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十月革命后,俄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因而遭到了協約國的仇視和扼殺。一次大戰剛一結束,協約國糾結19個國家武裝干涉俄國內戰,企圖消滅蘇維埃政權。
雖然干涉沒有成功,但協約國對蘇俄的敵意有增無減,對其實施全面的政治和經濟封鎖,整整維持了十年,直到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
簡單地說,經濟危機就是生產出來的商品賣不出去,老百姓消費不起,資本家賺不到利潤、發不出工資。可是為了維持商品價格,資本家寧可把商品銷毀,也不肯低價出售,于是出現了牛奶往河里倒的現象。
1929年經濟危機從美國崩盤開始,很快蔓延殃及到全球各個資本主義國家。如?:英?法?美?德?日?等?資本主義?國家?,歐美國家的失業率猛增到30-50%,無數中小企業破產倒閉,股票證券一瀉千里,到處彌漫著恐慌氣氛。
這場經濟危機一直持續到1932年,不但重創了世界經濟,還導致德日兩國走上法西斯道路,選擇人類的對立面, 二次大戰已經進入醞釀狀態,戰爭的烏云籠罩在整個世界的上空。
也不是所有國家都受到經濟危機的波及,蘇聯就是一個例外,因為蘇聯的經濟因為被封鎖而獨立于歐美,又是社會主義體制,不但沒有出現經濟下滑,反而趁機實現了工業化。
歐美資本家為了增加銷售額,已經顧不上蘇聯是個社會主義國家了,只要真金白銀拿來,什么都可以賣。而蘇聯恰好在1928年啟動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準備投入大筆資金購買工業設備。兩者一拍即合,開始了全面合作。
俄國原本是歐洲列強中工業最為落后的一個,空有廣闊國土和上億人口,工業產值卻比不上美德英法等國,農民和文盲占據了人口的大部分。社會主義革命之所以能在俄國首先取得成功,有著特定的社會基礎。
要想改變蘇聯的落后面貌,只有大力推進工業化,但歐美國家的封鎖,使蘇聯無法得到先進的工業技術和設備。沒想到,這種封鎖被全球經濟危機給打破了,馬克思的預言真準,資本家為了利潤,可以出賣絞死自己的繩索。
從1929年開始,蘇聯新建124個大型工業項目,基本涵蓋了重工業的各個領域。其中三分之二的項目由美國企業負責,美國人派來專家團隊,手把手教會蘇聯人安裝和使用,剩余的項目也是在英德等國的幫助下完成的。
蘇聯最大的第聶伯河水電站就是美國人的杰作,還有鋼鐵大王卡內基、福特汽車等等,都曾為蘇聯的工業建設添磚加瓦,稱得上是蘇聯人民的老朋友。當然,如果沒有來自蘇聯的巨額訂單,這些美國企業能不能撐到經濟危機緩解,還是個未知數呢。
蘇聯用3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從美國、英國、德國等西方國家購買了大批工業設備,占到了世界工業設備貿易的一半還多。美國出口設備的50%、英國出口設備的90%,都是銷往蘇聯的。
進口了這么多項目和設備,當然需要有人的操作。蘇聯一邊聘請上萬名外國專家幫助建設,一邊派遣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去西方接受培訓,使進口項目都能實現自主生產,并到達自我更新和進步。
蘇聯一時缺錢也沒關系,可以從歐美銀行貸款,用小麥等農產品還款即可。經濟危機之前,蘇聯在國際金融市場并不受歡迎,幾乎貸不到款或附加條件極其苛刻。
可現在歐美國家都奄奄一息,有能力貸款的客戶越來越少,西方銀行家愁得頭發都快掉光了,巴不得蘇聯多貸點呢。據統計,西方國家至少向蘇聯提供了7億美元的貸款,大大加快了蘇聯的工業化進程。
當歐美國家剛剛走出經濟危機的陰影時,蘇聯也已經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產值和國民收入都翻了一倍,機器制造業增加9倍,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工業國。
還有一項不太引人注目、但更為重要的成就,蘇聯實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識字率提高到90%以上,兒童入學率達到95%左右,趕上了發達國家的水平。
有意思的是,歐美企業并沒有大肆渲染對蘇聯的技術援助和設備出口,使民眾對蘇聯的印象仍然停留在落后的農業社會,連希特勒都不相信蘇聯取得了巨大的工業成就,這種狀況與當今西方對中國的看法頗有幾分相似。
不過,歐美企業對蘇聯工業化的幫助,是出于追求利潤的需要。納粹上臺后,美國資本和企業同樣對德國進行了扶植,這才使德國很快走出蕭條,具備發動世界大戰的能力。
蘇聯實現工業化的意義是非常偉大的,不僅使蘇聯成為一個現代化強國,更增強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力量。1940年德國發動侵蘇戰爭時,面對的是一個鋼鐵巨人,蘇聯工業實力之強、技術之先進,超出了希特勒的想象。
由于前期的戰略失誤,蘇聯在開戰之初便喪失了大片領土和軍隊,坦克飛機等重裝備損失慘重。但蘇聯靠著雄厚的工業基礎,生產出更多、更好的坦克和飛機,硬生生頂住了德國人的兇猛攻勢,直到解放柏林。
蘇聯研制生產的T-34坦克、雅克戰斗機,技術水平不亞于德國同類武器,數量更是占有優勢。在這場比拼工業能力的戰爭中,蘇聯壓倒了德國,成為反法西斯戰爭的最主要力量。
如果沒有蘇聯的奮戰,或者像法國一樣早早投降,德國將集中起整個歐洲大陸的資源,成為比拿破侖帝國更強大的歐洲霸主。二戰的結果很有可能被改寫,英國和美國有沒有能力或意愿反攻歐洲大陸,真的難說。從這個角度來看,蘇聯工業化至少挽救了歐洲人民的命運。
蘇聯利用全球經濟危機實現工業化的成功案例,也為1950年代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提供了榜樣和參照物。中國憑借朝鮮戰場上的出色表現,贏得了蘇聯和全世界的尊重,使蘇聯誠心實意地幫助中國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這就是前文所述的156援助我們為什么要感謝蘇聯?中國十六省五十六個市縣援助,就是理由 。
歐美國家的經濟危機每隔一段時間便會爆發,這是由資本主義本質所決定的。凡是與歐美國家在政治經濟上深度綁定的發展中國家,都會遭受到比歐美國家更嚴重的經濟衰退,這是由歐美國家向外輸出經濟危機所造成的,無法避免。
只有保持獨立自主的政治外交政策和經濟體系,才能在經濟危機中立于不敗之地,蘇聯和中國都做到了這一點。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開始意識到這一點,由歐美國家把持的世界經濟格局也正在發生變化,韭菜越來越不好割了!
高熙