全球30個經(jīng)濟大國的增速最高者也只在7%~8%之間。由此可見愛爾蘭在過去9年間的經(jīng)濟增速是相當亮眼的。
近年來大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在后工業(yè)時期經(jīng)濟增速處于慢增長狀態(tài):超級大國美國的年均經(jīng)濟增長率在2%-3%左右,長期徘徊在1%左右的日本則被形容為是經(jīng)歷了“失去的二十年”,與此同時歐洲各大經(jīng)濟體也大多處于疲憊狀態(tài)。在這種形勢下愛爾蘭的發(fā)展可以說是一枝獨秀。在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fā)的2020年美國經(jīng)濟下降3.3%、俄羅斯下降-3.1%、英國下降9.9%、法國下降8.2%、德國下降4.9%、日本下降4.8%......
當除了中國以外的世界主要經(jīng)濟體普遍出現(xiàn)經(jīng)濟下滑現(xiàn)象時愛爾蘭卻實現(xiàn)了3.4%的正增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時愛爾蘭可是所謂的“笨豬五國”之一,12年后愛爾蘭成為了全球疫情大爆發(fā)背景下唯一實現(xiàn)經(jīng)濟正增長的發(fā)達國家。早在疫情爆發(fā)前已實現(xiàn)華麗轉型的愛爾蘭就吸引了微軟、谷歌、蘋果等國際知名的高科技企業(yè)紛紛在其境內設立分支機構。2020年字節(jié)跳動公司也宣布將把歐洲的抖音數(shù)據(jù)中心建在愛爾蘭。
來自世界各國的科技創(chuàng)新企業(yè)為推動愛爾蘭經(jīng)濟的增長做出了很多貢獻。與此同時愛爾蘭也有很多醫(yī)藥企業(yè),所以在全球疫情大爆發(fā)的特殊時期藥企收入也為愛爾蘭增添了不少光彩。愛爾蘭曾是一個相當保守的國家:在1997年以前愛爾蘭的法律甚至禁止夫妻離婚。如果實在覺得過不下去了,那么夫妻雙方可以經(jīng)協(xié)商分居,但不允許離婚、再婚。很難想象這樣的法律竟能一直維持到1997年。
2015年愛爾蘭成為首個通過公投形式承認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也是第13個承認同性婚姻合法的歐盟國家。愛爾蘭婚姻法的這一轉型跨度一點也不亞于在經(jīng)濟上從“笨豬五國”之一轉型成為全球唯一經(jīng)濟正增長的發(fā)達國家。其實愛爾蘭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化更多是為適應歐盟一體化的趨勢,事實上愛爾蘭的社會氛圍在歐洲國家中依然還是相對偏保守的。
熱情浪漫的法國人其實是比較容易沖動的:歷史上法國曾爆發(fā)過數(shù)次大革命,時至今日法國仍時不時爆發(fā)各種罷工抗議活動。就在2018年法國巴黎還爆發(fā)了50年來最大的騷亂“黃馬甲運動”。相比之下社會氛圍更偏保守的愛爾蘭很少出現(xiàn)這樣的抗議示威活動。社會氛圍相對偏保守的愛爾蘭是一個比較傳統(tǒng)的天主教國家:20世紀50年代愛爾蘭天主教徒占總人口的比例一度達到過95%的歷史峰值。
1991年之后愛爾蘭天主教徒占總人口的比例降到了91%以下,2011年愛爾蘭天主教徒占總人口的比例進一步下降到84%。盡管天主教徒占愛爾蘭總人口的比例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一直呈下降趨勢,然而迄今為止愛爾蘭依然還是一個天主教徒占全國人口絕對多數(shù)的國家。愛爾蘭的國旗是綠、白、橙三色旗:綠色代表天主教、橙色代表新教、白色代表希望,而三者合一寓意著天主教徒與新教徒的和睦相處。
由于愛爾蘭獨立時愛爾蘭島東北部6個主要信奉新教的郡被留在了英國,所以北愛爾蘭問題就成為了橫亙在英國和愛爾蘭共和國之間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自1920年代愛爾蘭共和國與英國治下的北愛爾蘭分治以來北愛爾蘭就不時會有愛爾蘭共和軍主導的動亂事件發(fā)生:1940年代共和軍有一場簡短而成果有限的戰(zhàn)役,在1950年代另有一場流產(chǎn)的戰(zhàn)役,但在1960年代以前北愛爾蘭仍相對比較平靜。
北愛爾蘭問題真正開始廣為人知的是在1968年:北愛爾蘭民權協(xié)會借用了美國馬丁·路德·金博士的民權運動的語言和標志發(fā)動了一場和平民權運動,該運動旨在為北愛爾蘭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民主派爭取權益。相比愛爾蘭共和軍的武力對抗而言:看起來相對溫和的北愛爾蘭民權運動在一開始受到北愛爾蘭總理特倫斯·奧尼爾的支持,但這引起了已皈依英國國教的人士的不滿,隨即兩派人馬爆發(fā)了暴力沖突。
1968年10月5日北愛爾蘭民眾發(fā)動了一場游行,英國警察用警棍當場打傷77人。事件隨即激化為當?shù)氐奶熘鹘掏胶蛧掏街g堆街壘、互扔燃燒瓶、持槍互射。這時本已日漸平息的愛爾蘭共和軍也開始出面支持北愛爾蘭民權協(xié)會并計劃展開新一輪攻勢。1969年局勢進一步惡化:當年一月在一場“人民民主”組織從貝爾法斯特到德里的游行遭到擁護英國王室的”保皇派“的襲擊,該事件迅速發(fā)酵并引發(fā)了多地的騷動事件。
從1969年8月14日開始貝爾法斯特、牛里、斯特拉貝恩等地陸續(xù)爆發(fā)教派沖突。此后在1970年至1972年間北愛爾蘭經(jīng)歷了政治暴力活動的大爆發(fā)并在1972年到達頂峰——近500人喪生。1969年下半年成立的臨時派共和軍因為對保皇派和警察襲擊天主教社區(qū)后的反擊行動中更富攻擊性和戰(zhàn)斗性而站穩(wěn)腳跟。1972年1月30日北愛爾蘭的天主教徒上街抗議,結果英軍當場開槍打死13人。
同年7月的血腥星期五事件中22枚炸彈被安放在貝爾法斯特市中心。1972年6月原先的正統(tǒng)派愛爾蘭共和軍停止了他們的戰(zhàn)斗活動,而1972年6月共和軍則決心繼續(xù)戰(zhàn)斗到愛爾蘭統(tǒng)一的目標實現(xiàn)。整個1972年臨時派共和軍打死了100名士兵、打傷500名、進行爆炸1300多次,在這一過程中也導致了大量平民喪生。針對臨時派共和軍的襲擊主張同英國聯(lián)合的保皇派人士也成立了阿爾斯特志愿軍、阿爾斯特防衛(wèi)協(xié)會等準軍事組織。
在對臨時派共和軍的反擊中保皇派準軍事組織直接將天主教堂等同于臨時派共和軍而進行無差別的屠殺,而臨時派共和軍也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報復行為:1976年1月臨時派共和軍為報復六名天主教平民被保皇派殺害而在1976年進行了金斯米爾大屠殺,在這次屠殺行動中10名新教徒平民被機槍掃射致死。在一次次民族教派沖突中臨時派共和軍和北愛爾蘭保皇派準軍事組織都因對平民的屠殺之舉而臭名昭著。
早已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也聲稱對北愛爾蘭擁有主權,這讓北愛爾蘭的天主教分離勢力實際上擁有一個外部靠山。1998年4月10日英國與北愛爾蘭沖突各派終于達成《貝爾法斯特協(xié)議》:北愛爾蘭地方政府擁有了更大的自主立法權,同時與愛爾蘭共和國的經(jīng)濟與文化往來也得到加強。該協(xié)議實際上是英國政府對北愛爾蘭當?shù)氐拿褡迮傻耐讌f(xié)之舉,事實上加強了北愛爾蘭的相對獨立性。
北愛爾蘭同愛爾蘭共和國的聯(lián)系得到加強勢必會對北愛爾蘭的局勢構成一定影響。如今北愛爾蘭地區(qū)盡管主要生活的是信奉英國國教的英國移民,然而當?shù)匾惨廊簧钣邢喈斠徊糠中欧钐熘鹘痰膼蹱柼m凱爾特人的后裔。這些人和愛爾蘭本就是同宗同源,而英國為緩和北愛爾蘭地區(qū)的獨立意識就試圖刻意弱化兩國之間的民族矛盾:英國在愛爾蘭和北愛爾蘭之間的邊境是開放的,并沒建設鋼筋水凝土式的硬邊界。
這種刻意弱化兩國之間民族矛盾的做法受到了當?shù)厝说臍g迎。可英國脫歐后意味著英國與其他歐盟經(jīng)濟體交易都要經(jīng)過嚴格的出入境檢查。愛爾蘭是歐盟成員國,而北愛爾蘭目前是英國領土,因此從愛爾蘭進入北愛爾蘭的商品必須經(jīng)過出入境檢查。如果不在兩國之間設立硬邊界又怎么對來自北愛爾蘭的商品進行出入境檢查呢?而設立硬邊境勢必會遭到北愛爾蘭人的反對,這會激化北愛爾蘭人的民族對立情緒。
金夕東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